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有些同志热衷于宣扬抽象的人的价值,抽象的人道主义,千方百计地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造成了理论上思想上的一些混乱。本文试从阶级性、实践性和社会观三个方面,谈谈抽象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以求教于理论界。 阶级性不同 抽象的人道主义实际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在西欧从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在欧洲的历史上通常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所谓文艺复兴时期,就是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复兴”,它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一面主要思想旗帜。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极力歌颂人,赞扬人的价值,要求承认人的尊严,给人以自由和幸福,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主张关心人、重视人、一切为了人,总之,对人要有仁爱的思想。当时的人道主  相似文献   

2.
人道主义概念的内涵的外延是宽泛而又复杂的,既可作广义也可作狭义来解释。如果从狭义来说,它是对文艺复兴精神的概括。而从广义论,而其并不专指文艺复兴精神,而是近指古往今来的某些包含共同的精神内核的思想和努力的总和。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正是与广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与一致。这种学说从总体上说可归入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与古典理性主义一样强调人的核心地位并且旗帜鲜明地主张:人首先是一种生命存在,人的本质就是与存在原则相一致的生命本能,即“人类最深刻的本质在于初级的、自发的本能动力,这些…  相似文献   

3.
哲学应该研究人。人的哲学,即把人当作哲学问题来研究,在我国还刚刚开始。人道主义和异化,是两个在人的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概念。人道主义有没有历史继承性?有没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人怎样克服异化?人道与异化有没有内在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些都是人的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考察文艺复兴人道主义这一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人道主义的典型形态,也是一个途径。本文认为,文艺复兴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内涵着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可称为:人道与异化的对立。研究这一“对立”,对我们探讨上述问题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4.
西文“人道主义”(Hamanism)这一词,有两个主要的涵义。就它原始的、狭窄的涵义,它代表希腊、罗马古典学问的研究,故也有人把它译为“人文主义”。历史家把“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一概称“人文主义者,即指他们是古典学术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其次,与此也密切相联系的则是,跟  相似文献   

5.
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条件下伦理道德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原则。探讨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发掘列宁丰富广博的哲学思想,而且也有助于正确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抽象的谈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把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历史观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宗教神学相抗衡。它在反封建斗争中曾经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它就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反动思想武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态,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哪里?马克思在致弗·阿·左尔格的信中清楚地作了回答。他指出,德国一些人“想使社会主义有一个‘更高的、理想的’转变,就是说,想用关于正义、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女神的现代神话来代替它的唯物主义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6.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具体的人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对“人”抽象地摸索了几百年。黑格尔尽管对“劳动创造人”有过某些天才的猜测,但他把“人”归之于“绝对观念”的自我演化,把劳动看作纯精神的活动;费尔巴哈把精神的人恢复为感性的人,并且克服了肉体和灵魂相分裂的二元论,但从根本上说,在怎样认识“人”这个问题上,依旧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则把出发点从抽象的人“移到”现实的人,认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对于宇宙的认识持有机自然观,这种宇宙观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它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儒学的“天人合一”偏重于天道与人道精神层面的一致性,道家则倾向于天与人在自然性上保持一致。中国古典建筑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无论是民居房屋建造,还是园林营造,都承继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平克认为,人类历史的演进呈现一个暴力减少的过程,这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一件事,它表征着人类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战胜“心魔”的过程。暴力下降,是“国家的平靖”、“文明的过程”、“人道主义革命”、二战以来“长期和平”、武装冲突的节制化形成的“新和平”、“权利革命”的结果。平克以暴力下降为进步之尺度的低调历史观和“减少痛苦”的低调道德观,虽然缺乏激动人心、令人向往的理想主义色彩,却体现了现代“文明”之伟大的人道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人性升华过程。暴力下降之所以对于人类历史至关重要,在于其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这一人道主义的伟大胜利,是人类文明进步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产生于十四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这个时代,德国人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意大利人称之为五百年代,即十六世纪。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因为这些名称没有揭示出这个时期的社会历史内容,也不足以表明这个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根本特点。十四世纪下半叶到十六世纪末,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断崩溃,新  相似文献   

10.
<正> 多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的仁学是人道主义,甚或称孔子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在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求教正。我们知道,人道主义通常是指兴起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提倡个性、尊重人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思潮。作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人道主义在历史上特别在十四——十六世纪曾起过巨大的革命作用;直至今天,随着历史条件的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的人道理性指处理人与自身之关系的实践理性,对人道理性的研究必然对于解决当代面临的全球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研究人道理性,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何为人道理性?或人道理性的本质规定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从考察人道主义这一人们既十分熟悉又颇为陌生的概念入手。所谓人道主义,按照学界公认的看法,它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最早在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那里,是指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深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对立,批评了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错误理论,阐述了为什么要宣传、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澄清了多年来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混乱。胡乔木同志指出:“跟历史唯心主义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以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的概念为出发点,而是以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是人的本质观上的二次根本变革,为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对于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道路是有益的。 一 马克思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创立是关于人的本质观上的一次根本变革。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众说纷纭。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为了反对神权统治,曾为人的感性的存在和需要进行辩护。他们把意志自  相似文献   

13.
人道主义是一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人道主义从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它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形态。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影响。马克思批判地改造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4.
5月4日,本刊编辑部和《湖北日报》理论文艺部联合邀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武汉师范学院、湖北财经学院等单位的部分理论工作者,就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等问题交流了看法。下面是座谈会上的几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理由是:(一)存在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道主义。中国古代和古希腊都有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承认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争取人的幸福、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关于  相似文献   

15.
<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原始社会之前,人类还没有从动物界脱禽出来,还不存在人的问题,更确切地说,还不存在人和外物的关系问题。原始人不仅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物和自然力,也无法正确认识人自身的自然、对自然现象及其自身自然的畏惧和害怕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先后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教信仰,其目的是求得保佑和庇护。原始人对自然认识的浑沌性、模糊性决定了他们对自身及其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6.
反思“战争人格” 自90年代初以来,一种“热爱战争”的思想开始在全社会出现并不断蔓延。在反思“文革”的短暂的人道主义思潮被抑制之后,我担心,“阶级斗争”所根据的“武打精神”这一野蛮传统正逐渐以“民族主义”的新形式借尸还魂。重新在荒无人烟的民族精神的空中祭起“枪杆子理论”,在一个和平主义和人道主义成为‘’世界精神”主流的新时代,都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 战争人格(一种最粗暴的权威人格,即认为战争即善或崇拜暴力英雄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原始文化,从赫拉克利特经黑格尔的渲染,希特勒把它民族化了,斯大林把它…  相似文献   

17.
(一)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指导之下的、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范畴。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原则,与其他上层建筑一样,是对以往人道主义原则的批判地继承。众所周知,人道主义原则最初产生于文艺复兴时代,是在“第三等级”反对封建贵族和僧侣的统治、反对中世纪宗教意识形态的一种广泛思潮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学术论坛上,谈论人性论、人道主义的文章多起来了。有一种见解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包括人道主义的原则于自身之中。”应该“理直气壮地宣布:共产主义者是最彻底的人道主义者。”有的认为,人的最高目的“就是人本身,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人是‘四  相似文献   

19.
“虚假的意识”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恩格斯把“意识形态”定义为“虚假的意识” ,代表了他和马克思的一贯思想。这个概念体现了他们对从文艺复兴到启蒙的“方法怀疑论”或现代科学精神的继承 ,尤其是体现了他们对 17世纪后出现的各种世俗意识形态的“虚假”特征的深刻洞察。这个概念的重要贡献 ,在于它把以往对宗教神学的批判转变为对世俗意识形态的批判 ,揭露了流行的各种世俗意识形态在导致精神异化方面与宗教神学的相同之处。“虚假的意识”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历史唯物主义把“虚假的意识”(意识形态 )结构于其概念体系之中 ,既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 ,又体现了它要彻底消除精神异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个性主义是人道主义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作为资产阶级的学说,针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天命论、群体本位主义等思想意识,要求尊重自我,发展个性,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这比人道主义的一般涵义,即关心人、爱人之类,更深刻地体现了人道主义关于人是世界的中心、人可以主宰世界的基本思想,显示了“把人当作人”的深层内涵。如果人道主义中没有个性主义的内容,而仅仅止于关心人、爱人的层面,它就会变质,成为封建统治者也可以接受的居高临下的“仁政”学说,或成为一些宗教教义也可以容纳的慈善主义。中国近代,随着封建阶级的统治开始动摇,封建势力对人们的束缚相对松弛,必然地产生了人道主义思想,而个性主义正是它的核心。鲁迅的人道主义也是如此,它主要就是在中国近代这样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