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是美国长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动力。从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到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金融机制随着市场需求以及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完善并发挥着重大作用,支持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文章通过大量的金融及经济数据指标的研究分析,探索美国金融可持续竞争力内在深层次原因,并且采取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经济计量的经验方法,验证美国金融体系是否存在可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正在世界蔓延的危机是一种特殊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引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因素,而不是实体经济因素.具体来说,政府疏于管理的金融衍生品泛滥形成了超长的金融链条;美国实体经济危机的设备投资调整因素尚未成熟;生产与市场的国际间均衡减轻了美国实体经济承受的压力.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之后才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改革趋势及中国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传统金融衍生监管体系的制度缺陷,即金融衍生市场发展与证券监管体系的"三重不匹配".在后次贷危机时期,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面临重构:从伦敦峰会到多伦多峰会,G-20已经将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改革作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监管改革的重点.为适应次贷危机后的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趋势,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和监管模式构建,包括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有序发展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市场透明度、结算制度建设、监管协调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论次贷危机对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展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此次次贷危机的冲击下,以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为代表的美国独立投行或转型、或被收购,拉开了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重要形式--银行控股公司的序幕.金融控股公司是混业经营的重要形式之一.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制已历经近百年发展,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更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确立了未来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制度框架.此次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和法制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也将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但是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面临挑战.加入WTO以后,中国金融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国外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遭受冲击.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已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全球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海啸,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美国的"价值攫取"文化导致价值攫取机制从国内传递到国外,从经济领域传递到金融领域.内部价值攫取机制为次贷危机准备了条件,美国金融霸权的累积影响则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导火索.应对次贷危机,既要有资产多元化、增加内需和投资等应急性措施,还要有优化贸易结构、刺激国内消费等中期措施.但根本性措施是优化全球性金融组织、完善全球金融法律、回归理性的人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催生了大量关于金融市场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研究,对金融因素的关注已成为经济周期研究乃至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并已形成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即金融经济周期理论。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有效地弥补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解释现实经济波动中的不足,代表着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变革和前沿。近年来,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在对金融摩擦与金融加速器机制、房地产与宏观经济波动以及金融中介与金融冲击等热点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备受瞩目的进展。可以预见,把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前沿方法与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相结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金融安全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安全是一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状态.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继而又发生美国次贷危机之际,我们对金融安全理论及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国际经验教训.为我国有效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金融安全实质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安全网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为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安全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伦理视阈下的金融信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不仅使得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也把全球经济引入危机的深渊.在危机缘由的说明上,诸多分析学家倾向于将其归咎于金融信用工具的过度创新,进而断言这是一次信用危机.而美国信用体系之相对完备为全世界所公认,为何还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信用危机?本文试以金融信用为研究对象,说明其伦理维度和道德内涵,分析其在危机中所担当的角色,并进一步探索企业在金融信用生活中所应具备的核心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0.
朱晓磊  姚佳 《理论界》2009,(5):63-64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国以警示.如何从微观着手预防危机爆发,如何以法律规制消费信贷,如何充分地保护个体利益等都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金融信用消费者在消费信贷领域作为新的消费者群体日益规模化,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相应权益保护亦存在特殊之处.金融信用消费者保护理念本质上是由公平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等不同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11.
裴天士 《东岳论丛》2005,26(5):51-58
对台湾中小企业而言,从民间金融组织转变到正规金融机构,经历了大约一百年的漫长时间.从1895年清政府把台湾岛的主权割让给日本(<中日马关条约>)开始,到1995年中小企业银行取消了"合会金"管理业务为止.从最初的日本殖民政府,到后来的中国国民党政府,对"合会金"都制定了相同的管理策略:严格规范,个别取缔,允许专业金融机构吸收容纳.  相似文献   

12.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党中央、国务院于 1998年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开始实行以扩大内需 ,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为目的的积极财政政策 ,这一政策实行三年来 ,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积极财政政策下大量增发国债 ,会使国债规模扩大 ,扩大财政支出又会增加财政赤字 ,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财政潜在风险 ,无形中加大了财政风险 ,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必须注意通过适度压缩财政赤字 ,加强国债管理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体系等措施来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企业国有股比例、企业资产负债率以及企业第一大股东是否国有性质为自变量,以企业短期财务风险为因变量,利用Z值模型方法,就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之国有化与短期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就应对企业短期财务风险而言,行业中非国有企业的平均状况或表现要好于国有企业,"国进民退"并非全然现象,而企业国有股比例及企业第一大股东是否国有性质对企业短期财务风险的影响则均系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才逐渐显现.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适当降低国有股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短期财务风险,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保证国有性质股东的第一大股东地位有助于其平稳度过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章和杰 《学术界》2002,(3):40-56
亚洲曾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在金融结构上的缺陷 ,中国几乎都存在 ,有些甚至更严重 ,中国之所以没有发生金融危机 ,主要原因在于与国际经济没有充分接轨的相对保守的国家经济制度像一个屏蔽罩 ,既罩住了国际游资的攻击 ,也保护了内部经济、金融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至今已经基本形成一整套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健康平稳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机构的改革主要是从单一的银行金融机构向多元金融机构发展,从完全国有行政主导金融的金融机构向企业化、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从非常狭窄的资金市场发展到多层次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改革从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的统一监管发展到一行三会分业监管。  相似文献   

16.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底子差,资本金不足,资金短缺,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率过高,企业利息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增强风险意识,了解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关系,把握时机,发挥风险对企业的有利作用,防范和控制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利效果,即财务危机.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征,它们使世界各国经济金融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空前增强、提高了“金融虚拟性”的程度、增加了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强化了国际金融体系中强国主导的格局、致使金融在提升了它对各经济体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也迅速提升和累积了它自身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的根源在于现代金融的本质特征,即“金融虚拟性”的不断发展、放大甚至膨胀。在中国银行业开放过程中,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尽管微观上对国有银行经营管理不无裨益,但我们丝毫不能对其在宏观上冲击或威胁中国金融安全的可能性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8.
This research examines how homeowners and renters were impact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9. We build from the hypothesis that homeownership provides people a sense of stability which decreas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feel stressed as a result of financial hardship. Our study tests whether owning a home affected either the degree to which lower-income households experienced financial hardship or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perceived they were financially stressed. Using a sample of lower-income borrowers who obtained affordable mortgages through the Community Advantage Program (CAP) and a comparison panel of renters, we collected data on th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From a portfolio performance standpoint, CAP loans have performed relatively well. Our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finds that, although both renters and owners experienced similar levels of financial hardship, the homeowners were less psychologically stressed overall and reported feeling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金融全球化趋势与金融风险关系的基础上,对金融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对近年来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与效果作了回顾和概括。最后,作者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对策构想,主要是:把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当做长期任务;适时、有步骤地进行金融开放;从制度创新入手,重点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彻底改造;增强自身实力,改善运营环境;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向文华 《天府新论》2005,3(3):53-58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自由化程度。在当前分业经营的体制下,我国金融业务的自由化程度较低。在机构准入方面,外资银行的自由度高于内资银行。尽管名义上我国资本账户管制较严,但是实际上我国资本账户已经开放许多,自由化程度已经不低。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改革滞后及其不平衡性有可能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