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晨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一语 ,赋予中国民族关系新的内涵。本文认为 ,各少数民族间的血缘连结和中国特殊的自然环境是其产生的坚实基础 ;两千多年的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史是其量变的积累过程 ;鸦片战争后发生质变 ,质变完成的决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科学的、彻底的民族纲领 相似文献
2.
姜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本文分析了“两个离不开”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并着重探讨了“两个离不开”的理论根据,文章对于怎样看待汉族同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相互离不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陈鸿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34-138
副词“也”具有标记反预期信息的功能,信息类型表现为“反常理信息”、“反听话人预设”和“反说话人预设”三种.“也”的这种功能与“添加”义的泛化有关,说话人主观地把某成员“添加”进某范畴,就会形成“出乎意料”的效果,而这种在“类同”基础上的“添加”又降低了说话人的施为用意,具有特殊的语用效果;“也”字句前提句的缺失,也是说话人利用不足量原则语用策略的表现,对“也”所标示的反预期信息的理解是“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顺全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74-79
副词"都"和"又"的主观化用法都表示强调语气,"也"则表示委婉语气。在极性表达和程度表达方面,"都"和"也"有一些相同的句法分布,强调表达用"都",委婉表达用"也";在增量表达方面,"也"和"又"有一些相同的句法分布,委婉表达用"也",强调表达用"又"。和强调表达相比,副词的委婉表达要受更多的限制,强调和委婉不是对称的。因此"也"和"都"、"也"和"又"的语气表达不是完全平行的。 相似文献
5.
尹建英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Z1)
在中文当中的“即使~也~”“(无论)~也好~也好”的意思,翻译成日语的时候却不只是一种形式,最 常见的是「~にしろ」与「~につけ」,那么在日语当中这两者的区别又是什么呢,本文对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做了详尽 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白振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3):57-57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博大精深 ,影响深远 ;然智者千虑 ,或有一失。文选《自祭文》“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一句注 :“畴 ,句首语气词。……这是说 ,由于识运知命 ,所以能不眷恋人世。这和上文的‘乐天委分’,都表现了他的消极人生观。”对此 ,笔者不敢苟同 ,理由有二。其一 ,结合陶潜的人生哲学来解释 ,该句中的“畴”应释为“谁”。从注中可以看出 ,著者释“畴”为语气词 ,是基于对句意的理解。但由于没有结合陶潜的思想体系来理解句意 ,所以著者对句意的理解不够准确。众所周知 ,陶潜后半生信奉的是道家的人生哲学 ,而道家并非不眷恋人世 ,… 相似文献
7.
陈鸿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95-98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副词“也”的主观性获得做出了解释,认为“也”字的功能多义性是说话人对“比较”框架主观识解的结果.也字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三种句法形式,对应“也”字主观性的不同程度表现.具有强烈主观性的语气副词“也”,虽然“类同”义已经淡化,但“比较”框架还在起作用,作为程序信息,它引导听话人把话语前提和现实事件进行比较,得出说话人对现实事件的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8.
刘志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3):53-57
也是在现代汉语中发展出了话语标记用法。既可用作接受标记,也可以用作表达标记。文章考察了也是作为接受标记的语义特点、语用功能和作为表达标记的语用功能。并认为也是的表达标记的用法是其接受标记用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惠红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5):79-90
上古汉语时期的语气词“也”是一种语气强化标记,能够强化各种语气,同时也具有篇章功能和人际功能。“也”还能够与其他语气词合用来强化语气。句中语气词“也”和副词“亦”连用形成的跨层结构“也亦”则可能是“也”由句中语气词发展为表示类同意义的副词“也”的句法诱因。 相似文献
11.
王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100-101
"也"是上古汉语高频语气词,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也"由表判断的句末语气词逐渐衍生出表判断、确定、增强语气、停顿、对比、标记和强调等其他功能,且出现的位置更加多变。研究从西周到战国时期语气词"也"的演变及其原因有利于探究古汉语语气词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周治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
文章认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是对我们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基本方略的高度概括。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都取决于该国的物质技术、社会政治、精神文化三大要素的发展状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这三个层面上 ,为我们在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的情况下 ,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3.
张和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庄子·齐物论》首推“天籁”,然而,后人对于“天籁”的理解与庄子本义多有出入.通过对庄子哲学一般学理的分析,再结合庄子对“地籁”、“人籁”、“天籁”所作的具体描述,即可发现,庄子是在与“地籁”、“人籁”对举的意义上推出“天籁”的,其所强调的无非是:与“物于物”的“人籁”、“地籁”有所不同,“天籁”则是“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即“天籁”已经超越了“物”的“二类相召”性,对万物的变化一律采取淡然处之、漠然应之的态度,从而做到了“喜怒哀乐不入于胸中”.鉴于“天籁”所体现出的这一典型特征与庄子所构想的生命终极形态(“至人”)具有内在的关联关系,故“天籁”的推出,乃庄子哲学自身的理论诉求使然. 相似文献
14.
周守晋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1):69-73
本文在分析上古汉语三类“VP也”的基础上,对近代汉语以来表示事态变化的叙述名中“也”的功能、来源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比较各类“VP也”,表明“语境制约原则”及“类推变化”是中古以来“也”在叙述句中活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2):98-102
摘要:以“A也好,B也罢”格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的分析整理,对“A也好,B也罢”格式构成中“A”和“B”的句法功能、 “A”
和“B”的语义关系、 “A也好,B也罢”格式与后续成分的语义关系分析,认为“ A也好,B也罢”格式主要用来陈述一个事实,或
者表达让步、不满、肯定或否定的情态,使得所构成的句子也具有了一定的语气情态功能,更利于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芜崧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0(1):85-90
"再……也……"可从八个角度划分为多种句法形式,例如:单句式与复句式、条件显明式和条件隐含式、单纯式和附加条件式、独立式和非独立式等;"再……也……"句式内部含有无条件让步转折的语义关系;该式具有评论、明志、对比、统摄、警策、驳斥、联想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张立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也”和“亦”在唐五代都是比较常用的表达方式。对《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中的语料分析表明,“也”和“亦”在唐五代时期有相同的基本用法,使用基本相同的句法结构和较为相近的语体分布,但二者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分布,两种用法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当时“也”、“亦”使用的整体轮廓。分析认为“也”与“亦”分布状况与的它们形成发展的历史有关,二者的分布特征预示了“也”、“亦”替换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梁威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3):134-136
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就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展开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关系的本质内涵。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是党践行其宗旨的过程中协调义利关系的道义性实然,是党巩固其执政地位的过程中协调义利关系的功利性使然,是党提高其执政能力的过程中协调义利关系的道义性应然,是党履行其执政责任的过程中协调义利关系的功利性必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