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课本教学是教师基本的工作,怎么教、教什么是教师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凭借教材引导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学习语文现象,切实有效地突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形成语文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立足点。现在有一种教学时髦,对不断标新立异的教学现象大加赞美,而对不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现象却熟视无睹。授课者或演示,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或问答,或CAI的引进;其目的仅停教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持这种观念教学的老师,对实验教材反映多且比较集中的意见是:“识字量过重,教…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许多人抱怨语文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千篇一律。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一项生动活泼、激发心灵火花、培养学生灵智的工程。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样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课。于是我学会了“动情”。然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求教师深研教材,感受文之情感,在体会、感受、欣赏、领悟、想象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文之情而动容,为文之理而拍案。只有教师首先陶醉在文章之中,才可能情从心发,进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以为,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及情感的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感召力!而老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导体,就是火种。  相似文献   

3.
陈捷 《管理科学文摘》2009,(12):194-194
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劲,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思维上达到共鸣,教学才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过程中的重点在于解读文本的意义,剖析社会现象,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步一步地实施教案的过程,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老师所预定的标准答案,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基本局限在教师设计中,这样的阅读教学只会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  相似文献   

5.
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语文教师应具备这样几个“善”:“形善”,衣着得体而端庄,具有语文教师的“范”;“心善”,有渊博的语文素养,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言善”,善于用文学的语言解读文本,用高超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行善”,有“好读书”之“行”,有“好口才”之“行”,有“善写”之“行”。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各方面都美好了,才有可能塑造学生的美好。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标出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对话,它不仅强调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多边互动过程,而且强调这多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对话的过程中文本则是重要的凭借。反思我们的教学,有的教师认为文本就是课本和教参,不感越雷池半步;有的教师认为什么都是文本,引入大量课外资料的充斥课堂;有的教师认为对话就是让学生说,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作用弱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泛语文、非语文倾向比较严重,语文课改进入‘高原期’。"常常感叹名师们在课堂中以情体会情、以心感受心,引导学生与文本真情对话,在课堂中收放自入、游刃有余,他们教学的视角巧妙而别致,独具匠心。这一切都源于教师对文本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共读书目
  在我校推进“共读共写共生活”课题研究之际,五年级课题小组便着力于为孩子们选择优秀的儿童作品。但,我们如何迈出“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第一步--选择共读书目?
  我们看到了语文课本。事实如是:选在语文课本中的文本,要么是一些短篇作品,要么是独立成篇的,要么就是长篇的节选。因此,我们思考:为什么不让学生读那些被节选的长篇原著呢?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在现如今的语文教材(人教版)里边:在“资料袋”,在“语文园地”里,编辑老师都为咱们的学生推荐了跟本单元主题相照应的文本书目。由此,我们便可紧贴单元主题,为学生选择适宜、优秀的课外书目了。  相似文献   

8.
李建中 《科学咨询》2010,(18):19-20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够实现四个超越:超越时间和空间,超越语言和自我。由于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和惯性影响,语文教学存在极为严重的功利化现象。语文教学常被窄化为课本教学,教师关注的是课本这个有限的知识领域。教师对课文教学的深耕细作乐此不疲,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鲜有问津。  相似文献   

9.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所有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均为初中成绩中下层的学生,致使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难度增加不少。同时,中职学生的重“技”轻“文”的状况也让语文课老师感到“头疼”。因此,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学习《中职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对自己的岗位要求提高认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一、还给学生一个美的老师上课铃响了,学生们总是带着苦丧的面容漫不经心地翻弄着语文书。这是我们听一个老师上随堂课所看到的情景。而上课老师请学生讨论探究时,下边很少能看到几位同学开口,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老师说出答案来。“因为这个老师上课总板着一张脸,给我们一种无形的  相似文献   

11.
黄广彬 《科学咨询》2009,(19):48-48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踏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  相似文献   

1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错,这个道理,作为教师,我们都懂。可是在行动中,我们却常常“包办代替”了。就说作文吧,老师们煞费苦心地帮孩子们审题、选材、更不遗余力地下水作文给学生示范,且效果良好。但学生的情感、主动性、创造性却无法真正得到发挥,而“文章不厌百回改”,也是老师的“专利”,费时、费力、效果平平。于是,当“把修改作文的权利交还给孩子们”惊醒了我们这群长期呕心沥血的梦中人时,我认识到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更轻松更灵活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了。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定要实施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作为语文教学同样如此。要彻底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 ,要彻底医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以提高”这一顽症 ,就必须积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因素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要保证创新教育的成功实施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为了保证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 ,彻底扭转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 ,老师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学生呢?而我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有理原则:及是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时要进行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老师精神的高度集中、细微的观察和耐心的聆听。当学生对某问题的回答并非遵循着老师所设定的路线时,老师应留心听取学生的表达并从多方位考虑或询问学生作答的思路,这样才能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评价。另外评价应清楚明白,给学生明确的导向。课堂上的评价一方面是对某位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如果单纯用“好”“棒”之类的词语来描述,学生并不知好在何处,棒在哪里。所以,教师的评价应告诉学生别人的回答好在什么地方,或声音十分响亮;或课外知识丰富等,这样清楚明白的评价既可以指导学生相互学习,又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要以事实说话。学生制作得好与不好,他们通过自己与老师与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有着自己一定的了解,教师评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相似文献   

15.
阅读和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作文又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教师的评价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主力军,但不能为评价而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建议也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结合自己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谈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已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老师所讲的是学生不想听的,而学生想知道的偏偏又无人回答。为激活师生僵死的思维,拯救枯燥的课堂,近年来,笔者尝试着进行“话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选准话题,创设不吐不快的情景。要想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堂”,创造性地阅读,教师先得选好话题、选准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探究性学习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培养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既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需要教师创设富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一、整合教材的缘由
  众所周知,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只有篇目内容,没有细化的教学内容。“教材即内容”“教师即内容”而实际上,篇目教学不等同于语文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凭借。这样教材内容的虚化必然导致考试内容的虚化。平时学生从篇目教学中所学到的东西与考试内容完全脱节,学生容易陷入语文学习有效性的质疑中。同时教材里也没有作文教学的系列训练,老师的作文教学随意化、边缘化严重,这就使学生的写作进一步走向低效化。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建构?我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爱屋及乌”是比喻学生因喜爱自己的老师而迁移到喜爱教师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对学生来讲,尽管他们“性格不同,各如其面”,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即希望老师对自己了解、关心、友爱,以至“东风吹来都觉暖”。事实上,老师只要喜爱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就一定喜爱老师.也一定喜爱老师所从事的学科教学。这就是学生的“爱屋及乌”行为。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之一.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文轻语"的偏向,教师爱唱独角戏,一上课就滔滔不绝地从字词句篇讲到语逻修文.在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下,学生也只习惯干听老师讲,而不愿张口回答问题,习惯于看老师表演,而不愿同老师对话交流,不愿站起来说,去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