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球扫描     
环球扫描国外联合国推动“国际沙漠与沙漠化年”不断扩大的沙漠面积,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为提升全球大众的危机意识,联合国宣示2006年为“国际沙漠与沙漠化年”。所谓沙漠化,是指因人为活动和气候变迁,导致土地的作物生产力流失。联合国已安排一系列活动,寻求用各种方法保护占全球  相似文献   

2.
埃及90%的土地是沙漠,全国6000万人大都集中在仅占全国土地面积4%的尼罗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开罗、亚历山大等大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埃及人自己的话说“已临近爆炸”.当前埃及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与工业建设迅速扩展,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由1805年人均1费丹下降到目前人均0.1费丹.埃及人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只有把目光投向沙漠,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早在50年代纳赛尔总统就提出了,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兴建阿斯旺水坝和水渠,购置喷灌设备,在沙漠地区兴建机械化农场等.但阿以间的敌对状态,使埃及不得不把大量原本可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统统投入到军备上,向沙漠进军的意愿被迫搁置.1979年,埃及总统萨达特顺应潮流,与以色列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为埃及赢得了和平、时间与机遇,把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重新提上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向沙漠进军!”的口号不仅被重新提出,还被赋予新的内容.埃及政府决定在开罗四周的茫茫沙海上兴建卫星城,向沙漠要地,以缓解因人口膨胀给各大城市带来的压力.斋月十日城,便是70年代末埃及政府规划的众多卫星城中的一个.我们初到埃及时,常听埃及友人对开罗人满为患感叹不己.我们问:“不是兴建了那么多卫星城吗?”他们摇着头回答我们说:“卫星城的设想或许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土地总量丰富,人均量少,后备耕地不足 根据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现有各类资源利用程度,全国96000万公顷土地资源,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居世界第三位.已利用与可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点及交通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4.7%;暂时难以利用的土地,包括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岩石裸露地、珊瑚礁等,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3%.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的清查数据,我国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的总面积,约占土地清查总面积的9.5亿公顷的68.95%,印度占84%,美国占87%,中国农用土地比重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4.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国,他的新闻业也是阿拉伯各国中发展最早、最快,影响最大的国家,下面仅就埃及新闻业的发展史及现况作一简介:一、埃及新闻业史的一瞥从古老文明的历史看,埃及是世界知道新闻传播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这可从刻于庙墙、方尖碑及  相似文献   

5.
尽管埃及96%的土地是沙漠或半沙漠,但在若干万年之前,一定有不少地方,曾是水草丰茂,森林覆盖.因为在埃及到处都可以看见木化石.一些政府机构和星级宾馆,常用它们点缀庭院.我们下榻宾馆的院墙边,芒果树下的绿草坪上,也有3座用木化石砌起的高低错落的小假山.它同小院里三两株青苍翠碧的棕榈,一株根部"象脚"有4米见方的长髯飘拂的巴西木,以及沿墙那一长排娇态可人的美人蕉相映成趣,十分美丽壮观.  相似文献   

6.
宋臻 《职业》2017,(7):9-11
埃及于2014加入世赛组织,同样作为一个加入时间不长的成员国,其人口众多、文明古国等特点与我国有很多相同之处,技术教育也具有许多可借鉴的特色.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埃及地跨亚、非两洲,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4.5%以上.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  相似文献   

7.
西奈半岛是非洲国家埃及拥有的唯一一块亚洲领土,面积6.1万平方公里,占埃及总面积的6%,似一楔形盾牌,扼守着埃及的东大门,护卫着埃及最为富饶的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区.西奈又像埃及伸出的巨臂将亚非两块大陆联接在一起.今年是西奈回归埃及的第11年,不久前我们采访了这块土地.  相似文献   

8.
在用水方面,阿拉伯国家面临很多困难。近年来,它们一直都在探索并采取多种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一难题。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地处沙漠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缺乏。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条流域的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淡水多于所需的国家之一。叙利亚和埃及依赖幼发拉底河系的水坝和纳赛尔水库也基本上能解决用  相似文献   

9.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埃及91%的国民信奉伊斯兰教,爱资哈尔大学是著名而颇具权威的伊斯兰学府,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它同亚洲的中国、印度、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其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之首中,给世人留下最难忘印象的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金字塔。金字塔的宏伟建筑、磅礴气势以及巧夺天工的设计常令各国游客叹为观止,然而,它的种种神话传说和奇闻轶事更加引人入胜,并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开罗史话     
埃及首都开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第二任正统哈里发欧麦尔执政时期(634—644),新兴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开始大举对外扩张,639年末,阿拉伯名将阿慕尔率军挺进埃及,翌年1月轻取距现在塞得港不远的法尔玛,打通了前往拜占庭军队在埃及的军事要塞孟菲斯的道路.经7个月的包围,阿拉伯军队于641年4月6日攻破孟菲斯,接着向埃及首府亚历山大进军,迫使拜占庭帝国驻亚历山大总督居鲁士向阿慕尔立约投降,从而结束了拜占庭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阿慕尔根据欧麦尔的命令,在孟菲斯城外搭帐蓬、建住宅,并把它定为埃及新首府,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国家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继1952年7月埃及革命成功之后,最突出的事件是1958年7月伊拉克革命胜利.当时我在埃及和叙利亚统一后的大马士革总领馆帮助调研工作,深深感受到这一事件对阿拉伯世界的巨大冲击,它导致了艾森豪威尔主义破产.现将有关情况追述于下,可能有助于对当前伊拉克和中东局势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创建于1822年的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埃及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中国埃及学建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尚有很大差距.但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埃及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埃及学家协会,国内学者也陆续出席国际埃及学家大会;国内有三所大学先后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和埃及研究中心;我国学者发表了一批埃及学论文和专著,撰写了古埃及文明的通俗读物,翻译了国外埃及学著作,为中国埃及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成员国的医疗系统进行了一次评估.在所有被评估的国家中,中国排在第140位.在卫生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被排列在第188位,即倒数第4位,仅比巴西、缅甸、塞拉里昂稍强,属于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而一向被我们看作"贫富悬殊极大"的印度却排名第43位,居世界前列,远远超过我国.其它发展中人口大国如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及、墨西哥都排在中国前面.可见,医疗保障严重不足和缺乏公平性是我国建设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5.
穆尔西亚是西班牙的最干旱地区,有着土地沙漠化的危险。2000年10月,为了说服国家水利委员会同意环境部草拟的水利计划,穆尔西亚地区政府开始着手一项公共关系活动。环境部的水利计划要点是从西班牙湿润的北方调水到干旱的南  相似文献   

16.
世界莲花品种繁多,约有九十余种。而埃及莲花品种优良。名列前茅。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把最著名的莲花称之为“埃及的‘露吐丝’(Lotps)”。从此,莲花被誉为“埃及之花”。  相似文献   

17.
世纪忧患——阿拉伯国家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国家幅员辽阔,面积约14亿公顷,但大多为沙漠,水资源只有世界总量的0.4%,每人的年均拥有量低于1000立方米,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地区.目前,只有伊拉克和黎巴嫩的情况稍好,水供应能力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18.
埃及的绿洲     
在埃及,浩瀚的沙漠并非全是不毛之地,而是还有一些面积或大或小的绿洲零星点缀其间.它们是沙漠中的宝地,是沙漠经济生活的中心,给荒漠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绿洲被誉为沙漠中的"生命之花"或"沙漠的天堂".  相似文献   

19.
在埃及学中,“埃及艺术”通常指古埃及自王朝时代以后开始形成鲜明个性的造型艺术,包括雕塑、绘画、浮雕以及工艺美术等各种形式. 埃及艺术是古埃及文化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分,也是古埃及文化最主要的实物形态遗产.今天世界上许多研究者和爱好者,正是在埃及艺术的吸引下走入古埃及文化殿堂的.丰富的作品、详尽的年代划分手段和真伪甄别依据,往往使研究者们喜出望外.古埃及艺术家创作  相似文献   

20.
埃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家.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文明处于顶峰.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5000多年,公元前4000年前后就出现了氏族公社,第一王朝约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距今约4600年的高耸入云的金字塔和雄踞塔旁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人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令今人驻足兴叹的历史胜地.在世界七大奇迹中,埃及的金字塔和亚历山大灯塔就占据其二.上埃及神庙之宏伟,开罗国家博物馆展出饰品之精细绚丽,恐怕3000多年后的现代人制造起来亦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