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狩猎是先秦诗歌表现的重要主题.先秦狩猎诗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一幕幕多姿多彩的狩猎图画,勾画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狩猎人物素描,具有深厚的狩猎文化底蕴.不仅艺术特点鲜明,而且对汉代狩猎大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说,运动狩猎能够促进动物保护。在很多发达国家,严格监控下的有组织运动狩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不过,我国的运动狩猎业存在一些具体情况,在我国推广运动狩猎,会变味儿吗?  相似文献   

3.
狩猎赋是赋这种文体中的“大家族”。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萌芽于《诗经》中的狩猎诗 ,成熟、定型于汉大赋 ,汉以后仍绵延不绝。狩猎赋的发展、繁荣与古代的狩猎习俗、制度密切相关。狩猎赋不仅是赋这种文体的典型代表 ,而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狩猎文化是整个少数民族文化体系的灵魂所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当从复兴少数民族的狩猎文化做起,其关键就是建立少数民族狩猎文化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居民是主体,积极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并可以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狩猎。  相似文献   

5.
狩猎文化是以狩猎活动为中心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及其相关思想观念组成的文化系统。由于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资源的日益枯竭,有数千年历史的狩猎文化逐渐走向式微。狩猎文化在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均有表现。在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狩猎文学在新世纪出现了勃兴的局面,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历史上布依族人民为战胜自然、发展生产而进行的狩猎活动和由此形成的狩猎习俗,是不可多得的高原稻作民族中的狩猎文化实例。  相似文献   

7.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狩猎诗的中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汉魏至齐梁,是狩猎诗的消歇期,这和文学本身的分工有关,也是农业文明导致作家片面发展的结果。北朝民族融合使狩猎诗在《诗经》之后出现中兴局面,它的作者既有北朝本土文人,又有自南入北的王褒、庾信。北朝狩猎诗表现了游牧民族的风尚,把狩猎作为纯娱乐活动看待,但还缺少深刻的意蕴,猎手形象的个性不够突出。唐代真正实现了狩猎诗的中兴,注意对单独猎手的刻划,同时又流露出对时政的关心和参与,用政治功利对狩猎活动加以规范。狩猎诗从北朝到唐朝的演变过程,在辽金元到清代又再度重现  相似文献   

8.
狩猎权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取得,在特定狩猎场所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取得猎获物所有权的权利。在法律上确立狩猎权具有权利创设、生态保护和经济激励三重功能。狩猎权属于"特别法上的物权",兼具公法和私法的双重性质,其权利的行使受到限制,权利的设定应主要采用拍卖等市场化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展高明县的旅游业,具体分析了该县狩猎场开发的有利条件,提出了狩猎的开发规划方案,根据旅客狩猎活动的不同层次、度假性质,将狩猎场分为一类、二类、三类狩猎区,野生动物观赏区,禁猎饲养区和生活服务区,开发以狩猎活动,野生动物观赏和水上娱乐活动相结合的旅游项目;开发与狩猎场相邻的茶场的茶文化系列旅游活动,以及建设高尔夫球场以增加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0.
狩猎一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20世纪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和福克纳都创作了以狩猎为主题的作品,并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狩猎道德和对自然界其它生命物种的关注。本文以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与福克纳的《去吧,摩西》等作品中体现的狩猎原则和道德为切入点.探讨两位作家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1.
敦煌壁画中的狩猎图像资料十分丰富,跨越的时间界限较长,为研究狩猎图像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绝佳材料。通过对史前岩画、先秦青铜器、汉画像砖中类似图像的考察,可知敦煌狩猎图像表现出鲜明的世俗特征,并与佛教思想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东北狩猎民族的饮食、服饰、娱乐礼仪习俗的介绍 ,展示了东北各族在诸多方面围绕狩猎这种主要生产方式的进步而逐渐演变和完善的进程 ,使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形成了北方狩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景泰县老鸹崖岩画中,有一幅猎人掷出一件多齿状锐器,插在猎物后背部的图像。此类远古狩猎武器也见之于他处岩画。岩画上所见狩猎武器有弓箭、长矛、石球、飞去来器、斧子、戈戟类武器等,都见之于出土物,唯多齿状投掷锐器尚未见报道。这幅岩画的出现,说明古代也用此类武器狩猎,对今人了解远古时代的狩猎方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付可 《可乐》2011,(4):62-63
晚上8时整,香港西贡一个偏僻村落附近,陈更和五名队员举着猎枪蹲守着,静候目标出现。在一片草丛中,他们已经蹲守了整整四个小时。队长陈更和队员们隶属西贡野猪狩猎队,这是一个由港府特准、专门对付野猪的民间狩猎组织。陈更拥有一支与香港防暴警察同样制式的步枪,从美国进口的子弹,一粒十港元,副队长则持有一支意大利制造、外表华丽的猎枪。在香港,只有32名平民获准持有枪支上街。这32人分属仅有的两支野猪狩猎队。香港西贡狩猎队和大埔狩猎队,均在邻近深圳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曾经是以采集、狩猎为主要生计方式的人口较少民族.长期在浩瀚的森林中从事狩猎活动使鄂伦春族在迁徒动荡的游猎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狩猎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这种传统的生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而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那种眷恋和情怀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6.
由于错误的传统饮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甚至药用价值,这成为野生动物非法狩猎行为难以治理的原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案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非法狩猎罪中“明知”对象的法律规定模糊、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范围窄以及社区矫正的规制机能难以发挥等问题,应当通过建立非法狩猎工具的协同治理机制、扩大速裁程序的案件覆盖范围以及针对非法狩猎者建立公益劳动制度以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狩猎鄂伦春族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历史文献、档案资料为研究基础,从身份分化的视角,分析了在现代社会相对平等同质的狩猎民族走向异化的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8.
汉代狩猎是一种体育性游乐活动,又称田猎、狩猎、羽猎、校猎、畋猎等。狩猎者猎取野生动物使用猎马、猎车、戟、猎犬、猎禽、弓箭、罗、网等捕兽专用工具,采用了围猎、射猎、游猎、捕猎、渔猎、巡猎、伏猎、诱猎等狩猎方法,猎获了虎、牛、鹿、兔、野猪、雁、鱼、鳖等动物。狩猎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祭祀天地神灵与祖先、招待宾客、丰富庖厨生活的需要,还可以练兵、娱乐,可以满足兴趣、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不久,随着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猎民的整体生态移民,狩猎—采集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文化类型,在中国悄然消失了。这一文化变故,不仅对于当事民族来说是头等大事,而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系统来说,也应该具有不小的震动。通过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经济类型的当代变迁、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移民、吉登嘎查鄂温克族猎民村弃猎转牧三个个案的调查,展现出狩猎经济文化类型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和猎民目前的困难处境,并探讨成功弃猎转牧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蒙古民族的经济以牧为主,但狩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蒙古民族的狩猎活动进行了考证,并对其围猎方法、围猎工具,以及围猎习俗等方面作了较全面具体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