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60年代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在美国传播和发展与反文化运动结合在一起,其始作俑者是“垮掉的一代”。垮掉派的作家们普遍接触佛教,在禅佛教中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寻求合理的依据和方式,也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寻求新的方法和思路。东西方文化由此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交融局面,为20世纪跨文化交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凯鲁亚克“垮掉禅”与中国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禅传播到美国之后受到了美国文坛的关注,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凯鲁亚克等垮掉派成员以及先前的美国文坛对禅的吸收主要是借用中国禅来反省自我文化,改造本土文化。凯鲁亚克的“垮掉禅”以疯狂、极端著称,在道德上超出了中国禅的界限。另一方面,“垮掉的一代”借鉴吸收了中国禅中“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顿悟,这使得“垮掉禅”背后深层次的精神意义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在路上》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中“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经典。小说无论在主题上还是形式上,都和那个时代的主流小说截然不同。从亚文化的视角来看,处于美国主流社会边缘的“垮掉的一代”恰恰体现出亚文化群的特征,他们自愿选择边缘化的甚至是自我毁灭的生活方式抗拒传统的文化。他们离经叛道的行为颠覆了战后美国社会刚刚建立的社会秩序,是对当时主流社会的反叛,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对自我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垮掉一代”是反传统的文学运动,包含了从哲学、文化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文化思潮和反体制震荡.在二战后的美国五六十年代,“垮掉一代”带着强烈的反叛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试图借助文学作品用一些新意的眼光,建立起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在路上》则被认为是“垮掉派文学”反主流文化思想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然而他们的行动和作品有着源于青春激情的冲动,也蕴涵着缺失方向感的无奈和虚无.《在路上》没有因为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而丧失对后世的积极意义:即后人反主流文化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导师,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复杂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现代诗歌界对中国古典诗歌关注的热潮发轫于美国诗歌的复兴时期,美国诗人竟然意想不到地“发现”了中国诗歌的宝藏,认识到他们自己的运动不过是中国精神在美国的一次再生。确实我们几乎难以发现那个时期有哪位主要诗人不为这种“来自中国的精神入侵”所打动。这次浪潮在1922年达到了高峰,以后就逐渐趋于消退。从那时起直到五十年代末,保守的艾略特—新批评派占统治地位,这种压制和稳定,致使对中国诗歌的兴趣仅限于少数几个诗人,到了50年代末,“垮掉的一代”的风暴,连同其他反学院派诗歌运动席卷美国诗坛,对  相似文献   

6.
“垮掉一代”是指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对社会不满的青年,他们生活在当时社会感到压抑,以极端行为表达着对社会的批判和抗议,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费林格蒂是垮掉派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但其影响与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费氏缔造与传承了垮掉派文学经典,但又对垮掉派保持了批判立场,并因此超越了垮掉派。垮掉派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先锋派文学运动,还是一场影响战后美国公共生活的意义重大的文化运动,它不但挑战了传统的文学体制、在主流文化之外开辟了新的文化空间,而且创造了活跃的知识分子公共生活,从而影响与形塑了整个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和“垮掉派”文学流派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诗歌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和多元文化的倾向,但由于国内研究资料的匮乏,学者对雷克思罗斯及其诗歌的认识和研究还停留在边缘化阶段。文章在综述“垮掉派”文学流派的国内研究基础上,侧重介绍雷克思罗斯诗歌在中国的译介情况,概括其国内研究的特点和拓展方向,以期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雷氏诗歌的研究当中来。  相似文献   

9.
作为佛法的一个重要流派,禅宗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参悟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后来禅宗又在日本孕育出风格独特的徘句。19世纪末,禅宗被介绍到西方,对英美“意象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禅宗随美国“垮掉派运动”的兴起开始进入美国文化主流,一时成为时尚,至今影响不衰。探讨禅宗对东西方诗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既相融汇贯通又各具特质的东西方禅诗,对于研究两种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当代美国曾有过这样一个诗派——“自白派”。它在六十年代昙花一现,却“给人们留下光辉的、大胆的语言和绝望的思想活动”。主要待人有罗厄尔(1917~1977)、普莱斯(1932~1963)、贝里曼(1914~1972)、塞克斯顿(1928~1974)等。他们诗方超群,情感真挚,有自我表现的强烈冲动,他们独特的风格与传统诗歌的沉闷与保守主义背道而驰。这一诗派是继“垮掉派”以后美国诗坛又一股新风,“自白热”的带头羊,具有时代活跃的变革精神。而当时普遍存在的追求自我解放的新潮流精神,是与政治动乱(反战示威、学生运动、黑人暴动等)的跳荡脉搏息息相通的,因而又具有与之  相似文献   

11.
《达摩流浪汉》是“垮掉之王”杰克·克鲁亚克继《在路上》之后的另一部颇具影响力的著作。作者将“垮掉一代”波西米亚似的生活方式与东方佛教的理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围绕着美国“流浪汉”和中国的“寒山”实现了一个认识上的转折和精神上的成就,并且启迪了东西方的文明交往。  相似文献   

12.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垮掉的一代"也被称作"嬉皮士",禅宗和存在主义哲学给他们提供了思想基础。他们选择具有个性的私人生活方式,抗拒传统文化,蔑视社会权威和法则,追求精神生活的极度自由,成为传统道德理念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13.
以金斯堡为首的美国垮掉派诗歌从边缘走向主流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但影响了美国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不但影响了当代人也影响了下一代人。垮掉派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等同于精神颓废,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产生的?垮掉派诗歌是不是金斯堡等几个主要诗人成就的?垮掉派诗歌现状如何?怎样来看待诗歌界这一轰轰烈烈的历史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在反思中进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析《在路上》中的文化情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凯鲁亚克和他的《在路上》以及整个“垮掉的一代”是现代主义文化在美国发展的阶段性表征,它们参与了美国现代文化的继续建构与传播,同时又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前驱。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以自传性质与结构松散,描写了一群年轻人荒谬的生活经历,它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精神空虚的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被称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然而这些"垮掉的一代"的行动和作品都有着源自于青春的激情的冲动,同时也蕴含着缺失方向的无奈与虚无。  相似文献   

16.
有“垮掉的一代”宣言书之称的《在路上》出版至今已有50年,为纪念这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青年产生巨大精神影响的美国文学经典的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近日将推出由著名翻译家、新华社高级编辑王永年翻译的该书新译本。  相似文献   

17.
论“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进运动”结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史学界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但是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迄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 美国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欧洲移民到达之前的美洲大陆,本是一块“无主荒地”,即所谓的“自由土地”;欧洲移民的进入美洲,乃是“人类占居美洲的过程”;①而美国向西部的不断扩张,则“是对已经属于美国领土的土地实行合情合理的、有秩序的”占领.②因此,“西进运动”是“和平的”移民垦殖运动,具有单一的“地理开发”性质.同时,他们还片面地夸大这种“地理开发”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作用. 从五十年代开始,苏联史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专著和论文,提出了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他们强调指出,“西进运动”是美国统治集团和奴隶主阶级推行扩张主义的产物,是赤裸裸的殖民侵略活动,具有单一的殖民扩张性质,因而它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积极的历史作用.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于偏颇.前者抹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7,(3)
一段时间以来,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论调:“8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不知道这个论调的来源和根据是什么,但有一点我是非常明白的,一代人中,肯定是有垮掉的,也肯定有不会垮掉的,如果说整个一代人都给垮掉了,那肯定是无稽之谈。比如我们一代人,也即60年代人,曾经被说成是被“文革”毁掉的一代人,或者说是被“文  相似文献   

19.
金斯伯格被认为是发端于 2 0世纪 5 0年代并持续影响到现代的美国“垮掉一代”文化文学思潮的代言人 ,他本人也由最初文学、文化边缘人的身份转而为主流文化接受 ,并成为其一员。考察金斯伯格与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情绪的相互关系 ,可知金斯伯格等的出现有特定的时代原因 ,同时他们也有效地利用了大众传媒与公众情绪形成互动关系 ,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核心作家有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等三人。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凯鲁亚克的"自发式散文"、金斯堡的"自发性诗歌"、巴勒斯的"剪裁法"。本文主要介绍这三个"垮掉派"作家及其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