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中西方学校课堂道德教育利弊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华华 《学术论坛》2002,(3):145-148
目前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探索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新路子。不同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世界各国学校道德教育各有其模式和特点。当代中西方学校在课堂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渗透方式等方面各有利弊得失。西方学校课堂道德教育的做法对我国学校的课堂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最崇高、最纯洁的美德。要把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教育和自我修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道德榜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格(或道德理想)的典范、楷模,是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具体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道德榜样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日益由封闭走向开放,世界日益缩小,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寻求一种共同的道德语言和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已是当代道德教育理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所展现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揭示了当代道德教育的国际性、开放性、普遍性等诸多特征,对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功能及道德教育的价值定位有重要的启示。一、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本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不仅因近年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而且由于理论本身合乎逻辑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与历史上任何时期根本不…  相似文献   

4.
道德灌输与无灌输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倬 《江汉论坛》2005,(9):137-140
纵观西方道德教育史,在古代、近代西方国家注重和坚持道德灌输,灌输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但在20世纪否定和批判道德灌输引起了西方道德教育界理论与实践上的革命,提出了倡导和建立无灌输的道德教育理念。到20世纪末重新探寻灌输的新形式和新方法,西方道德灌输理论仿佛从终点回到起点。道德教育的转型对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富含伦理道德的意蕴,彰显的是以人为本和与自然为友的道德智慧.建设"两型社会"需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加强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为圭臬的生态道德教育,强化"宜居城市"、"幸福家园"的城市伦理精神和意境的教育,以及加强当代社会公共理性和公德心教育.建立与"两型社会"建设相配套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要求将"两型道德"教育融入家庭、学校、社会道德教育之中,创新公民道德教育的形式,建立长远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指导人生、调节关系,以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不断完善的准则和具有善恶价值的实践——精神活动.它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道德指导和纠正个人、集体的行为,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与和谐,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7.
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需要等非理性因素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地重视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重视大学生非理性因素及其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道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人生观、价值取向、道德意识等方面 ;客观原因包括家庭的家风、家德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等方面。主观原因是其主要方面 ,为此必须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冯永刚 《南京社会科学》2012,(5):129-134,140
制度、道德与人性密切相关.对人性之善恶的预设既是道德教育不可规避的核心命题,也是制度安排必须回答的前沿问题.制度安排中包摄的行为规则、人伦规范和道德诉求,对人性的塑造和改造之效不可低估.制度安排影响着人们对道德教育中所含规范的认同程度,关涉到道德教育所处社会环境的优化状况,决定着道德教育所需成本的高低.要促进个体道德完善,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调动个体的道德自觉固然重要,得当的制度安排亦不可缺.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作为西方关注民族文化多样性、关注弱势群体、主张尊重差异、追求民族文化多元共存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潮对当代世界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其理由在于一是实践证明多元文化主义在促进民族文化多元共存与创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否认的社会治理功能;二是多元文化主义所关注的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和弱势群体问题成为世界各国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文化所蕴含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资源的发掘、整理、发展与创新对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源远流长,有着范围宽广、内容宏大、思想精深的体系。它之所以不断演化又相互承接,既体现了思想家们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对人性发展与完善的高度关注,又反映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与教育制度上的不同方略。中国传统文化更以其极强的实践性而普遍地渗透在大众社会文化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道德自律与意志自由--兼论道德自律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意志自由是道德自律的基本前提.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拥有平等的自由权利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道德秩序的根本依据和核心内容.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忽视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当前中国社会还没有普遍确立起真正的法权人格和道德实践主体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在强调道德自律的同时,必须高扬人的自由,致力于培育理性的社会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3.
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怀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张康之 《学术界》2003,(5):125-135
长期以来 ,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对道德教育的迷信。其实 ,道德教育有时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 ,能够发挥预期的作用。教育只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承才有意义。道德教育的结构性缺陷在于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极大反差 ,社会成员的道德获得途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社会生活赖以展开的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来说 ,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把治理秩序的获得寄托在道德教育之上 ,而是应当着力于制度建设。对于公共管理来说 ,最为根本的任务就是建立起道德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所谓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遵循其道德规范,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是道德要求转化为道德品质的重要活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道德教育,毛泽东亲自倡导和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育就居于首位.在现时代仍然是指引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四有”人才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5.
李美旭 《理论界》2006,(6):136-137
青少年基础道德教育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基础素质教育,即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那些最基础的、可操作的道德内容及道德要求,按照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规律,培养青少年在其特定的人生阶段中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青少年基础道德教育需要把握的另外几个重要问题是,青少年基础道德教育与层次化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青少年基础道德教育的重心即角色道德教育问题和解决社会道德规范紊乱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使得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道德风险是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道德现象.但是人们对道德风险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或经济领域中.在伦理学领域中,道德风险依然是一个并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文章从伦理学的视域中把道德风险界定为是人们或社会组织在社会道德生活领域内进行道德表达时所遭遇能导致对自身、他人或社会组织等人身、财产受损危害的可能性.分析了道德风险的本质、特征、产生的根源,并对道德风险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它的防范化解的机制与路径选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情论     
人情,是当今中西方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人情设计,是我国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道德的重要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民族人情关系设计原理的演绎,抽象出这种设计的普遍社会意义及其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内在逻辑,从而探求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人情关系,实现民族道德超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相比现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价值特点在古代社会更明显,中国传统社会,女子主要的职司场所是家庭.在父系男权社会,女子始终是协从、辅助的地位.因而,围绕婚姻家庭生活这个道德实践场域,卑顺、卑弱成为对中国传统社会女子道德的总体品质要求;女子道德教育和美育、智育、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点,可资现代社会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末重现中国社会的富裕阶层,较之中国传统缙绅阶层和当代西方富裕阶层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本文以当代中国的富裕阶层为研究对象,以经济伦理学和伦理社会学的视角,着重分析了道德失范对富裕阶层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普遍提升富裕阶层的道德水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泽波 《河北学刊》2003,23(3):57-62
梁漱溟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提出,由于中国人的家庭伦理生活能够给人以情志方面的安慰勖勉,因而具有宗教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西方社会是由宗教承担的,而在中国是由道德承担的.这就是著名的道德代宗教说.本文认为,道德代宗教的话题今天并没有过时.它对于解决当今道德理论中特别是西方伦理思想中的一些重大难题,对于正确认识儒学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