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体,即无意志认知主体,也即审美认知主体;“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审心理经验过程,它们构成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不同审美内涵。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解释“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未免失当。  相似文献   

2.
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花色是梅花的关键审美属性 ,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美学意义。梅花作为审美客体有三种存在状态 ,即“物态审美客体”、“物化审美客体”和“物态化审美客体” ;相应地 ,梅花花色之美分别展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并主要体现为“优美”和“壮美”两种审美价值类型。梅花花色之美的绝对性源于梅花花色独特的自然属性。梅花花色之美的相对性主要是指 ,梅花花色的美感因环境因子的衬托而凸现。  相似文献   

3.
阅读写水的诗文名篇,是对大学生加强水文化宣传和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100篇咏水诗文》即以此为出发点而编写。该书兼顾广义的“杂文学”而以狭义的“纯文学”为重点,精选古今中外咏水名篇佳作,分为“实用之水”、“智慧之水”、“优美之水”、“壮美之水”四辑。比重最大的是展现“水之美”的内容,旨在通过文学引发大学生对于水的审美关注,全面培养“爱水”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总体而言,中国审美形态通过“自然”手法表现为优美,西方审美形态通过“神化”手法表现为壮美;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是人类道德禁欲主义文化传统分别与“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两种审美心理机制相结合的产物;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性表现出一种“命定式”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泰山为五岳之首,不但在自然特征上具有雄伟的美,而且体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包含了我们民族的深刻的美学思想。一、泰山自然美的主要特点——雄伟在自然美中有两种类型:一是壮美,一是优美。或称作“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前者以气势取胜,后者以情韵见长。泰山的美属于壮美,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风景区都有自己美的个性,只能相互补充、丰富,而不能彼此代替。泰山的雄伟不但区别于漓江、西  相似文献   

6.
唐代美学主潮,表现为审美理想的发展与嬗变。所谓“发展”,是指它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所一向追求的壮美理想(阳刚之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所谓“嬗变”,是指它将这一发展到了极至的壮美理想及时转变为一种新的优美理想(阴柔之美),从而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美学思考和艺术追求开辟了新的途径。把握住审美理想这一发展与嬗变的过程,便是把握住了唐代美学主潮,便是把握住了这一时代的美学思考与艺术实践在整个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意象批评是它的基本批评方法,其中的意象包括人物意象和自然意象,自然意象中又有壮美意象和优美意象之分。通过生态学的视野,可以发现《二十四诗品》意象批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了自然和谐的意境美,反映了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巨著。二十世纪第一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最高,也最正确。他在其开创二十世纪新红学的一代宏论《红楼梦评论》中指出:《红楼梦》是优美与壮美相结合、以壮美为主的天才之作,是悲剧中之悲剧,是宇宙之大著述。  相似文献   

9.
一、境界的“大小”与“优劣”《人间词话》卷上云: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今案:静安(王国维字)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云:“美学上之区别美也,大率分为二种:曰‘优美’,曰‘宏壮’。自巴克(按,一译‘博克’,1729-1797,英国政论家、文艺理论家)汗德(按,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之书出,学者殆视此为精密之分类矣。”此处境界“大小”之分,跟优美、宏壮(即“崇高”或“壮美”)之别,颇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美学界有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观点,认为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它们的两种基本形态:壮美(崇高)和优美,都是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决定的。持这一观点的同志认为:如果主体与客体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便会产生壮美,即阳刚之美。如果主体与客体处于统一和谐的状态,便会产生优美,即阴柔之美。例如王朝闻先生主编的《美学概论》认为:“无论在现实美或艺术美中,人们都可以分别出具有不同状态、面貌和  相似文献   

11.
美的形态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形态” ,在美学界又有“美的范畴”说 ,本文通过辨析 ,认为以用“美的形态”说为科学。关于美的形态分类 ,我国美学界由于受西方美学界的影响 ,一般分为优美、崇高 (或壮美 )、悲剧 (或悲 )、喜剧 (或喜 )、滑稽、幽默等。本文本着宇宙对立统一规律、美所呈现的形态实际以及中西方的分类传统状况 ,认为应该简明地分为优美和壮美两大类。本文并且对美的这两种形态的含义、特点和功能等作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他是运用西方美学理论评论《红楼梦》的第一人,其悲剧理论的基础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美学观。王国维通过“解脱说”,“优美、壮美说”,“三种悲剧说”,深刻剖析了《红楼梦》的关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岑参的诗歌创作实践为依据,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岑参的美学理想和创作追求:一、好奇求异的审美倾向和求奇求新的审美理想;二、重视瞬间感觉印象的审美心理;三、对诗境优美与壮美的追求。岑参对壮美与优美的完美融合、浑然天成的追求,反映出唐人对诗歌审美追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文化背景、情感起因、生成过程的不同,壮美与崇高两个概念存在很大差异。壮美是内在修养叠加后的大丰沛,崇高则是情感阻滞后的大喷薄。壮美更适合表述社会精神,而崇高则更适合表达抗争过后的痛感超越。前者被归入“美”的范畴,而后者被归入“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开始给出58分,后经过阅卷组专家共同阅读,最后判为满分的作文。文章确实无可挑剔。扣题恰当准确,立意明确显豁,题记醒目显旨。三块式的结构,不仅层次清楚,而且还构成一种自然的文意递进关系。引语丰赡,记忆牢固;阅读丰富,感悟深刻。语言不仅顺畅优美精彩,而且大气、老到,开篇的“小池”与结尾的“泉流”扣合自然,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真不愧为状元之文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优秀的边塞诗比作开放在当时诗国大地上的一簇簇奇丽的鲜花,这种“鲜花”之喻,仅只道出了某些边塞诗的优美品格,并未真实地传达出它的美学价值.当然。我们不否定其中有优美的诗作,但就整个格调来看,只有说它是空间艺术中的巨型雕塑,是语言艺术中的宏伟史诗,是音乐艺术中的“英雄交响曲”,是建筑艺术中的金字塔……如此,才能将它内在的雄浑力量表现出来.边塞诗真实地再现了祖国北疆壮丽苍茫的自然景色,生动地塑造了守边将士的英雄群像和伟大心灵,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激动人心的崇高美.所谓崇高,它是与优美并行不停的美学…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气韵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游记中所呈现出的清劲、清旷、清新、清寂、清奇等审美气韵,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整体上的"清"美特征。"清"美与优美相关,但又有相同,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所表现出的"清"美,是兼有壮美与优美的一种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8.
与《女神》雄奇壮美不同,《星空》呈显出优美、细腻、哀婉与沉潜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诗集题材的选取,抒情方式的采用,意境的创设和整个语言风貌上.《星空》艺术风格与“五四”退潮后的时代有关,与郭沫若当时的哲学信你有着内在的联系,与诗人浓厚的中外艺术修养和刻意的美学追求分不开.《星空》艺术风格的变化,既是对《女神》清新优美一面的廊展,更契合了时代和诗人心绪的变迁,从一个侧面艺术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真实,实现了诗人对“东方文学”审美情趣的追求.这无疑是郭沫若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和开拓,对现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果说《女神》属子“雄浑”一品,那么《星空》则大抵属于“冲淡”一类,有力地说明了郭沫若是一位“雄丽并举”的大诗人,“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  相似文献   

19.
优美和壮美是意思相对的两个美学范畴,是对客观对象的审美特性和主观感受的概括.优美与壮美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如:风和日丽与狂风暴雨,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前者给我们心旷神怡的审美愉  相似文献   

20.
人性之美的张扬和民族品德的重造——论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章绍嗣在沈从文的作品组合中,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是他一往情深创作的“湘西小说”。这个小说世界的基石是:人性。沈从文曾经这样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