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通过村务公开实行村民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但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由于制度化程度低、可操作性差,再加上基层官员重视程度不够,村务公开往往流于形式,从而使村落公共权力在实际的政治运作过程中扭曲变形,农民利益遭受损害.文章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村务公开进行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来自全国农村的8 181个样本考察阶层分化对农民选举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村兼业阶层的选举参与积极性最高,然后依次为规模化经营大户阶层、一般农业经营者阶层和亦工亦农阶层,脱农农业阶层的参与积极性最低;农民选举参与中的阶层差异主要取决于农民各阶层与村庄利益关联的强弱,体现出了农村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一般逻辑。为此,要激发农民的选举参与热情、促进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就必须采取诸如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集体经济等措施来增强村民和村庄的利益关联;同时也要根据各阶层农民的利益诉求采取相应的激励和动员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任是民主的润滑剂,是选举参与的关键影响因素。正因为如此,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与选举参与有莫大的关系,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越高,越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村庄选举。其中,少数民族村民、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中共党员和收入水平较高的村民参与村庄选举的可能性更大。这些发现对完善村庄选举参与制度、增强农民选举参与意识、提升农民选举参与水平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安徽省五河县选举后村务管理制度的考察与分析,认为该县积极探索并普遍推行的村民民主听证质询制度,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扩大了村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建立了利益表达的制度平台,成为选举后村务民主管理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大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基层的有效实现形式.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指广大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综观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和现状,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基本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村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及监督的热情,使村民的民主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现阶段我们仍不能过分乐观.  相似文献   

6.
村民选举将票决体制带入乡村,使民意在乡村权力的再分配与权力控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传播环境下,村民选举不可能是孤岛式民主,村民选举所产生的民主舆论,必然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对未来政治体制的探索。当前选举舆论在乡村社会得到不断扩散,对基层政府行政产生着重大影响,基层政府在执政理念上更加尊重公共舆论,更加重视让公民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7.
选举与协商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两种实践形式。村民自治使民主的价值深入民心,民主选举逐渐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主协商则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而进展缓慢。重选举而轻协商的民主实践造成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单兵突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进展缓慢,导致了选举与治理绩效的脱节。民主选举具有间断性、阶段性、单一性、规范性;民主协商具有常态性、全程性、灵活性、多样性。在坚持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协商制度化建设,探索协商实现形式与程序设计,培育协商主体,加快协商支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发展,实现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基层群众自治也要求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政治参与的不足或缺失会影响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但是政治参与的过度或不当,同样不利于政治文明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要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合理设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推进路径,必须在实现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公民文化,畅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最终推进公民积极有序政治参与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农民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是观察农村社会矛盾及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及利益表达参与机制的缺失等种种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及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培育农民协商民主意识、构建农民利益表达的平等协商机制、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等是解决农民利益表达困境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公共品供给不仅与村民收入及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与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对中国“十县百村”1 981位村民的调查分析表明:(1)村民会出于对村级公共品的需求而参与选举,反之,退出的概率就会显著增加;(2)不同村民对村集体提供的公共品存在不同的潜在需求,因此也会采取不同的选举行为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3)个人收入来源、受教育水平、村庄规模对村民参与选举的行为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组别之间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公选村支书从局部试点并在全国推广,标志着公选村支书已经从个别地方的实践成为选拔村支书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从发生机制上来看,公选村支书主要由地方主动创新,并由地方党政领导精心设计、直接组织的。公选村支书创新了村干部的选任方式;提高了村干部队伍素质;扩大了党内民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了基层民主的发展;深化了乡镇机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包括农村基层民主在内的"草根民主"建设也在实践中遇到了各种困难。问题的症结在于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未能和支撑制度运作的社会资本等文化基础结合起来。文章在分析中国城乡民主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所赖以运作的社会文化基础,认为乡村民主建设必须与基于传统乡村社区互动文化网络在内的社会资本相结合,才能突破草根民主建设的困局。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发展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1年 ,我国村民自治在抓好村委会选举的同时 ,在促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推进村民自治的整体协调发展方面做了种种努力 ,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于 2 0 0 2年的政策选择 ,一要继续抓好村委会选举 ,提高选举的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二要做好新一轮农村民主建设的准备工作 ;还要改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大力发展基层党内民主 ,用党内民主的积极成果来推动和带动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村民自治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培育和扩大基层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重要的制度保证。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证明了村民自治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时期,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可激活宪政体制内的协商民主资源。在现行宪制框架内进行法治整合,将政治协商制度与相关政治制度有机衔接,是人民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必然之路。但是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与制度衔接不畅、基层组织不健全和纵向系统不完善、代表性偏低与实效性不足、协商内容不确定与协商程序不规范等法治障碍。应当明确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法律地位,加强多种制度之间的衔接,并且健全基层政协组织机构,优化政协委员的代表机制以及规范政协参与的程序性机制,以期在人民政协的体制框架内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居民委和业主委员会的对比,指出它们既有职能的交叉,又有存在与发展基础和民主实践的区别。业委会通过直接选举,为群众参与民主提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地位凸显。因此,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应以直接选举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圈层社会是农村社会生活与交往的重要表征。依据社会成员互动的关系性质,农村社会呈现出家族圈、人情圈、公共圈和示范圈等等不同的圈层,每个圈层内的成员往往具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和思维方式。农村选举运行于农村社会生活内部,在运行过程中被农村社会中的圈层特性所覆盖,并呈现出不同于制度理性和民主预设的运行逻辑。这种运行逻辑直接体现就是各个圈层之间的互动与交换,进而打破原有的社会资源网络,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整体再造与重塑。从民主社会度发育的角度上看,这种"打破-重建"的过程一方面促进了基层民主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成长与深化,另一方面有利于重新认识基层民主的研究路径与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