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建国以后,北京城市规模扩展很快,按现行区划,全市常住人口从1949年413万增加到1986年末的971.2万多人,增长了1.4倍。如果加上数十万的暂住人口和每天的近百万流动人口,北京的实际人口早已超过千万。人口的不断增加,反映了首都的巨大发展,同时也给首都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和困难,严重障碍首都城市规模的有效控制。根据预测,北京人门还要持续增长34年,1989年上半年常住人口就将突破1000万,高峰期将达到1151万,再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预计高峰期全市实际人口将达350万以上。这种人口过快增长的现实和持续增长的趋势,将给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压力。  相似文献   

2.
一、朝阳区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及其管理困难1.流动人口过分集中增加了该区域人口管理难度近年来,朝阳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生巨大劳动力需求的现实和城乡结合部区域较广,面积较大且距离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人、财、物的流动日益扩大,流动人口这个活跃而复杂的人口群体,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其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触及到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课题。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对流动人口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聚集的热点城市之一。本文试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对城市的影响作一粗略的分析,并根据这个群体的变动轨迹和相关因素,对今后全市流动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京、上海、广州作为我国华北、华东、华南三地区的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较高的生活水平、特殊的城市职能及悠久的历史等,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大多遵循着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小城镇向大城市的流动模式,因此,在这里选用占全国流动人口总数近1/9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作为参照物,基本上能反映出我国流动人口的概貌、特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商品大流通带来人口大流动。流动人口的浪潮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何圣  王菊芬 《西北人口》2007,28(3):8-11
本文以推拉理论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并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改革开放后北京、上海、广州吸引流动人口流入的经济因素。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主要依据微观经济因素做出流动迁移决策;不同城市对流动人口产生拉力的具体的微观经济因素不尽相同,即使有相同经济拉力因素的城市,拉力的大小也有差异;三城市的流动人口就业的分布不同,广州流动人口就业集中分布于第三产业,北京和上海则不然。  相似文献   

6.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一个逐步同化和减少排斥的过程,是流动人口对城市的主观期望和城市的客观接纳相统一的过程,是本地人口和外来移民发生相互交往和构建相互关系的过程。本文通过模型分析,验证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三个假设,即流动人口的个人和家庭状况影响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和社会资本影响社会融合;城市的制度安排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当今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现象。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不仅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能力、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严峻挑战,而且极大地增加了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流动人口在城市聚居的倾向日益明显。同时,城市贫困问题的出现也使如何构建社会保护体系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解决好城市流动人口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救助城市贫困群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拟于2005年10月下旬,在北京举办“流动人口社区、城市贫困与社会保护”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伊始,中国城乡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大批劳动力跨区域迁移流动的现象。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国的流动人口总量已数以亿计。目前的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向大城市、特大城市流动,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流人人口均已达数百万。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不断聚集和迅速增长,既对加速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独特作用,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众多尖锐矛盾和复杂问题,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与之相应,对人口流动和城市"外来人口"现象的分析,也成为目前中国人口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学术界近期对…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外来人口证件化管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是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子。上海是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加大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不仅是保证全市社会有序运行的需要,更是其保持活力、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体现于外来人口证件化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彭希哲 《南方人口》2001,16(1):10-15
本文对我国人口流动问题的成因、变动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探讨,论证了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对人口流动的作用,提出了我国流动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有关流动人口的政策和研究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益、重城市而轻农村的现象。应当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计划和发展规律,将人口流动作为一种有效地推动社会转变的工具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犯罪是目前城市犯罪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上海流动人口犯罪比重已占到城市犯罪总数的6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透过新闻资料对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特征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上海流动人口犯罪表现出了犯罪的一些共性,也反映了上海城市犯罪的一些个性特征:侵财型犯罪比重大;流动人口共同结伙犯罪、团伙犯罪比重较大;犯罪成员年龄结构轻;犯罪发案时间季节性明显;罪案主要集中于城郊结合部。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环境。因此,应加强社会公平性建设,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和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奥运申办成功后,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财、物流动日益扩大,使得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市、跨地区的转移和开发就业为主体的人口流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功能、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集聚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刘厚莲  沈燕 《南方人口》2020,35(1):42-52+68
运用北京和上海的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文章探讨了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的行业选择对其流入区域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选择金融、科研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最倾向于流向超大城市核心区,其次是一般服务业、文教卫体和社会管理行业,说明通过经济产业手段,疏解核心区的现代服务业所能发挥人口调控的作用最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核心区对流动人口集聚能力强,高学历、非农业户口、省内流动的人口更偏向于选择核心区。北京从事现代服务业的流动人口最偏向于流入核心区,而上海从事一般服务业的流动人口最偏向于流入核心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超大城市人口调控中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就是要通过调整科技创新资源和优质的产业资源布局来优化超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中外来流动人口数量日趋增加,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了人口、社区管理的难度。勿庸置疑,随着限制人口迁移流动的政策法令的相继废止,未来城市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外来流动人口数量仍将呈继续增长之势。外来流动人口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评估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兴利除弊,进一步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成为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流入地城市特征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中287个地级市的流动人口数据,发现十年间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分布格局出现新变化。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分析流入地的城市特征,结果发现:2000年,投资和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较高的城市吸纳流动人口具有显著优势;流动人口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增加的速度存在收敛趋势。然而在2010年,投资占比较高的城市吸纳流动人口不再具有显著优势甚至呈现劣势;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较高的城市吸纳流动人口的能力更强;流动人口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依然存在增加趋势,且增加的速度不再随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减慢。  相似文献   

17.
深圳是毗连港澳的经济特区,是一座新兴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从而吸引了大批流动人口涌入,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特区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变,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奇迹。目前深圳近350万人口中,仍有260万劳务工,发展规模又在上一个新台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无疑,这批劳务工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流动人口对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为合理解决流动人口问题,提供理论思路。 一、流动人口对深圳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湘满  翟晓叶 《西北人口》2013,(6):106-110,116
2012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了第五次“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在湖南省抽取的样本分布在长株潭等14个地市,本文以该样本数据为基础,选取流动人口融入意愿、对城市喜爱程度、对城市发展关注度、城市居民接纳态度等四个指标来衡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状况:运用OLS计量模型。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因素不再是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流动人口年龄、受教育水平、社会公共政策等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社会融合度;受教育水平越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流动人口具有更高社会融合度。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流动人口随之大量增加。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已成为当前计划生育战线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仅就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流动人口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劳动力的部门转移,是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劳动力人口新格局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必要过程;也是现代经济学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奥运活动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影响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童玉芬 《人口研究》2008,32(1):76-82
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从申办、启动以及正式开始的整个过程中,奥运活动对首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流动人口的变动由于受到奥运投资和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与经济后果的影响,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奥运活动对流动人口影响的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揭示了奥运活动对流动人口的影响机制和程度,以期为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提要必要的咨询参考,也为学术界提供方法和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