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家族社会生活习俗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习俗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决定社会生活模式的是社会制度:土司时期土民亦兵亦农,崇巫信鬼;“改土归流”以后,进入了封建社会,形成了家族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土家族作为单一民族登上了历史舞台,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建设文明社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从史实出发,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称谓的演变过程。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这一称谓与其内容一样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黄柏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4):17-20
文章分析了土家族器物的创制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生活、生活方式、文体活动、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考察了土家族器物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原因,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器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圣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2):38-43
本文从部门农业结构和立体农业结构两方面对土家族地区历史时期农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部门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渔猎和采集并存,农耕生产逐渐占据农业生产的主导,相关农业生产随之演变的历程;立体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生产由河谷地带逐渐向山坡推进,其它生产部门随之演变的过程;历史时期农业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在开发较早的地区农耕生产占据主导,而在僻远地区处于传统的农耕、渔猎和采集并重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织锦的发展演变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家织锦源于其先民巴人时期的纺织业,土司时期土家织锦已经成熟定型。土家织锦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曲折和兴衰。伴随其兴衰历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传统织锦与现代织锦相比,在原材料、图案花纹、用途与品种、生产形式、生产地、设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政治气候的影响、社会的重视程度等等。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保护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6.
罗姝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133-136
从语义上讲,土家语“Pi35tsi55kha21”与汉字“巴”完全各异,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又有较为密切的联系。“Pi35tsi55kha21”与“土家”均为该族人自称,但两者出现的历史顺序有先后之分,具体内涵也不尽相同。“Pa55”与“巴”亦非土汉对译。在土家语中,“pa55”可独立成词,但更多时候则充当合成词词素。单音节汉语词“巴”的部分名词义项跟土家族历史文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林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2):38-46
:土家族的婚姻经历过“群婚→血缘婚→‘骨种’婚→非血缘婚”几个阶段 ,“骨种”婚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地理人文环境 ,围绕“骨种”婚形成了一系列婚姻习俗。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变革有两大力量在推动 :一是自然选择法则 ;二是社会力量推动。新的婚姻习俗的形成有赖于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开放和发展 ,有赖于观念习俗的变革 ,也有赖于社会文明层次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献头祭祀习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2):78-82
祭祀方式,是各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形成的习俗。献头颅祭祀,包括人头和动物头颅祭祀,在许多民族中都曾有过,而土家族用头颅祭祀的风俗,也由来已久。在鄂西南地区,自七千多年前“城背溪文化”开始,就已含有头颅祭祀的信息。这绝不是偶然的,鉴于此,文中依历史文献、民俗、考古发现的材料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汉俄称谓习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英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01-103
在跨文化交际中 ,称谓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 ,恰当的称谓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俄汉称谓的对比 ,目的在于使交际的双方在言语交际中选择恰当得体的称谓 ,克服由于不当的称谓给交际带来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5(1):36-38,46
土家族丧葬习俗的主要文化内涵体现为:一是呈现着民族族源的历史轨迹;二是展示了民族传统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独特的生命意识;三是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互相影响、渗透与交融。 相似文献
11.
段金菊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2):194-198
湘西土家语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起步比较晚,信息化教学设备也较为落后.通过对这一地区开设有土家语的学校进行调查来了解这一地区的土家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目的是使这一地区的土家语教学能与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使土家语及土家文化能借助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2.
向思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4):27-29
土家族刺绣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数码技术的方法对土家族刺绣工艺传承与保护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伦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5):56-61
在现代化背景下,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景阳河社区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都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迁.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及其内涵的全部丧失,而是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互渗,整合和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14.
商守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1):10-13
土家族民居建筑造型别致,装饰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土家族建房习俗一般包括看风土家族民居建筑造型别致,装饰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土家族建房习俗一般包括看风水、挖屋基、伐青山、立屋竖柱、上大梁及落成仪式等环节,体现了土家族独有的宇宙空间自然观以及神灵无处不在的神化现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居住文化。是土家人长期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变迁中的土家语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伦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从历史和现实看,土家族社会有一个由土家语单语社会向土家语汉语双语社会,再到土家语逐渐被汉语取代而使用人群和使用区域逐渐缩小以至于濒危化的历史过程。造成现代土家语濒危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教育、劳动力外流、市场交易、城市化与现代传媒等现代性因素。不论放弃还是保留土家民族语,都是土家族面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一种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6.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也是土家族祖先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现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然而来凤摆手舞在发掘与传承的历史进程中,却存在着政府重视不够、外来文化影响、缺乏经济支持、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现实困境,为此,文章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家织锦的现代价值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导致土家织锦艺术发展的变迁 ,变迁的事实首先是制作设计人的变异 ,其次为织锦在人们心目中的象征地位的下降 ,织锦衰变最主要的原因不仅是经济因素 ,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才是造成民间传统艺术承传变异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彭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1):17-20
摆手舞蹈是土家族民间最有影响的原始遗存舞蹈之一,起源古老,舞姿朴素,节奏鲜明。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礼俗精神,是土家族民族礼俗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民间工艺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柏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26-31
文章通过对土家族地区传统工艺的田野调查,以土家族传统织锦、刺绣、竹编、竹筷等工艺为例,从人类学的视角阐述了民间工艺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变过程,并分析了这一变迁对民间工艺带来的影响和引起变迁的原因。文章指出,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经济基础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现代传媒和旅游业的影响,政府的引导,学者和文化人的介入,现代技术的应用,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