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它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单位,以学生取得必要的基本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我国是推行学分制较早的国家之一,现有的学分制模式有完全学分制模式和不完全学分制模式两种。目前,在学分制实施中还存在着学分制内在要求与现行课程体系的矛盾;学生选课需求的广泛性与学校提供选修课范围相对狭窄的矛盾;学分制实施条件要求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教师专业的单一性和学生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学分制目标管理与传统的教学管理之间的矛盾等。论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 作为毕业和取得学位标准的一 种 教学管理制度。它与学年制相对应,最大的特点是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 施 教,有利于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各高校正处于由学年制到学分制的改革 过程中。学分制改革在管理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必须构建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 制。  相似文献   

3.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单位,以学生取得必要的基本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它以选课制为基础,实行弹性学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本文论述了学分制的特点与模式,并就高职学校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的教学管理制度,现已被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所接受,并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本文回顾了学分制和学年制的发展历史,在对学分制和学年制的特征及其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和完善学分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足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发展人的个性为核心,以修读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取得学位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得以逐步落实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能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但也给当前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高等学校应从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出发探索建立科学的学分制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实行学分制的现实意义及其可能性 学分制,又称学分累积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课业时间和学习份量的单位,学生读够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相似文献   

7.
<正>学分制源于美国,是以学分来评估学习份量,以绩点来衡量学习质量,以平均学分绩点来监控学习过程,赋于学生一定的个性化学习,把严格的目标管理和弹性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实施学分制的工作中要抓住8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处于美国占领军全面控制之下,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旨意,于一九四七年建立了六·三·三·四学制。从一九四八年开始成立了四年制的新制大学。新制大学废止了旧制大学的学科、学年制而采用了学分制。学分制是一种教学制度,它的出发点是认为所开设的各种学科,在其重要性、价值和效用上是几乎相同的,因此,把一定的学习量作为计算学分的基础,以取得最低的必要量以上的学分作为考核毕业的标准。学分制是以学生可自由地和较广泛地选择听课范  相似文献   

9.
我校从1995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当时国内还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对国外教学经验的引入也不充分,因此,教学计划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都是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我校第一批学分制管理的学生已经毕业,总结四年来的经验、教训,并对国内外实行学分制比较成熟的高校进行考察学习,我们将几所高校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比较,希望通过对比、研究,为我校教学计划的修订提供参考。 一、教学计划的安排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可以毕业,学生在学什么、怎么学,包括…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是一种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数和学生完成学业所应达到的总学分;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地通过考试,积累学分,达到规定的总学分时,学校就授予毕业文凭或学位。学分制是1892年由美国哈佛大学首...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是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当前实行学分制中,既要看到学分制的优势,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又要重视和研究学分制的劣势,趋利避害,使高等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给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实施和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要求高校教学内容日益丰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注重学生个性,增加学生学习自主权,增强学生适应性,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分制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取得必要的最终学分作为毕业…  相似文献   

13.
学分制模式下教学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按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的总学分。其特征是: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时限的灵活性,课程考查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针对实施学分制后,在课程设置、学生选课、教学评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压缩必修课的课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有特长的教师开设专业选修课,对有创新改革的教师给予奖励;建立严格的选课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因畏难而盲目选课的现象;准确提供选课学生名单,并采用签到或点名的方法进行约束;执行考教分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学分制的本质特征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 ,测量和控制学校教育量和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适应了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 ,具体可概括为 4个方面的特征。我国现行学分制有普通高校学分制和自学考试学分制两大类型 ,而普通高校学分制又分基本全面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两种模式。对于尚未实行学分制的高校 ,实施学分制有六条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学分制的历史和现状学分制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选修制为前提,规定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必须获得的总学分数,当学生获得规定的总学分时,即可毕业,不受学年的限制。学分制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创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已经暴露出来的班级授课制度过于呆板,教学不能适应个别差异的缺点。学分制出现之后,逐渐被世界许多国家所吸收,在中国,首先引进学分制的是蔡元培先生,他于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大力提倡以选科制代替学年制,并在各高校和中学推广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又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2年仍沿用解放前的学分制;第二阶段是从1952年起学习苏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将学分制改为学年制,并沿用到1978年;第三阶段是从1979年起,一些高校又开始逐步试行学分制。  相似文献   

16.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比较 了学年制与学分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学年学分制是现阶段民族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提出了民族高校学年学分制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7.
王煊 《中南论坛》2009,4(4):7-8,15
我校从09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素质学分制。实施素质学分制,关键是建立一套包括专业素质教育学分制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我校在专业素质教育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有创新意义的、较完整的、较稳定的教学体系,对非专业素质教育理论的探讨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素质学分制从理论层面进入实践性、可操作性层面,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本文拟着重对非专业素质教育学分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些许拙见和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学分制是一个弓队注目的热点问题,褒贬皆有.据有关统计材料表明:目前实行(或试行)学分制的高校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13.学分制到底有哪些利弊得失?以培养中等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高师院校应怎样施行学分制?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一、学分制及其历史回顾学分制,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解释,它“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credit)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朱九恩、姚启和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辞典对以及一些权威的教育类工具书对学分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据以上…  相似文献   

19.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选课制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了"按学年注册,按学分缴费,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位"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改革是在教育大众化基础上提出的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标准,而随着实践教学的深化发展,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不断涌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实习实践课程中并没有对这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学分评价,也就是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并没有纳入教学计划中进行管理.文章以学分制改革为视角,从必要性、可行性方面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纳入实习实践课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进行学分评价的构思和制度设计,以期对学分制改革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