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形成了一种微电影热潮。对于微电影来说,其属于新媒体形式下的产物,并且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微电影就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短小的故事来吸引观众,近些年来,微电影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网站中都能够见到微电影的存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微电影传播特点及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形成了一种微电影热潮。对于微电影来说,其属于新媒体形式下的产物,并且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微电影就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短小的故事来吸引观众,近些年来,微电影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网站中都能够见到微电影的存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微电影传播特点及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视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影像类型——微电影,尽管这是一个表面上只投入,没有更多收益的形态,但却方兴未艾,发展迅猛。本文从其存在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媒介变化是影响神话文类传承和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社交媒体,移动短视频为中国传统神话资源提供了新的转化平台和传播媒介。在抖音中,神话以动漫配音、动画微电影、真人主播讲述等多种形式被重述,并且具有传统口头和书面媒介无法比拟的海量受众和跨时空特征。神话短视频的制作者成为新的"神话的积极承载者",与其粉丝群一起形成了神话讲述和接受的新场域。同时,神话的短视频形式也带来神话碎片化的问题,须站在神话主义的立场上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人物故事类微电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对真实人物事件加以改编,融入影视语言,深化故事内涵,来阐述当今社会现象与人生哲理。人物故事类微电影不仅仅是展示想要的人物故事,更是将人物看作是社会缩影,聚焦关键社会问题加以深化,发挥微电影艺术语言的渲染力与感染力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人物故事类微电影为主要对象,以微电影策划模式为核心,通过探究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类型与特点,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视听语言、剪辑手法等方面系统提出策划模式,并结合微电影策划的实际经验,归纳总结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策划模式的实施对策,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视频网站开始纷纷推出自制的视频节目,新媒体视频节目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在诸多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与其它热门网络自制视频节目的双重挤压之下,网络自制视频节目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并非易事.《奇葩说》是由"爱奇艺"制作的一档语言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以成为"互联网最大综艺节目"和挖掘"最会说话的人"为宗旨,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网络视频节目.本文研究《奇葩说》的创新之处,希望给网络自制类节目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视频网站开始纷纷推出自制的视频节目,新媒体视频节目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在诸多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与其它热门网络自制视频节目的双重挤压之下,网络自制视频节目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并非易事。《奇葩说》是由"爱奇艺"制作的一档语言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以成为"互联网最大综艺节目"和挖掘"最会说话的人"为宗旨,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网络视频节目。本文研究《奇葩说》的创新之处,希望给网络自制类节目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传播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在课程改革的诸多路径选择中,微电影实践教学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在分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现状的前提下,探究微电影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实践应用,以期发挥微电影实践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媒介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拍摄自己眼中的世界,本文依据作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校园微电影的主题和制作方式进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能够为更多的微电影爱好者和学者提供的一定的经验模型和范式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媒介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拍摄自己眼中的世界,本文依据作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校园微电影的主题和制作方式进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能够为更多的微电影爱好者和学者提供的一定的经验模型和范式分析。  相似文献   

11.
书坊     
《中国民族》2014,(11):80-80
《民族团结云南经验》 该书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2011年以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建设实践为重点和引子,深入探讨了云南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云南现象",系统总结了云南引领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边疆的"云南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守望相助"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意义深远重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也可以高度概括为"守望相助"。无论哪个民族的同胞,都热爱自己的历史文化,守望优秀遗产,守望故里家园,守望祖国山河,自尊自爱,互相欣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为环境,互守尊严,共谋幸福——各民族应该这样和睦共生,和而不同。这就是守望相助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承载着亚文化的网络小说、电视节目、广告宣传、流行歌曲、微电影、视频资料等获得了广阔的生成和传播空间。大学生既是新媒体的使用者,也是亚文化的受众。亚文化的传播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管理效用的内容与信息,比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其具有特殊的管理作用,能规范被管理对象的行为,引导被管理对象自觉模范遵守相应的制度。只有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理能力,才能有效的整合利用亚文化,消弭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潜江市教育局坚持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推进援疆工作,全面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合法权益,具体表现为"三抓"。  相似文献   

15.
田余陈 《中国民族》2014,(10):18-20
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往西500米,有一排飞檐宝顶冠以孔雀蓝琉璃瓦的建筑——民族文化宫。从其西侧小路往里,有一个门面不大的单位,门牌上写着"复兴门内大街甲49号"。这里,就是被各民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民族之家"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韦荣慧 《中国民族》2010,(12):18-21
极富民族特色和情感的中国各民族音乐背景、美丽精致的苗族银装、华丽高贵的蒙古族长袍、美若仙境的朝鲜族服饰、典雅端庄威武豪放的藏族服饰……这就是"多彩中华"!它演绎了中华各民族的服饰艺术,没有语言、没有讲解,只有音乐、只有色彩……2010年,"多彩中华"首次走近美国民众,被称为"真正的文化使者"。至此,"多彩中华"走过了11年。11年里,"多彩中华"成为一个用激情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品牌;11年里,"多彩中华"奉献出了一场场用爱心传递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彩演出;11年里,世界因此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11年里,"多彩中华"也记录了一个个辉煌和难忘的时刻。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之《神思》篇论述涉及到文学创作一些关键性问题。当"神"与外物交融产生"意象"后,主体才能进入文学创作阶段,才能用富有"情"之文字进行文学创作。但是,由于文字对思想不能完全阐述的困境存在,使得 心中"情志"和表述不能"密则无际"。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1,(2):8-10
湖南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7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23%,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排第六位。有1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县区、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和99个民族乡。民族工作线长面广,任务繁重。近年来,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关心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省民族工作部门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覃庆贵 《民族论坛》2012,(10):10-11
今年9月,记者随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文化艺术行"继续行走到怀化,再一次目睹在都市舞台已锻炼得炉火纯青的文化形式与在民族地区沉潜百年的传统文化的激情碰撞,互相分享,互相提高,融汇出一片各民族人民团结进步的深情,感触颇多!2011年我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推出"文化艺术行"活动,旨在将"软实力"的文化以艺术的"硬功夫"行走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20.
赵博 《中国民族博览》2023,(19):104-106
在电影盛行的时代,很多人都有一个明星的梦想,但是那个时候电影成本高,出明星的机会非常少。而进入到网络时代以后,校园兴起的微电影成为普通百姓进入角色的一个平台。特别是近几年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兴起,使得普通人能够通过手机拍摄自己喜欢的段子而成为网络明星。现在很多网络段子拍的小微电影的片子,内容很吸引人,特别有人气,能够抓住人们心里边的特点,在音乐的选配上也比较现代。如果加上民族音乐的元素,那会使有些短片会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音乐民族化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