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发生、存在和传承的形态来概括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传统 文化的基本特征并进行重点比较。笔者认为,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生型式应属原发型,其 突出的代表是稻作文化和壮泰民族语言,这是由壮泰民族的悠久历史及其文化的独特性决 定的,也是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最大的共同点,与壮族不同的是因迁徙的关系,泰族文化带有 移植的性质。在存在型式方面,壮泰传统文化均属于兼容型,但兼客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对象 则不相同,对壮族来说,主要是受汉文化影响的结果,而泰族则主要是受印度文化影响的结 果。在传承型式方面,壮泰传统文化应属连贯──重组型,这是由构成壮泰民族文化的四个 层面十二个文化丛结所表现出来的连贯性、重组性和创造性来决定的。但在具体的传承渠 道方面,壮泰又有较大差别,壮族主要通过社会教育,而泰族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壮族地区的 学校教育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脱节,而泰族地区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作者多年来对壮族和泰族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成果。广西壮族和泰国泰族虽有千山万水相隔,但在传统文化上却有诸多共同点,在语言上的共同点尤其明显。何以如此?这应与壮泰民族的共同起源有关。本文简略回顾并分析了学术界有关壮族和泰族起源问题的各种主要观点,然后综合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古人类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意壮泰民族"同源异流"的说法,并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其中不仅论证了壮族和泰族起源于古代西瓯、骆越,还以越人为起点,往前追溯了侗台语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古人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壮泰民族艺术审美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壮族和泰国的泰族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关系。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里 ,长期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即泰族主要受到来自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壮族则主要受到来自中原汉族的儒家和道教的影响。但两个民族的共同先民在长期的历史时期里积淀形成的传统文化及其所具有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在泰族先民西迁定居泰国后仍然保持着。壮泰民族在艺术审美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似特征 ,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壮泰民族密切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4.
195 6年笔者研读过前辈学者徐松石先生的两部大作《粤江人民流域人民史》和《僮族泰族粤族考》之后 ,对我国壮族与国内外那么多的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很感兴趣 ,于是我阅读了有关这方面的书 ,如 2 0世纪 40年代出版的《暹罗民族学研究译丛》 ,这本书翻译了西方学者和泰国学者对泰族的研究论文 ,实际上旁及我国华南和西南的许多民族 ,使笔者对壮族与泰族的渊源关系的兴趣越来越浓。 2 0多年来 ,我把壮族的研究延伸到国外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国 ,其中泰国的泰族是重要的方面 ,因为泰族人口多 ,他与我国的傣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自古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民族,壮语和泰语均称水田为"那"(na<'2>),壮族和泰族聚居的乡村有许多带"那""纳"(水田)字地名,构词和含义基本相同;有相近同的稻作农业生产及加工食品词汇并自成体系;有类似的稻作生产传统仪俗和信俗观念.特定的地名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着一定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往往为揭开民族来源和历史文化的谜团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泰族壮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理环境 ,考古、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经济学、文化艺术、建筑学、科技、教育等方面对泰壮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关系作了比较研究 ,认为泰族起源于中国广西壮族地区和越南红河流域 ,因而其底层文化与壮族具有诸多相同性。但由于泰壮民族居住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其文化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在奥地利东南亚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泰国学者诺潘@金达利女士第一次应邀到壮乡考察访问时,就被与泰国泰族语言相似、习俗相近的壮族所吸引,更被壮族热情相待、重情尚义的品格所感动,从此与壮族结下了难解之缘,以后又多次重返壮乡进行考察,并在欧洲积极宣传壮族文化,推介壮学研究成果;目前她正在努力工作,积极争取国外科研基金,以便与欧洲学术界合作开展壮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壮泰两族的形成及文化结构之比较(一)李富强(广西民族研究所)壮族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在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家亦有分布。这两个唇齿相依的民族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的今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对它们的历史、文化进...  相似文献   

9.
傣族渊源与巴楚文化刘岩编者按:今年6月24日《光明日报》第3版刊登了该报记者李湛军的泰京曼谷专电:我国史学家考证泰国民族起源证明:泰族源于中南半岛和我国滇南。该电文称:“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原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阵吕范教授对泰国的泰族起源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0.
由广西民族大学、泰王国驻中国大使馆联合举办的“壮泰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100多位泰国和中国学者、泰王国驻中国大使、泰王国驻南宁领事馆、中国驻泰王国大使官员、泰国企业家等出席了会议。泰王国诗琳通公主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告。中泰学者就泰族与壮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历史关系、共同特点、差异性及其原因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壮泰民族历史文化关系的研究。壮泰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覃彩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壮族和泰国的泰族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许多共同性 ,如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相同 ,社会教育方面重视生产技能、社会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等。但也有相异之处 ,主要是传统文化教育所受的思想影响不同 ,在教育方式上 ,壮族重视用山歌传授 ,以及两个民族使用的文字不同等。其相同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相似 ,经济文化类型相同 ,并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 ;而相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民族分别受汉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民族宗教发展的程度不同 ,民族文字的渊源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壮族和泰国的泰族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许多共同性 ,如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相同 ,社会教育方面重视生产技能、社会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等。但也有相异之处 ,主要是所受的思想影响不同 ,在教育方式上 ,壮族重视用山歌传授 ,以及两个民族使用的文字不同等。其相同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相似 ,经济文化类型相同 ,并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 ;而相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民族分别受汉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民族宗教发展的程度不同 ,民族文字的渊源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壮学研究结硕果 ,果香飘到北京城。” 6月 1 5日上午 9时 ,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热闹非凡 ,《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两部著作首发式在这里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 ,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 ,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江平 ,原全国人大常委民委副主任伍精华 ,原国家民委副主任黄光学 ,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以及国家新闻出版集团等有关部门的领导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孙瑜 ,原自治区副主席张声震 ,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萨甘·素提巴蒂 ,泰国艺术大学校长普特·维拉巴…  相似文献   

14.
侬智高及其影响范宏贵(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依智高(1025—1055年)这个历史人物,经过不断地演化,成为中国的壮族,越南的岱族、依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崇敬的神,有的还说成是始祖。因此,有必要了解依智高及其事迹。一、四国关心依智高的缘由关于...  相似文献   

15.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出版广西民族学院周光大教授主编的《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一书,已于1998年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本以一个民族为实体,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的专著。该书在对壮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衍...  相似文献   

16.
“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第一阶段工作顺利结束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广西民族研究学会与泰国艺术大学联合进行的“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合作项目,从1991年开始实施,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工作。1993年9月21...  相似文献   

17.
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人口约有二千多万。壮族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达一千三百多万。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的西汉时期。《汉书·地理志》说:西汉时期的官方商业使团经常出海,“赍黄金缯而往”,“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杂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据我国学者考订,所谓“都元国”,即今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如果从壮泰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来看,其历史还应该追溯到西汉以前更早的年代中去。一九八八年一月八日至十八日,应泰国孔敬大学的邀请,我随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顾问张声震同志率领的“广西民族  相似文献   

18.
壮族山歌是壮族独特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百色市右江区壮族山歌具有自身鲜明的风格特色,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唱腔。右江区有百色起义的红色基因,具有丰富多彩的红色血脉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壮族山歌逐渐形成反映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红歌,尤以右江排歌为代表。研究山歌的节奏特点、调式结构、结构特征能探析民族传统艺术与时俱进的有机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世俗神器的艺术灵光——壮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琴是广西南部壮族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民间神坛走向现代艺术殿堂的演变过程,如今已发展成为壮族一项绚丽的文化艺术品牌,唱响神州大地.壮族天琴文化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三个层面,系统阐释壮族天琴文化的定义及其哲学、宗教、民俗、审美等内涵,旨在丰富、拓展和深化天琴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一个有悠久农耕历史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农耕在壮族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壮族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基础,规约着壮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与特质.因而研究壮族农耕文化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文化意义。最近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李富强著《'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一书,就是具有这方面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著作。该书有以下两大突出特点:一、浓厚的学术性该书从文化的角度对壮族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生产关系的演变,农业以及渔猎、养殖业、林业的礼仪、风俗、禁忌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