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规定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解释机构以外的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宪法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规定解释的案例 ,尽管为非宪法规定的法律解释 ,但仍构成活的解释案例。经验地描述这些解释案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 ,分析它们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中的实际地位与作用 ,有助于理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过程 ,也有助于理解中国宪法、法律解释制度的实际情况。这些“活的宪法解释”案例的方法、程序、效力 ,在规范的宪法解释、法律解释制度最终确立之前 ,将继续存在。研究这些不为人们了解的“活的宪法解释” ,是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与法律解释制度实际情况的重要部分 ,有助于全面的、正确地理解中国法律实施的实际状况和法律解释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变通权,既符合立法原则和理论,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规定的权力不仅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表现。但在变通规定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亦呈现出概念不清、权限不明、名称随意化和效力范围模糊等问题,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最近经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由国家主席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正式公布,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各少数民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的公布施行,不仅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法律化了,而且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到了一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法律原则。在长期的发展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很好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略论高其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依据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制度并享有立法权。这对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概念、原则、程序无疑是一件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自治条例的立法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民族权利是自治条例的立法基础,因为在法律性质和特点上,自治条例是维护民族权利的立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配套立法,是规定当地自治权的具体立法.完善我国现有的自治条例,必须在内容和技术两个方面贯彻和体现它的法律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时的宪政体制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列为国家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执政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宪法、法律经长时期共同凝聚定型而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它的贯彻实施主要依靠政策与宪法、法律的途径与形式来进行,但这并不排斥其他的途径与形式,应当尽可能地扩展或延伸其他的途径与形式。《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等四个白皮书的发布,可以视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新途径与形式。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制定与修订是各民族自治地方依据<宪法>与<民族区域自治法>实践自治权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各项权益在各民族自治地方规范执行的重要配套立法.更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文回顾了自1984年以来自治州、县制定和修订自治条例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自治州、县自治条例制定和修订中存在问题,以及制定和修订过程及动力等,管窥自治州、自治县两级立法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从主张民族自决转变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共不断探索并成功构建了符合国情的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适当模式。1940年代以前,接受列宁思想和共产国际决定,以民族自决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案。抗日战争期间,淡化民族自决观念,树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共同纲领》独创性地规定在全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0年代,第四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先后颁行,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创立并实施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条件。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一部具体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文章对青海省贯彻实施自治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证,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自治权"与国际社会"地方自治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社会所谓的"地方自治权"从公权力的角度上看,是一个国家通过宪法或者法律确定,由地方自治政府为了本地方居民的利益而管理本地方公共事务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排除上级政府或中央政府的非法干预,因此它是以国家权力纵向划分的"地方分权"制度为前提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自治权"则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拥有与一般地方政权不同的、比一般地方政权机关更为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因此它不以"地方分权"为要件,而是在特定地方政权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与一般地方机关权力的横向比较基础上建构的,其与国际社会"地方自治权"在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和制度价值目标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因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司立法对公司经营者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作了较系统的规定,但未明确规定公司与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故引发多种问题。本文在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公司立法以及所规定的公司经营者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的主要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法律关系之法理基础,并提出了确立二者法律关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治条例是贯彻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环节,但因我国民族立法工作发展相对滞后,自治条例在制定和实施过 程中仍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立法现状有关,也与各级自治机关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相关 法律的认知程度有关。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现以《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订)》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研究法,探 析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建议。旨在充实我国自治条例研究内容,完善自治州法律制度体系,更好发 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宪法是根本大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头等重要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保障宪法实施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宪法权威和尊严的维护,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宪法在国家生活中重大作用的发挥。法制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法办事当然首先就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办事。宪法是立法的基础,也是执法、守法的基础。一部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使它全面正确地得到实施,否则宪法就如同虚设,最多也只能起到一个装饰点缀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眼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解读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在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监督方面的创新和具体举措,指出了在构建民族区域自治法律解释制度方面还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自治州在宪法和法律中的地位及其实现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自治地方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一些忽视乃至侵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现象.自治州的建置及其相关制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得到有效实施,从而体现该制度的目的、要求和价值,需要做到三点:一是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行义务,二是自治机关依法民主行使自治权,三是确立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以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基本规范,推动民族地区各方面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多元一体的新型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标杆。为实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自身完善、下位法完善、体系完善和实施完善等方面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为贯彻这一宪法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师暂行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对辩护权的内容,被告人行使这一权利的原则、方式、规则、程序,以及公安、司法机关对被告人辩护权的如何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都作了较为科学、明确的规定,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辩护制度。但也要看到,界定我国辩护制度内容的上述法律、法规都是十多年前颁布的,今日看来,尚有疏漏欠缺。为更好贯彻宪法规定的辩护原则,使立法跟上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步伐,本文拟就完善我国辩护制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指出了在保障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公共权力严重侵害公民的权利;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公民权利受损缺乏可诉性;侵害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尚存;监督机制缺位。针对我国宪法实施过程中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涉及公民权利的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建立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制约与制衡机制以及建立健全良好的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违宪审查的案件已有多起,上书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一是立法技术方面存在着问题,很多法律立法之前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立法调查。二是我国对于某些违宪的法律如何执行、如何监督,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规则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具有运作实效性的抽象审查、具体审查和宪法诉愿,到底是怎样的程序?其具有怎样的原理内涵和技术品质?国外宪法审查程序机制的通常经验是什么?我国逐步确立具有实然有效性的宪法审查程序是否可能?因此,本文从此难点问题入手,利用比较法研究,对国外的具有典型性的宪法审查程序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厘清这些问题,为我国未来构建具有时效性的宪法审查程序机制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