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汉是六书学的孕育期,宋元明时期是六书学的形成期,清代是六书学的兴盛期.古代的六书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六书的分类和六书各书体的研究;第二,创立文字滋生理论;第三,突破<说文>的部首编排体系,改用六书统领所收之字;第四,系统地阐发六书与<说文>的条例.  相似文献   

2.
拱玉书等著《苏美尔、埃及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在象形字的性质和地位,传统六书的合理性,苏美尔十三书,文字与国家和文明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上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这一研究对中国比较文字学及文字学理论建构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造字本源问题上,赵撝谦《六书本义》认为"象形"为"文字之本",即"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指事、会意和谐声等皆是以象形为基础孳乳而出的造字方法;赵氏还视象形"文"为汉字孳乳衍生的最初构件",六书"以"象形"为"万世文字之祖",通过拆分与叠加的方式,孳乳衍生出了更多汉字。比较古今方家关于"六书"理论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赵氏"六书"理论中的"文字孳乳说"和"文字拆分与叠加说",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六书"学说的基础上,找到了汉字孳乳发展的构字部件,厘清了"六书"的演化过程,赵氏的"六书"理论对后世文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元文字学的建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字学研究的历史上,宋、元时期是一个思想活跃,成绩卓著的时期。一、宋人郑樵发展了“六书”说,并开启了一代文字学理论研究的风气。中国人对汉字的探究是从汉字结构起步,并以汉字结构为主要对象的.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成熟的理性认识。东汉许慎把留传在世的汉字结构理论的雏形“六书”配以界说.并以此为根据分析汉字,写成了中国第一部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从而构建了传统文字学的理论框架汉字结构学——“六书”说。然而《说文解字》“虽则是明字例之条。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但是仅于叙中关于六书各有八个字之界说,只以供研究文字学者之  相似文献   

5.
虽然在学术界有许多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杂家"学无所主"、"调和"、"折衷"百家之学,杂家不成其为一个学派,甚至将其归属于黄老道家。但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先秦杂家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宗旨、理论方法和构筑思想体系的思维模式,先秦杂家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而且,先秦杂家和汉初诸子有着学术上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六书"新解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六书"之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将"六书"一分为二,一部分称为造字之法,另一部分称为用字之法,这种观点是建立在把汉字仅仅看作是文字--同拼音文字一样的文字的基础上的,依据这样的汉字理论研究"六书",必然得出"转注" 与"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的结论.根据汉字的性质和"六书"本身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书"不仅是汉字的造字之法,同时亦是汉语的造词之法."转注"和"假借"虽然没有形成新字,但却形成了新词,根据汉字字词合一的特点,"转注"和"假借"既是造词之法,又是造字之法.从这个角度看,"六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转注"和"假借"看作是"用字之法"而排除在"六书"之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先秦文化的经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我国文化轴心期的先秦文化具有显明的经世特征 ,这有两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从大部分形成于这个时期经孔子整理的《六经》来看 ,具有经世特征 ;二是从这个时期的儒、墨、道、名、法、阴阳等诸子来看 ,具有经世特征。大部分产生于文化轴心期的中华元典和先秦诸子是中国一切学术的源头 ,其经世特征对这之后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使之成为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和基本特点,通过对“六书”理论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与评介,明确“六书”理论,特别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在汉字发展和应用中的作用、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代“六书”理论的研究。对汉字形体学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六书”理论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六书"的局限,上世纪30年代,唐兰先生第一个开始批判传统"六书"理论,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这对传统六书理论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并为后代许多学者打开了新的思路,促进了汉字学研究的发展。尽管"三书说"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对任何理论的得失评价,都应把它放在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中去考察,看它有哪些进步与不足,只有如此才能正确看待唐兰先生文字学理论研究成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六书"说是传统语文学对汉字构造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模式."六书"之称始于<周礼>,但有名无实.到东汉才有人对"六书"作出解释,比较系统地解释"六书"的是许慎,他在所著<说文解字>自叙中不仅对"六书"中的各子系统作出了准确的定称,而且还下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并举出了代表字.班固<汉书·艺文志>也提到"六书",他说:"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1](P.1720)班氏的定称不为今人所用,班氏的"六书"为造字之本的提法也颇受后人质疑.  相似文献   

11.
清代“六书”学研究在我国传统文字学研究中处于一个巅峰期,究其原因,除了清代尤其是乾嘉时代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氛围,《说文》学家的个人天赋与艰苦探索之外,他们对宋元明“六书”说的传承借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应全面客观地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翻译思想发展及分期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翻译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翻译理论,按照思想的形成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即,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期、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形成期、转折期、发展期、鼎盛期以及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形成期。从这六个方面概述了中国翻译思想的发展足迹,反思了中国翻译理论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然科学批判运动始于50年代初期,前后持续了近30年。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研究已近50年。以“文革”结束后的1976年为分水岭,这50年的研究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研究在方法上局限于用经典著作和革命领袖的有关语录来诠释和论证学术与政治、自然科学与哲学以及自然科学本身是否有阶级性等问题,基本倾向是政治大于学术。后一阶段在理论上、方法上和研究内容上逐渐拓宽了视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但是,我国自然科学批判运动的研究仍然面临着困境。许多因素都阻碍了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属于当代史的范畴,学术界分别使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中国史、当代中国研究、中国现代史等概念.笔者认为,称为中国当代史比较恰当.当代历史是不断延伸的,为了避免当代史研究的时政性缺陷,可以考虑以2001年入世以前为相对稳定的学术范围.综合各种意见,当代史分为1949~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1976~1989年、1989~2001年5个阶段是合理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应该注意用现代化的标准看待当代历史进程,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决议的关系,正确处理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正确对待外来学术成果.应该坚持以真实为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以材料为根据的根本学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90年来的五四运动研究大致分为4个时期:起步时期(1949年以前)、发展时期(建国初的十七年)、繁荣时期(文革结束至90年代中期)和拓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期间,学界就五四运动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学术成果丰富,而且学术争鸣之热烈也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课题中所少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五四运动研究从单纯的政治运动、文化运动的视角转向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考察,开辟了五四运动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冯源 《南都学坛》2005,25(3):60-66
“文笔”说是我国中古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如何就“文笔”说研究,阐发出六朝文学的嬗变大势及其所以如此之故,乃学者们研究的初衷所在。20世纪“文笔”说的研究主要是从“文笔”的义界,“文”、“笔”分目的历史、缘由,“文笔”说的理论意义与美学价值等方面展开的。学界对六朝“文笔”说的认识已渐趋全面。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都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成果,来自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领导集体深入的理论探索,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正确的理论指导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提高驾驭和解决民族问题能力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情况大体上反映了东汉时期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基本情况。文章以许慎的“六书”说为依据,兼用孙雍长先生关于汉字构形10种思维模式的理论,对该医简全部用字的构形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六书”说的实质是以字形分析为核心的汉字形音义关系学说,至今仍是分析汉字形音义关系的重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方原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原型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其传播至今还在进行。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数字和具体内容分析显示,原型理论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86-1989年间宏观译介的认知期,20世纪90年代暂时衰微的内化期,21世纪以来批评创新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20.
杨洋 《南都学坛》2004,24(4):72-75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是意象说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意象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