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义和团运动在四川的发生与发展义和团是长期以来为清王朝所严禁的白莲教组织的一个支派。早在清乾隆时,四川已有了白莲教的反清活动。据夔州府志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冬,白莲教匪首刘之协令其党于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州县往来煽惑,传教作乱”。“教匪四川为  相似文献   

2.
嘉庆元年(1796)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使得“康乾盛世”走向穷途末路,嘉庆受禅继位以后,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名训政,朝 中和珅擅权,朝外匪患蔓延。面对清王朝中衰的局面以及川楚教乱愈演愈烈的态势,嘉庆皇帝势必要进行一番革新才能挽救 清廷的颓势。可以说嘉庆亲政之后在吏治、军事和方略上的一系列改革,不仅对于成功镇压白莲教起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 且对清朝中后期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嘉庆元年(1796)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使得“康乾盛世”走向穷途末路,嘉庆受禅继位以后,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名训政,朝 中和珅擅权,朝外匪患蔓延。面对清王朝中衰的局面以及川楚教乱愈演愈烈的态势,嘉庆皇帝势必要进行一番革新才能挽救 清廷的颓势。可以说嘉庆亲政之后在吏治、军事和方略上的一系列改革,不仅对于成功镇压白莲教起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 且对清朝中后期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论白莲教     
一从白莲社到白莲宗白莲教作为中国民间秘密的宗教组织,盛行于元明清三代。其盛行之前,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早在隋唐时期,“民间即在流传着来自佛教净土宗的弥勒佛出世之说,成为人们反抗朝廷统治的一个思想武器”。①此后直到清末,“弥勒佛当有天下”诸说,也一直成为白莲教用以发动、组织、鼓舞人们参加起义的战斗口号。要追溯白莲教的源流,得先从佛教的净土宗说起。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约五百年间的发展变化,先后产生了天台、华严、净土、禅宗、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派。佛教中所谓的净土,系指无有“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污染的清净世界,既西方极乐世界,亦称“阿弥陀佛净土”。净土宗倡言,只要诚心勤诵“阿弥陀  相似文献   

5.
嘉庆年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是清初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上发生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两次农民起义,成为清朝由盛而衷的起点。本文对这两次起义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认为它们虽然都是由白莲教发动的,有许多的共同性,但由于起义地区和参加者成分的不同,又表观了很大的差异性,将它们作一比较,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白莲教的发展变化及其和农民起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前言清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是在清朝政权“极盛”时期发生的,这次起义是由于满族统治者在百年中对中国人民施行残酷地种族统治和严酷地阶级压迫的直接结果。满族在其未进入中国以前,它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部族,其社会与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相同,但又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满族的封建社会发展还  相似文献   

7.
18—19世纪清朝中叶,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恢复,荒地被开垦,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工商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所谓乾嘉盛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昏庸也愈益严重,广大农民受着极大限度的压榨和剥削,加之民族压迫的存在,使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极盛”之下仍然埋伏着激烈的阶级斗争,当时各种秘密结社非常活跃,终于在1796年(嘉庆元年)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遍及湖北、河南、四川等省,时间  相似文献   

8.
清代湘西苗族地区屯田的兴起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清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后,统治者在湘西苗族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屯田.屯田、练勇和边墙碉卡结合,成为此后清政府加强对苗区统治的基本方略之一,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湘西苗疆此种“均屯”的起因和土地所有制关系作一初步分析.一、湘西苗疆屯田兴起的原因湘西苗区均屯,乾嘉苗民起义高潮过后,嘉庆元年即开始酝酿,嘉庆二年至五年在几个厅县初步开展,至嘉庆四到八年,苗族人民大起义平息,屯田在湘西凤凰、乾州、  相似文献   

9.
评嘉庆帝     
嘉庆,即清仁宗睿皇帝爱新觉罗顒琰,高宗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六十年九月被正式策立为皇太子,并受高宗内禅,于嘉庆元年(1796年)元旦即皇帝位,四年正月亲政,卒于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在位二十五年。这期间正是清王朝从盛到衰的重要转折时期。过去对前期清史的论述,大多集中于康、雍、乾三朝,对于鸦片战争前夕的嘉、道时期则注意不够,往往是一带而过,即如对嘉庆一朝,实际上也只是在谈到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时才有所涉及,致使这段历史的一些重大问题,一直是若明若暗。为了深入探讨清代前后期的交替,以及清代中衰的历史进程,本文拟对这一交替时期的关键人物——嘉庆帝作一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评嘉庆帝     
嘉庆,即清仁宗睿皇帝爱新觉罗颙琰,高宗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六十年九月被正式策立为皇太子,并受高宗内禅,于嘉庆元年(1796年)元旦即皇帝位,四年正月亲政,卒于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在位二十五年。这期间正是清王朝从盛到衰的重要转折时期。过去对前期清史的论述,大多集中于康、雍、乾三朝,对于鸦片战争前夕的嘉、道时期则注意不够,往往是一带而过,即如对嘉庆一朝,实际上也只是在谈到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时才有所涉及,致使这段历史的一些重大问题,一直是若明若暗。为了深入探讨清代前后期的交替,以及清代中衰的历史进程,本文拟对这一交替时期的关键人物——嘉庆帝作一初步的评价。 一  相似文献   

11.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清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江苏东台、兴化知县、两淮盐运司海州分司运判、高邮知州等职,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和史学家。十九世纪中叶,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当魏源出生的时候,所谓“康乾盛世”已成过去。嘉庆一朝,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西南苗民起义、西北回民起义连绵不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清朝统治机构日益腐败,纲纪废弛,贪污横行。土地兼并激烈,农民大量破产。清王朝的禁旅八旗兵、绿营兵都已彻底腐化,失去了战斗能力。为了扑灭人民起义,兵饷激增,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主义也正在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英国殖民主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清代中叶,中国人民由于不堪专制王朝所代表封建势力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长期愤懑积累的结果,发生了自清人入关至太平天国革命之前的最大的一次起义——白莲教大起义。这次起义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殊地理环境下发生的。所谓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从时间上来看,它是酝酿于乾隆末年,发生于嘉庆元年,结束于嘉庆九年,换句话说,它是发生于乾嘉年间。在这段时间里,一方面是大清王朝所建立的专制主义统治,在政治、经济、军  相似文献   

13.
南宋白莲教从以往生净土为修行之终极目的,带有明显的出世特点的佛教信仰形式转向元代白莲教倡导“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希望通过“弥勒下生”谶言的实现,往生兜率天的娑婆世界,拯救黎氓于水火之中,同时激起下层民众改变困境的冲动。晨朝忏仪一变而为“烧香集众,夜聚晓散”及“称弥勒佛出世以惑众”的民众反叛运动的组织工具。究其缘由,即在于弥勒信仰的流传以及此种信仰自北魏,历隋唐,经宋元的改造。弥勒降临现实世界救世度人、解脱众苦的理念,最能迎合中国普通民众的愿望。它所内蕴的救世思想及其宣传的彼岸净土兜率天的美好愿景,与乱世和苦难的社会现实恰成鲜明对照,进而启发了不甘现实苦难的民众,为在地上建立佛国净土起而抗争。在弥勒信仰与白莲教那里,千年盛世的神话与群众不能化解的情绪,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一、防军缘起防军起于咸丰同治间,它的出现原起于湘军的崛起。清朝以武功开国,八旗绿营同为经制之兵。具有“拓疆万里,宾服八荒”的战斗力。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武备渐至废弛。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遂配募勇营用以作战,乾隆年间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时首先推行此法,后来在镇压黔湘苗民起义和川陕白莲教起义时沿  相似文献   

15.
自乾隆六十年(1795年)至嘉庆十二年(1807年)爆发的湘西、黔东北苗民抗清起义是历史上苗族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前后历时十二载,兵达二十余万,波及湘、黔、川三省六府十三厅,打败七省十八万清兵,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了苗疆社会的发展,显示了苗族人民无比强大的威力。乾嘉苗民起义是中国古代被压迫民族反抗民族压迫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不朽篇章,它永远激励着苗族人民为正义而斗争。值此起义一百九十周年,笔者仅从这次起义提出的口号,进行略述。一“逐客民、复故地。”这是这次苗民起义早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清代的宗教起义为对象,并就宗教在起义的发生、组织和斗争中的意义以及宗教起义在历史变革中的地位,略加探讨。一宗教起义的契机和组织宗教起义的直接契机是教主告知终末之时的到来。例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王伦在山东领导的清水教起义时提出,“无生神母说” (即当年八月之后有四十五天格杀勿论的大劫),“从我者皆可避免”、“届时村里有黑风。遇此黑风者将相继死亡,故宜出门远避之。  相似文献   

17.
1920年,在土家族、苗族聚居的鄂西山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运动——“神兵”起义,并蔓延到川黔湘边区。这以后,神兵起义时起时伏,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 “神兵”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的农民武装团体,有很多近似义和团、白莲教之处。当年曾在鄂西战斗过的贺龙指出:“神兵虽然都是迷信团体,但其成员大都是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为了反对军阀、反对苛捐杂税组织起来的。除了被地主恶霸掌握的一部分,一般  相似文献   

18.
王聪儿所统帅的湖北襄阳黄号起义军,是清代中叶白莲教农民起义的主力之一。王聪儿(又名齐王氏,俗称齐二寡妇),起义时年方十九。象她这样一位劳动妇女,直接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四省,英勇奋战三年,给封建王朝以沉重打击,在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关于王聪儿起义及其起义军的事迹,国内外学者曾作过一些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有关论述和专著日见增多。举其要者有:石立的《八路兵总指挥王聪儿》(《历史研究》一九七五年第四期)、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编的《中国农民起义领袖小传·王聪儿》(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六年版)、史海编的《农民革命女英雄·八路统帅王聪儿》(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六年版)、夏家骏的《清代中叶的白莲教起义》(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版)、冯佐哲的《王聪儿起义》(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等。 上述论著多据魏源的《圣武记》。魏源于道光九年(1829年)春,第三次应礼部试落第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文本叙事中的宗教既不是正统的道教或佛教,也不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其实质是民间宗教白莲教。小说叙述的时间、地点、称谓和标志等都暗示或表达了白莲教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作为,表明《水浒传》叙述和体现了元末领导和组织红巾军起义的白莲教的宗教记忆。从而水浒好汉乃白莲教教徒的艺术镜像,梁山泊的旗帜"替天行道"即红巾军所崇尚的"大义",而水浒世界则是关于元末白莲教起义的叙述与想象。  相似文献   

20.
乾隆中期以后,清朝开始衰弱.嘉庆元年掀起川楚白莲教起义,震动了朝野上下.乾、嘉、道三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日益增长,封建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日益明显,西方逐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自称天朝大国的清朝成为因循守旧、落后的封建国家.欧美资本主义势力乘机进行经济、军事侵略,加重了清代社会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嘉、道两朝的士大夫兴起议政之风,要求改变现状,提出改革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