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从艺术创作在生命意义上的两个层次——描摹生命和创造生命入手,分析了生命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并探究了艺术创作的深层动机。认为艺术活动反映了人类对生命问题的关注,是生命的一种形态,为生命提供了意义;而生命则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机,为艺术提供了内容。人的肯定生命的本性在艺术中得到满足,美在艺术中得到集中体现,艺术是生命意识的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2.
一、图腾与艺术  图腾,是原始先民生命的标记,是人类探索生命迈出的第一步,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生命符号,集中体现了先民的生命观念。图腾产生于母系社会,即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由蒙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告别原始人群进入氏族社会。人产生于自然,是由纯粹的自然动物发展、演进而来的,“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自我意识”的诞生,也标志了人的生命意识的确立。但“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  相似文献   

3.
喜剧的美学品质在于:喜剧与悲剧是异体同源的艺术体裁,它们的精神是人类生命的内省意识,喜剧的"笑"与悲剧的"泪"相反相成,互相融会,喜剧的笑隐含着伟大的悲剧精神。喜剧产生于社会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类生命追求平等、自由和爱的精神,放弃这一点,就等于放弃了喜剧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本文关心的是由悲剧精神引起的中西文化传统比较的问题,或者说是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追问中国文化的独特品质与其起源。悲剧精神根源于人类的生命意识和原始的生命活动中,它是人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困境的应战和超越。悲剧精神在中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西方文化的悲剧意识深刻彻底;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则浮泛且留有余地,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5.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诗性素质,其作品通体贯注激扬高亢的生命旋律和生命激情,表现了人类追求精神家园的执着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孜孜以求,同时又对病态悲观的生命形态进行积极的反拨,与此同时,张承志大胆地将诗歌的象征意蕴和浪漫激情融入到小说的描写之中,从而创造了一种新体,诗体小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生命意识和诗性素质,使张承志的小说充满了奇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艺术变形与艺术超越赵大声,陈锋艺术变形:诗意地栖居艺术与人类成长相伴而生。艺术是人类对自身生存活动的变形形式创造,是人类感性生命的一部分,因此艺术从它诞生那天起同人类感性生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哪里有人的生命,哪里就有艺术;人类到达哪里,艺术就出现在哪...  相似文献   

7.
策划,是人的一种高级意识活动。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策划作为人类智慧和高层次艺术的重要表现,集预见性、超前性、创造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凡事离开了运筹策划,都将一无所成。一  相似文献   

8.
中西诗性智慧的不同文化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性智慧标志着一个族群和人类整体的最高智慧,也标志着最高生存品质和历史品质。中西不同的生命倾向,伴随着不同的历史方向和文化品质,也决定了中西诗性智慧的差异。中国诗性智慧以小农意识的文化传统为基础,注重自利性、实用性和非自由性文化产生的诗性智慧受到现实的强大压制。西方诗性智慧更多地追随着灵魂和自由的思考,追求生命尊严与历史精神相融合的诗性。诗性智慧的四个核心问题是:艺术品质:诗性智慧是通过想象性、浪漫性和虚构性来创造生命的美;自由品质:诗性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命的自由性和想象性结合一体的纯粹性;正义品质:诗性智慧表达了某种历史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自由的追求就是正义的要求,就要有正义与邪恶之分;灵魂品质:诗性来自敬畏生命,生命是有灵魂的躯体,诗性是生命要求和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诗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有感而发,透出浓厚的感伤色彩,但没能超越生命本体而得到升华。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生命意识的发展,在这里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阶段。但它终止了战国以来轻生重义的社会风气,体现出人们对生命的珍视。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地缘表述包括乡土书写和现代都市书写,其地缘表述背后具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情怀与人类意识。沈从文在“人类”意识及其“人类”视域之下,实现了对湘西本土意识、民族国家意识的超越,走向了对人类整体生命及其生存境遇的思考。沈从文的人类本体艺术思想主张:审美和艺术应该以人及人类为起点和终点,应该坚持引人向善,构建人性之美以实现人类整体和谐为终极目标;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也应该持守人类情怀,要有历史担当意识和历史理性,应该在孤独中坚守为人及人类而立命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1.
苗族人对原始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形成了本民族特别的生命观念,在他们的生命视野里没有主客体之分,人类、禽兽和神魔都是具有相同生命意义的生命载体。他们或是把人类生命与环境中客体生命现象的简单类比置换,或是直接表现人类生命的客体意义。从而消解了小说叙事中生命万象的层次和顺序,表现出苗族人物我混一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2.
李渔 《十二楼》的叙述干预, 表现出他对白话小说的叙述格局中叙述者的控制地位的着迷与自信。他对白话小说的叙述方式的大胆探索与突破, 虚幻地满足了他作为文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他在自己虚构的时空中麈尾清淡, 名士自我得到了张扬, 《十二楼》的叙述干预,是晚明士风在清初的空中楼阁中的余响。不“尚拘执”①的叙述干预, 标志着文人白话小说家已经从史家意识的压迫中走出来, 小说创作心态得到了解放, 小说创作艺术也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楚纹饰的表现对象、发生机制、深层内蕴进行了探讨。就表现内容而言 ,楚纹饰有自然形纹样和几何形纹样 ,其中又以龙纹、凤纹、鹿纹、圆涡纹、神灵鬼怪图案最富特色 ;从发生机制上而言 ,它乃是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 ,与巫官文化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同时 ,它又是楚人对自身艺术经验的总结 ,对前人艺术经验的继承和创变的结果 ;从深层内蕴而言 ,楚纹饰“艺术———巫术一体化”现象是楚人生命意识的符码化形态 ,它复现了楚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审美追求和浪漫情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活动过程中有节奏的敲击动作。由于敲击乐器更有利于表现节奏,节奏艺术的成熟也就必然先于旋律。所以,先秦时期的音乐是以节奏为主要因素的音乐形式。音乐等级化的制定,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乐队编制,并初步向专业化迈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秘的独特理解.它与神羿求药故事的思维范式和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相同,由此推测神羿求药故事为西天取经故事之原型.两个故事相比较,<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新意在于追求精神生命的超越,艺术地表现了人存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死亡意识是人类对死亡脱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总和,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死亡观念,都是自己历史长河中传统精神的积淀和整合。中国古典小说关于死亡的描写,显示了复杂多样的生命意识和哲理内蕴,在思想内容和表现艺术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索和品赏。  相似文献   

17.
<正> “生命”两个字象满天的星子播撒在沈从文作品的字里行间.“生命”意识灌注流溢,使沈从文作品升华到一种美的哲学境界.因此,揭示“生命”的哲学内涵,就成了把握沈从文的关键.一切哲学问题的实质是价值问题.整体世界由主体和客体构成,哲学的任务就是要说明主体和客体是怎样结合在世界的统一中的.而价值,正是联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范畴.价值乃至价值观念并不是哲学家发明的,它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并推动社会发展,哲学家的发现使人类获得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获得加剧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冲突,也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虽然艺术不能摆脱肉体欲望的内容,表现生命欲望是艺术的本质和特征,但受文化制约的性才属于人类。艺术的追求不以肉体享受消解艺术的生命体验意义,也不以单向奉献的集团要求消解艺术的社会崇高精神,而是以创造理想性、超越性的艺术形态为人类发展和现实生存提供一种“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9.
美学并不仅是关于艺术的理论,但任何民族美学理论的产生又为这个民族的艺术状况所决定,即其艺术的风貌必然决定其美学理论的风貌。而美学理论一旦产生,又会对一个民族的艺术发展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这时美学理论与艺术创作就会在互相影响中发展了。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艺术,其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在表现和促成人的生命能力的发展,只不过西方特别是古希腊艺术较注重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征服,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的生命自由,因此其主要的艺术形式是摹仿自然的视觉艺术;而中国的艺术则在天人混化、天人合一中追求一种精神的超越与自由,其主要的艺术形式则是听觉艺术,即音乐,以及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形式。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精神各自体现在中、西早期的艺术创作中,所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由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的巨大历史变革,两汉诗人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主要表现为对先秦宗法精神的破坏和个人私利观念的增强,在新的君臣关系中个人独立性格的萌芽,对个人自身生存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对个体生命追求的新的人生态度几个方面。这使得在汉代诗歌创作中形成一个不同于先秦诗骚传统的、表现个人感伤情绪更为浓厚的时代主题,和以悲为美的时代审美风尚。它说明从汉代以后中国诗歌中增添了一种新的东西,那就是在先秦诗骚侧重于表达人类群体情感的一面之外,又增强了表达封建社会人的个体意识的一个方面。正是两汉诗人的这种思想变革及其诗歌表现,标志着汉代诗歌精神在中国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