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农田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安徽省土地的基本省情,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地和谐的用地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今与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地矛盾的严峻挑战。要靠中国的地养中国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开展土地整理。1998年8月2 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对耕地保护作了详细规定,同时将“土地整理”第一次写进了《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相…  相似文献   

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出的时代背景是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压力以及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认识误区有 :“占一补一”便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危及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开垦宜农荒地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措施之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的内在机制在于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以滨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本文陈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滨州市耕地变化的原因,并且在土地整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及非农业用地的控制和挖潜方面,对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小城镇都市农业存在诸多问题:农用耕地不断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业污染严重;农业劳动力素质、收入偏低;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但交通运输能力有限;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指导;农业旅游业档次不高,缺乏特色等。因此要加强土地保护和综合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开发农业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资金和科技投入;制定规划法规加强管理,挖掘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小城镇都市农业存在诸多问题:农用耕地不断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业污染严重;农业劳动力素质、收入偏低;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但交通运输能力有限;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指导;农业旅游业档次不高,缺乏特色等.因此要加强土地保护和综合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开发农业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资金和科技投入;制定规划法规加强管理,挖掘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政策,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本文在阐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内涵的基础上,从内蒙古耕地资源现状出发,通过对内蒙古耕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内蒙古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用土地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资源节约型”集约持久农业;综合治理,防治土地退化;合理开发利用荒山、荒地、荒革、荒水,是“开发、利用、保护”我国农用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开发整理有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有限、土地开发整理难度逐渐增大等限制因素,存在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资金、没有根据后备资源地域性特点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忽视生态效益、开发大干整理、重数量轻质量、补充耕地总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为此,需要从提高认识、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构建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与小流域治理、农田改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结合、正确把握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坚持服务“三农”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0.
农民土地法制观念如何———吉林省农村土地法制建设与耕地利用情况调查□于国印杜凤英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土地管理与法制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1997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必须进行土地整理。目前 ,中国继而从土地整理的潜力很大 ,其重点在农村地区 ,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农业进行整理。而农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实现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 ,即生态型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12.
太谷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科学界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分析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个特征,结 合太谷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问题中存在的主要症结,提出了太谷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对 策,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衡;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减轻土地承载压力;加强土地法制宣传教育,加 大执法力度等五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耕地保护与非农化配置制度的4个阶段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经历了产权从缺失到确定,再到建立起总量控制下的计划命令的配置机制,再到当前朝着经济措施的配置机制转变的发展过程。当前,作为新增耕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机制——浙江指标交易、重庆地票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机制改进了耕地的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作为现存耕地的发展权的价值补偿机制——成都耕地保护基金机制改进了耕地的产业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然而,现有制度创新依然存在耕地发展权种类设置不完全、产权归属不明晰、权能实现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该从种类设置、产权归属和权能实现等方面进一步清晰界定耕地发展权,并构建相应的市场交易或财税等配置机制,最终使相关经济主体既有机会在耕地保护中获得补偿,亦可在耕地非农化中获得收益,从而诱使正确的经济行为,实现耕地保护与非农化的最优均衡。  相似文献   

14.
耕地功能性流失的表现、驱动机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管理者设计一系列制度约束与引导耕地资源占用者行为,但在利益与竞争驱动下,威胁耕地资源安全的耕地功能性流失问题频发。除了备受关注的耕地非农化外,近年来,隐性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如优质耕地伪生态化、非粮化、过度利用化与耕地边际化等,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严峻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形势,需改进耕地保护治理工具,如通过加强对耕地资源占用者的约束、建立耕地保护绩效支付机制、高位推动与共享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发挥耕地综合效益、助推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发展等途径,提升耕地保护绩效,从而有效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5.
该文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耕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建立兵团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兵团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因子分析和可持续性分析。结论表明:2000-2004年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低于平均水平,耕地资源利用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而2005-2008年,兵团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较好且处于协调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主体功能分区战略角度的中国城市化研究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分区战略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推进模式。在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中,采用开发建设优先或保护利用优先的不同划定思路,必然会相应产生不同的土地空间格局和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回顾我国城市化政策,对我国城市在土地开发建设、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视。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展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由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对耕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又是必须执行的方针,从而在理论上构成了土地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在现实中表现为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协调。主体功能区的提出,理论上为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和城市化政策的选择提供了战略指导,现实中为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体化勾画了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河南省耕地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足迹模型是测度可持续发展的工具,能非常直观地表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基于该模型,采用可变地区单产法,对河南省及其18个地级市2000--2005年耕地资源的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1)河南省各地级市耕地利用情况差异悬殊;(2)河南省耕地生态资源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3)河南省耕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程度相对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中国农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耕地资源的下降,致使我们不得不寻求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农地可持续发展途径,而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就从对农地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陷入两难之地。为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耕地立法问题,在深刻认识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城市化率的提高部分建立在耕地减少的基础之上;要协调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土地集约利用原理为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提供路径,强调城市建设也是一种经营土地的方法,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指出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原则,比较城市化建设收益与耕地占用成本价值的多寡,强调运用法律的手段协调二者的关系。针对法律关于耕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耕地产权制度不足、土地流转制度严格、激励制度相对匮乏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耕地产权,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的基础上,要创新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建立适度简易的土地流转制度,让耕地作为一种要素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来;加大耕地补偿力度,参考市场价格,增强农民保护耕地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