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香存  李平  曾勇 《管理学报》2010,7(1):123-130
运用上海A股股票的交易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开盘集合竞价由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后市场流动性的变化。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检验了开盘交易量比率和连续竞价市场的买卖价差、市场深度、流动性比率和弹性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下,交易者参与开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连续竞价开始后15min内的市场流动性明显减少。根据不N的交易者对信息揭示的反应不同,得到如下结论:实行开放式集合竞价开盘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交易者参与交易,提高了开盘价格的信息效率,而且缓解了交易者对开盘信息的过度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深圳A股市场2006年的停复牌和交易数据,选取因同一原因(股东大会)停牌、但采取不同集合竞价模式(封闭式与开放式)复牌的股票交易记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封闭式集合竞价,开放式集合竞价模式提高了透明度,促进了新信息的传递,增加了投资者参与复牌集合竞价的积极性,进而使停牌期间的信息更充分地反映到复牌价格中去。此外,我们还发现,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复牌的股票在进入连续竞价之后,其流动性要显著高于采取封闭式集合竞价复牌的股票,其价格波动则明显降低。这说明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复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停复牌的价格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3.
李建标  巨龙  李娜 《管理学报》2009,6(9):1198-1203
对同一问题,实验室数据反映的二阶信息和现实世界的二阶信息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由此设计了连续竞价机制下的股票实验市场,重点分析了3种不同限价安排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限价安排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股价的波动性,降低了流动性指标的绝对值,但基于波动性的流动性测量方法却显示,去除波动性的影响后,限价安排表现出对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比较而言,20%的动态涨跌幅安排,较好地抑制了日内波动和日间波动,同时股市流动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计算实验的方法研究卖空机制的引入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构建双向连续竞价的人工股票市场平台,设定投资者依据价值因素、价格趋势因素和噪声因素预估股票收益,建立市场卖空交易机制及投资者在禁止卖空和允许卖空情形下的交易模型,对引入卖空机制前后以及不同保证金要求下的股票价格、波动性和流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具有高卖空低买回的特点,从而在下跌的市场中提升股价,在上涨的市场中抑制股价,并有效地降低市场波动,提高市场流动性。随着保证金比例的减小,市场波动和买卖价差先减小后增加,而市场深度一直增加;通过对订单簿的研究发现,过低的保证金会加剧买卖订单的不平衡,甚至出现流动性“枯竭”,说明流动性先增加后减小;保证金比例的进一步减小会导致市场崩溃;过高的杠杆比率反而会对市场质量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5.
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机制下的股票价格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刚  曾勇  李平 《管理学报》2005,2(2):200-205
以开盘价序列代替集合竞价机制下的价格序列,收盘价序列代替连续竞价机制下的价格序列,运用上海证券交易所170只股票的交易数据,实证研究了两种交易机制下的股票价格特征,发现开盘价格具有更大的正态偏离性、更大的波动性和更显著的负自相关性.开盘价格的较大波动是由开盘前的长时间交易中止和开盘时的集合竞价机制共同引起的.对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研究得到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最小报价单位对市场流动性影响的计算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悦雷  张维  熊熊 《管理科学》2012,25(1):92-98
采用计算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最小报价单位设置下的市场流动性进行研究,在LZ3X连续双向拍卖人工股票市场平台(具有与中国股票市场相类似的连续双向拍卖结构特征)上,设计9组不同最小报价单位设置下的可控实验,分别考察最小报价单位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随着最小报价单位的减小,买卖价差减小,同时市场深度也有减小的特征,这与实证研究的结论一致。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定最小报价单位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应用Martin指数和Glosten-Harris模型对不同最小报价单位设置下的市场流动性进行测度,发现其测度参数均同方向地随着最小报价单位的减小而减小,从而说明最小报价单位的减小能够明显提高市场流动性,并且最小报价单位在[0.01,0.30]范围内此规律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波动性、流动性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股票市场而言,卖空机制推出后,市场波动性加大、流动性先减弱后增强,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并非是由卖空交易引发的。卖空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影响方向(加剧市场波动或平抑市场波动)还要取决于市场中卖空交易者的类型、操作策略及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总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市场风险和两种流动性风险的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研究中国股市总的市场流动性风险是否在资产定价中得到了反映,其中流动性风险包括用协方差度量的市场收益对总流动性的敏感性风险和用方差度量的总流动性的波动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不仅存在显著的市场风险溢价,而且存在显著的流动性风险溢价,而流动性风险中市场收益对总流动性的敏感性风险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基金灵活的申赎制度致使其容易遭受投资者赎回的压力,甚至引发流动性风险。本文以2006-2019年开放式基金持仓数据为样本,探究我国开放式基金经理对流动性风险可能采取的动态防控策略以及策略的业绩有效性。研究发现:(1)市场波动率与基金赎回压力正相关,有理由作为基金流动性风险防控的信号指标。(2)当预期市场波动上升时,基金资产组合存在流动性储备显著升高、流动性共性显著下降两种现象,符合以市场预期波动为信号的两种基金流动性风险防控策略。(3)流动性储备行为对基金业绩无显著影响,而流动性共性削减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基金业绩。本文研究为基金管理者和监管部门选择合理的流动性风险防控方案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宋逢明  谭慧 《管理科学》2006,9(1):62-67
利用风险价值(VaR)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包括对个股存在日涨跌停板限制,异方差现象明显和流动性假象等,建立了一个同时考虑了个股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度量指标--扣减率模型,然后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大部份股票在波动性和流动性方面表现比较相似,没有明显的层次之分,此外,股票在波动性和流动性方面表现不太稳定,市场上不存在一批市场表现稳定突出的蓝筹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双边减排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拍卖模型,分析了统一价格、歧视价格及混合拍卖机制下卖方收益、排污权价格波动及排污权供给量差异,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最优拍卖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相关参数对最优拍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收益最大化角度来看,最优的拍卖机制为歧视价格拍卖机制,但考虑到价格波动及排污权供给量等其他因素,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应选用混合拍卖机制。风险偏好变化对混合拍卖机制下卖方收益及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当风险偏好超过某一阈值时,随着风险偏好程度增大,需求隐蔽效应占主导,收益及价格波动增大;相反,当风险偏好小于某一阈值时,随着风险偏好程度增大,竞争效应占主导,收益及价格波动减小。价格变动的供给影响系数对卖方收益的影响随买方参与人数的不同而不同。当买方参与人数较小时,需求隐蔽效应占主导,竞争效应不明显,随着价格变动的供给影响系数增大,混合拍卖机制下卖方的收益不断增加;当买方参与人数较大时,卖方收益同时受到需求隐蔽和竞争效应影响,随着价格变动的供给影响系数增大,收益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价格变动的供给影响系数增大,价格波动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连续双向拍卖市场中交易策略的设计问题远比单向拍卖复杂,本文首先检验了该市场中交易价格的马尔可夫性质,然后据此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自学习动态交易策略,最后通过比较实验发现,该策略明显优于"约束型零信息"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2015年出现的股市异常波动,在金融活动中属于一类由严重流动性缺失而导致的恐慌性踩踏现象,探索其中的机理具有典型的学术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情景-应对”型风险管理思想、利用计算实验生成各种风险“情景”,揭示了高杠杆融资在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和中国市场微观机制作用下引致股市流动性踩踏危机的机理.计算实验的结果刻画了2015年中国股市流动性危机中连续单边暴跌、流动性缺失大面积传染和危机后持续震荡的三个典型特征.实验表明融资杠杆在投资者的技术分析策略和适应性转换动态资产配置作用下,对市场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引起个股板块联动和流动性缺失传染,最终导致连锁强行平仓,从而引发了流动性踩踏危机;连续竞价的订单簿撮合机制和涨跌幅限制在股灾中加剧了流动性踩踏危机.据此,本文提出了保持低融资杠杆、引入临时做市商提供紧急流动性、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收购强行平仓头寸等应对措施来缓释流动性踩踏危机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流星秒杀网采用的向下降价秒杀规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顾客参与秒杀的均衡策略以及卖方获得的期望收益;在此基础上,将向上加价秒杀与向下降价秒杀进行了对比;最后,讨论了秒杀起始价、价格下降幅度以及投标费用对卖方期望收益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基于信号博弈的卖方欺诈行为进行研究,假设拍卖中可能存在欺诈型和诚实型两种卖家,其中欺诈行为有概率发生在第二价格拍卖中:欺诈型卖方冒充竞拍者递交仅次于最高价的报价从而获得额外收益。两种卖家根据各自效用选择拍卖形式:第一价格或者第二价格。而竞买者将卖者的选择作为信号,更新对卖方类型的判断,然后制定报价策略。这是一个买卖方信号交叉影响的过程。考虑到拍卖过程中买方价值相关性,本文在建立模型中参考了关联价值原理。针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情况下的买卖方策略,并且研究了买方报价、买方判断、卖方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中利用贝叶斯公式对双方的策略选择问题进行预测,与单纯的概率分布方法相比,更具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market size on the ability of price to aggregate traders' private information. To account for heterogeneity in correlation of trader values, a Gaussian model of double auction is introduced that departs from the standard inform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a common (fundamental) shock. The paper shows that markets are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only if correlations of values coincide across all bidder pairs. As a result, with heterogeneously interdependent values, price informativeness may not increase monotonically with market size. As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monotonicity, price informativeness increases with the number of traders if the implied reduction in (the absolute value of) an average correlation statistic of an information structure is sufficiently small.  相似文献   

17.
城市私车牌照拍卖被认为是控制私车拥有量的有效手段,对此将购车人分为三类,采用依序效用函数和概率权重函数分别讨论了观望效用为常数和变量时本地和外地车牌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买家的支付意愿,从而不仅显示了观望效用对支付意愿的影响,而且也证明了概率权重函数的弹性系数对判断车牌选择倾向、刻画支付意愿大小和区分买家类型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就新提出的车牌限制措施-年费制度潜在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说明该制度将导致外地车牌对使用成本的变动更加敏感,而且长期来说也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8.
Strategic behavior in a finite market can cause inefficiency in the allocation, and market mechanisms differ in how successfully they limit this inefficiency. A method for ranking algorithms in computer science is adapted here to rank market mechanisms according to how quickly inefficiency diminishes as the size of the market increases. It is shown that trade at a single market–clearing price in the k–double auction is worst–case asymptotic optimal among all plausible mechanisms: evaluating mechanisms in their least favorable trading environments for each possible size of the market, the k–double auction is shown to force the worst–case inefficiency to zero at the fastest possible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