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题目2004年河南省中考考试作文给两个题目让考生自主选择:(1)我找回了________(自信、自尊、母爱、友谊),(2)信念与成功。这种"二选一"、半命题、话题式相结合的作文命题方式,给考生作文选材、立意营造了自由的空间,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受到了初中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河南省的中考考试作文题,除了顺应当前作文命题"开放性"的主流之外,还有两大特点: 一、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鲜明地体现了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出现后,大家对这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话题形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中考作文如何命题,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近三年来的中考作文的命题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跟以前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在审题上难度较小,作文偏题的考生减少了许多。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从这几年中考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因审题不准而导致不同程度偏题的作文仍然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话题作文以其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灵活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的自由性备受各级语文考试命题者和广大师生的青睐。有少数人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的“开放”、“灵活”,就是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没有审题的必要。其实,和命题、半命题作文一样。话题作文在写作前也必须慎思明辨地审题。一般而言,话题作文的题目由材料语、提示语、指令语(有给定话题和自定话题之分)和要求语等四部分组成。按一定步骤。运用一些技法全面分析、准确把握这四部分所提供的信息.是成功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出现了开放度较大的话题作文有所减少、全命题半命题作文明显增多的新趋向,“开放中的限制,限制在开放中”的命题日见其多,因审题偏差而出现失误的作文也随之增加。总结这些失误作文的类型并剖析其原因,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的命题首先为学生提供了打开思路的一个“源头”。它规定了写作范围,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话题作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天地,写好的关键是围绕话题展开记叙、说明或议论。  相似文献   

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 废。"中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是稳定、 继承、创新。根据所收集到的102 份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作文试题 与2003年中考作文试题对照,我们 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考命题原则和 《语文课程标准》在2004年语文中 考作文中的落实,对此,我们可以 对2005年中考作文走向作如下科 学的预测。 一、作文形式:四种 命题形式并存,话题作 文一枝独秀。 据统计,在102套2004年中 考作文试题中,60个省市采用了话 题作文,占59%;12个省市采用了  相似文献   

7.
在____的那边     
【文题展示】17.在——的那边(大海、路、山……)【命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且是本组作文题的第一题,所以有必要对半命题作文解说一下。所谓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并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介于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大多以话题作文为主,也不乏文字性材料作文。这样的命题较为直观,便于把握,但多少总显得老套。作文命题的原则应该稳中有变,不落窠臼。2007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试题就显得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值得细细品昧。  相似文献   

9.
2005年国家教育部继续下放命题权,这样,各省市自主命题卷加上三套全国卷,今年共有16套语文试题。综观这16套作文题,尽管风格各异,命意千差万别,但其骨子里仍然是宽泛意义上的话题作文,换言之,话题作文从最初的发轫,经过这些年的演变,已经到了后话题作文时代,那后话题作文有哪些发展趋势呢?下面笔者对此作些简要的分析与归纳。一、命题型话题作文其特点是虽然明确给出了作文题目,是命题的,但它同时又具有话题作文主要的特性: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体裁不限,是一种更宽泛意义上的话题作文。如今年北京卷的“说安”,天津卷的“留给明天”,对于这些…  相似文献   

10.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作文经历了“三部曲”: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现在的话题作文。应该承认,“话题作文”彰显了“三自原则”(自定主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它是命题者为矫正作文应试弊病,为促进学生写作“发展能力”所作的有益探索。这无疑带有改革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是在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后广泛出现的一种命题形式。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考作文中的热点.话题作文这一形式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中所占的比例一年大似一年。形式的开放性.体裁的自由性.内涵的丰富性等特点是使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比较.话题作文具有立意自由、选材广泛、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2.
时间递嬗,光阴荏苒。2006年中考的钟声很快就要敲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笔者对2005年全国50多个省市区中考作文试题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探析,对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走向做出了几点预测,供同学们借鉴参考。一、命题形式(一)话题作文阵营继续壮大,稳坐“霸主”地位。一是话题作文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像的翅膀,可以开启考生情感的心扉,唱出自己心灵之歌。因此说,话题作文是与考生心灵最为亲近的作文命题形式。二是因为它体现了高、中考作文强调的“人人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3.
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写作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它的理解和感悟得出话题,然后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来进行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既保持了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又有较大幅度的改革。笔者搜集了2004年全国各省市90多份中考作文试题,通过与往年比较,发现2004年中考作文题异彩纷呈,个性鲜明,体现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从题目类型看,丰富多彩,话题作文占据主流。1.既有传统的全命题作文,又有半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如:广东省广州市(1《)我也是富翁》,(2《)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1)《我们是初升的太阳》,(2《)我的视线》;山西省《你准备好了吗》;北京市丰台区《美好的回忆》等等。半命题作文如:江西…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出现一种新题型——供材料题意作文。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有效地解决了材料作文审题偏难和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问题,作文的内容侧重材料的含意而又不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样命题的好处是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可以预见,这种作文命题形式将会在以后的高考命题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仅就供材料题意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谈一下供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考选题作文的备考方法,说到底,其实还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备考方法。“选题”只是表示题目多了一两个,考生最终仍只能选择一个题目去作文。但“选题作文”作为一种现象存在,还是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备考中注意的。1、要认识作文题的组合方式这是备考中要做的最基础的工作。中考选题作文题目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基本组合(序号越大的出现的机率越小):(1)两个题目都是话题作文题;(2)话题作文题加上命题作文题;(3)话题作文题加上半命题作文题;(4)命题作文题加上半命题作文题;(5)两个题目都是半命题作文题;(6)两…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尽管有它很大的自由度,但话题作文的审题依然非常重要.它影响着一篇话题作文的话题内容和方向,或者可以说话题作文的审题是审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和愿望。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 ,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不拘文体 ,不囿标题 ,让学生于无限的空间 ,尽情的想象 ,独到的推断中绽吐才华 ,展示魅力 ,这种大开放式作文命题改革 ,极大地鼓励了考生构思立意、语言表达、文体选择的自由度和创造性 ,可谓我国作文考试着眼并鼓励人的发展的一次革命。一、话题作文的优势第一 ,降低了审题难度 ,命意不命题 ,节省了审题时间 ,使考生可以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下显山露水 ,展示才华 ,能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中心和主旨往往是很隐蔽的 ,学生对命题和材料及其提供的信息进行反复的推敲与理解才能明…  相似文献   

19.
半命题作文多年来一直是作文考试与作文竞赛的主要命题形式之一,尤以初中作文为最。所谓半命题作文,顾名思义,就是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略去一部分,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略去的部分交由考生去补充,使其变成一个完全命题。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作文题,话题作文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话题作文因其开放性强,自由性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表现个性。因而已成为全国中考命题的主流形式。然而,它又是一种新兴事物,学生往往把握不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里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1)拟题要新颖话题作文,学生应给作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题目要求新颖、含蓄、有特色。新颖是指命题有创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含蓄就是指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有特色就是有独特的意味和风格。拟题可以设置悬念,可以想象,也可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