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好问诗论的审美观张国荣元好问的诗论,集中地体现在他于金宣宗贞五年(1208)年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以下简称(论诗》)中,在这组诗中他对自建安以来到宋代的重要诗人都作了比较系统的品评,体现出他独特的诗学观.本文拟就元好问诗论的审美观作些粗浅的阐析...  相似文献   

2.
奠定元好问在中国文论史上地位的是他在河南居留期间的论著。元好问主要的文论著作可以说都是这一时期写成的。这些论著体现了元好问文艺思想的主要内涵,研读这些作品对于理解把握元好问的文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 元好问在河南居留近20年,创作了大量诗文,也写下了不朽的文论著作。 继杜甫论诗诗《戏为六绝句》后,中国文论史上最著名的论诗诗是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写作时年二十八岁,在三乡(今河南宜阳县)。当时,他结识了不少文友,也有机会研讨创作。  相似文献   

3.
“切切秋虫万古情”辨胡传志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六曰:“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该诗并未明言所评对象,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断言它“当指长吉”,郭绍虞《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也认为宗氏所说“近是”,但用语谨...  相似文献   

4.
论《戏为六绝句》与《论诗三十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最近把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和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加以整理注释,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取集解形式。对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则以翁方纲、宗廷辅二家之说为主,而加以笺释。论诗绝句,毕竟是文学批评中一种特殊体裁,它的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是韵语,不可能象散文这般的曲折达意,于是常因比较晦涩而引起误解,此其一。又由于篇  相似文献   

5.
元遗山生处金季,感慨社稷苍桑之变,写出了忧悲愁思,离黍麦秀的一代史诗,其创作成就,实属“苏、辛以降,殆罕匹俦”。他二十八岁寓居三乡时所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以北方人独有的禀质清刚之气,陈吉览今,气魄恢宏,“疏凿”百代,影响甚远。元好问的诗歌理论,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论的民族传统,并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创新,使之成为金末诗歌创作的理论依据,对形成金末特有的慷慨悲凉、长歌代哭的诗风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正如元代方回所言:“尚有文才与班马,诗律规随元好问”。但是,我们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模仿杜甫《戏为六绝句》,有戏作性质。比较认真规矩的杜甫,以“诗是吾家事”自任,也不时写些此类诗歌,数量不下数十首。在其论诗诗中,也有不少诗歌带有戏作意味,如《解闷十二首》之六即然。所谓戏作主要有自谦与讽刺两种含义,除此之外,应该还有谐趣性、随意性的意思。杜甫之后,其他诗人的论诗诗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戏作性质。如李商隐《漫成五章》之二,又如李觏《戏题玉台集》,苏轼讽刺唐代徐凝的瀑布诗,题曰《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在论诗诗中,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论绝大多数是以诗话、诗评、书信、札记等“漫话”形式表达出来的。因而许多研究者认为它们虽然用只言片语发表了隽永可喜的意见,却不成体系。我们认为中国古代某些诗论是具有寓体系于漫话的特点的,本文试以王夫之诗论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一王夫之论诗的主要著作是《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南窗漫记》(以上三种合称《姜斋诗话》)和《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诗广传》。另外,在他某些诗词的序言里和不少哲学、史学著作中,也有涉及诗歌的言论。《姜斋诗话》与一般诗话体例相同,分条论诗、论人;《诗广传》是他读《诗经》的札记,涉及范围很广;三种评选中的评语皆因诗而发,互不相属;其他著作中论诗之处更是一鳞半爪,了无关涉。从现象上看,他的诗论不过是这些漫话的集合而已。  相似文献   

8.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可谓人人皆知,堪为少陵《戏为六绝句》以来之嗣响,像“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但遗山以诗论诗,非仅此三十首之作,馀外以绝句论诗,还有《论诗三首》、《自题〈中州集〉后五首》、《答俊书记学诗》等,另还有五古《与张仲杰郎中论文》等亦堪称切中肯綮之作。其馀衡文品诗,随时发挥,还散见于他的其他诗文。《杜诗学引》、《杨叔能小亨集引》等,更是诗歌专论。《中州集》以诗存史,于当代金源各家之前附以小传,品评得失,不乏精辟之见。  相似文献   

9.
方东树的《昭昧詹言》在桐城派诗论中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完成于晚年,是一部较完整的诗歌理论著作。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古文法论诗,刚健之美的“力”“气”说以及构成意境之“妙”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于杜甫《戏为六绝句》与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向来歧说纷纭.郭绍虞先生本着"烛微照隅,会通观衢"的研究方法,对二家论诗绝句悉心笺释,认为"清新"与"老成"是理解杜氏论诗的关键而疏凿标准则是得元氏论诗意旨的管钥.以"清新"与"老成"为出发点,则杜甫论诗诗可得而解;以元氏论诗疏凿标准为路径,则遗山论诗30首亦可贯通.  相似文献   

11.
周本淳先生《元好问〈论诗绝句〉非青年之作》(《江海学刊》1989年第4期)认为元好问《论诗绝句》“绝非青年之作”。主要理由有四:(1)“丁丑岁三乡作”之说源于清人施国祁的《元遗山诗集笺注》及所附《年谱》,“今日选这组诗的人,都以施说为依据”;(2)第一首之以“疏凿手”自任,“很难说是青年诗人的‘自信’”,  相似文献   

12.
张船山,名问陶(1764-1814),四川遂宁县(今遂市)人,是清乾嘉年间著名诗人,成就与袁枚、赵翼、洪亮吉等齐名,有系统的诗歌理论.撰有诗集《船山诗草》,存诗三千余首,为清代四川诗人中诗作最多、诗论最著、名气最大的一位诗作家和诗歌理论家,他对性灵诗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性灵诗派的后劲. 1.诗的源泉说精解张船山诗歌理论散见于《船山诗草》中,而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论诗十二绝句》、《重检记日诗稿自题十绝句》、《论文八首》,另外,有的诗句也是诗歌理论的箴言,所以,张问陶的诗歌理论是少而精,见解深刻、新颖、精湛,的确是言简意赅,非  相似文献   

13.
朱弁的《风月堂诗话》是一部在中国美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都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诗论著作。朱弁论诗宗旨,首在于自然浑成,不以用事为高,而主张诗人以“体物”的方法在大自然和客观事物中直接获得审美体验。朱弁还非常崇尚雄奇刚健的诗歌风格,而且认为应该达到浑涵汪茫的艺术境界。他评价黄庭坚所说的“用昆体功夫,而造老杜浑成之地”,是在诗学史上颇富理论创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以诗人兼诗论家的眼光评论陶诗 ,精辟扼要。本文以此为导向 ,从“一语天然万古新”———自然天成的诗歌风格、“豪华落尽见真淳”———任真固穷的人格风范、“南窗白日羲皇上”———崇尚自然的诗意人生、“未害渊明是晋人”———遗世独立的高怀雅致四方面论述陶渊明的诗与人 ,它对从新的角度把握陶诗及进一步理解元诗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全集》卷二有《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和缪钺《无遗山年谱汇纂》均未系年。而通过考证不仅能明确它的写作时间,还能解决一些比较重要的相关问题。题中的党承旨指党怀英(1134-1211),是金代中期著名诗人,生平见《金史》卷一二五和《中州集》卷三,他的四首《雪》诗亦见《中州集》卷三。元好问这四首诗与党诗同韵,当是其和作。愚轩是元好问的朋友赵元的号,《中州集》卷五有其小传和诗歌,他的《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题目与元好问的诗题有矛盾,而且其中仅有后两首与党诗、元诗同韵,前…  相似文献   

16.
由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元好问全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元好问诗文总集。新增补元好问诗三十首,但其中误收宋诗、明诗各二首。一、误收苏轼诗二首《元好问全集》卷十四据民国二十三年《冠氏县志》卷九补入《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彼美玉山果  相似文献   

17.
彝族古代诗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如果我们以翻译整理者的考证为据,加上对彝族古代诗学论著的整体考察,那么彝族古代诗学殆发轫于魏晋,而盛于唐宋以后,发展于明清之际,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三个彝族诗歌理论繁荣时期.举奢哲的《彝族诗文论》、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布塔厄筹的《论诗的写作》和举娄布佗的《诗歌写作谈》、大体产生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数百年间;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布阿洪的《彝诗例话》则出现于唐宋时期;佚名的《彝诗史话》、《诗音与诗魂》、《论彝族诗歌》和漏侯布哲的《谈诗说文》和则成书于明清两代.这三个时期的诗学论著所呈现的发展序列表明,彝族古代诗学的基本理论是一脉相承、前后贯通的.诗学先贤举奢哲和阿买妮所开创的诗论方向、诗学主张在后出的诗论著作中都得以承继和发展,并逐步趋于系统化的阐述和综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的运动与变化,构成了彝族古代经籍诗歌研究的专门学及其学术史.为了陈述上的方便,我们不妨结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发展源流和历史承续来观照其学术演进的主要特征和学术流变的主要脉络.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曾国藩的诗论是有某些特色的。它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应当占着一定的地位。曾国藩论诗之语,散见于信札、日记、书籍批注之中,不乏精辟可取的意见。本文姑论其三题,以见其诗论之一斑。诗的“情”与“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诗坛上有唐诗派、宋诗派和汉魏六朝诗派。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指出曾国藩就是宋诗派的著名诗人和诗坛盟主。他说:“道咸以来,何子贞绍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兼诗人,曾对诗歌特点作过不少精辟分析。王之诗论主要见于后人为他编纂的集子《姜斋诗话》。他论诗的意见是多方面的,最精辟之处要算对诗歌中情景关系的阐述。情景关系在诗歌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陈俊杰 《理论界》2023,(8):83-89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以及严羽《沧浪诗话》是宋金之际的重要诗歌评论之作。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发现,元、严的论诗观存在高度的相似之处。就艺术风格而言,二人重视以“建安风骨”为代表的“刚健”之气,注重以东晋陶渊明为代表的“自然”之风,反对“柔弱”“新奇”之弊。就写作技巧而言,二人均推崇简练、平易之笔,反对隐晦、难解之作,主张“自然声律”。就创作内容而言,二人都推崇真实之情,反对矫揉造作的“次韵”之体,指出诗歌应该具有抒情言志、反映社会现实等“兴寄”内容,反对以“骂詈”之言入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