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谨精进有恨无悔──田余庆教授的中国史学研究田余庆教授早年从事中国近代工作,曾与金毓黻合作编辑了《太平天国史料》,并参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编辑工作。后来,他转而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重点致力的方向是秦汉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田先生参加...  相似文献   

2.
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人们,都参阅王闓运《湘军志》。而很少征引他的《湘绮楼日记》。前人编《太平天国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等书,也未从《湘绮楼日记》选辑有关内容。其实这书保存着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可供太平天国史研究者参考。王闓运曾在曾国藩幕府,对湘军与太平军争夺长江中下游的战事比较熟悉。事后,又多方访问,记下了太平军的英雄事迹。如说陈玉成保卫安庆之战云:“灵川刘生谈军中旧事,言陈玉成以数十万之众援安庆,人  相似文献   

3.
前言近年来,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关于宗族及族谱的研究迅速开展,论文和专著接连得以出版。然而关于蒙古的涉及到宗族、族谱的论文、专著却几乎没有发表或出版,除了在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一书中可见到一些有关的论述外,其它酉文的、日文的专论不过只有二三篇而已。因此,本文想就蒙古社会中的宗族及族谱问题,以最早的史料中反映出来的12世纪的情况为对象,考察当时蒙古社会中宗族的实况及其变化、族谱的传承和内容。一、关于《史集·成吉思汗列祖纪》14世纪初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编纂的《史集》全三部中第一部是(合赞汗…  相似文献   

4.
档案是仍有价值的历史文件的集合体,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在不同范围内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各级各类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各类档案馆编辑出版了不少关于历史、革命历史档案史料汇编(专集、专辑),并陆续主办发行了研究档案史料的期刊。 中央级档案馆有: 中央档案馆主办的《中央档案馆丛刊》,1986年创刊,1988年与《文献和研究》合刊并改名为《党的文献》; 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办的《历史档案》,1986年创刊; 第二历史档案馆主办的《民国档案》,1985年创刊等。 省、市级档案馆有; 湖北省档案馆主办的《湖北档案史料》,原是1982年创刊的《档案史料》,1983年改现名。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深人,武汉大学出版社计划陆续推出由著名学者陈文新先生主编的大型文化遗产出版工程《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因其采摭宏富、利惠学人,科举学专家刘海峰先生誉之为新世纪科举学六大工程之一。2009年9月,经过近30位专家学者三年多的努力,丛刊第一辑隆重问世。丛刊第一辑包括17种22卷,近3000万字,系统整理、校点了与科举相关的各类史料文献,堪称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史学研究的进步,中国近代史研究也迈入了一个新时期,近代史史料学也随之发展。一方面,学界对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工作更加重视。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在《国家清史文献丛刊》总序中明确指出:"编史要务,首在采集史料,广收确证,以为依据。"另一方面,大量新的近代报刊、档案资料被发现或整理出版,中外学术交流的活跃也使得许多海外资料被引入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鹤林玉露》是一部校点质量很高的著作,但仍有些疏失之处。文章对其进行了审慎的辨正,以期更加方便于读者的阅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学者论述了关于蒙古地区西藏佛教起源问题之重要性,其代表性研究著作有矢野仁一(《近代蒙古史》)、和田清(《东亚史研究·蒙占篇》,以下简称《东亚史》)和杜齐先生的著作。矢野先生的研究著作参考了当时能够借鉴的所有文献资料,增强了论据的可靠性,颇值得参照。这部著作在1925年问世,现在看来,似乎有必要追加更多的史料加以再论证。和田先生论述了明代的蒙古族,他主要用汉文文献资料旁征博引,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9.
全国工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省级以上的,为了编修工人运动史志的需要,先后成立了工运史研究室等类的研究机构,并大多编印了有关工运史料和工运史研究刊物。这些刊物多数创刊于1980年以后,为不定期的内部出版物. 该类刊物的宗旨,主要是刊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工运历史资料,反映工运史志研究成果,以推动工运史的研究。 据我们所知全国省级以上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印的工运史料与研究期刊有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中国工运史料》和《工运史研究资料》,北京市的《北京工运史料》、天津市的《天津工运史资料》、河北省的《河北工运史研究》、山西省的《山西工运史研究资料》(原名《山西工运史资  相似文献   

10.
佚名《避难纪略》,《太平天国史料专辑》据苏州市博物馆藏抄本排印,为太平天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作者姓名其实不佚,著于《太平天国资料目录》: 避难纪略曾含章撰,抄本一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藏。本书撰者经历不可考,记咸丰间太平军在常熟活动情形,与诸书互有异同。近代史所藏《避难纪略》,有光纸扁格稿抄,刘厚祜抄写校字,较为晚出。笔者因参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续编》编辑工作之便,得见近代著名学者罗福颐先生遗藏《避难纪略》一卷,卷末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常熟人杨以时写的跋。翻  相似文献   

11.
《二十六史》中的青海史料介评米海平正史《二十六史》皇皇巨册里,有一些完整的传记,如实记载了生息在青海高原上的古代民族和历史人物。将这些史料辑录出来,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并且反映青海两三千年来历史发展的原始资料。本文仅将《二十六史》中关于...  相似文献   

12.
以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本《涑水记闻》为底本,从中辑录出有关契丹史料28条,以供契丹辽史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不但是生命科学世纪、海洋科学世纪、信息科学世纪、环境科学世纪,而且是人体科学世纪。要发展21世纪人体科学,挖掘和研究中国的历史人体资料宝库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截止1998年底,中国学者在历史人体学方面做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工作。例如陈邦贤先生编录的《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十三经诸子百家医药资料汇编》,战远铭先生等编纂的《经史百家医录》,笔者与王树芬主编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人体象》(包括25个年表),以及笔者的《二十五史人体史料研究》等。但与中国丰富的历史人体资料…  相似文献   

14.
[摘要]《五史鉴》是吐蕃时期的宗教文献合集,现已经失传,不过在12世纪的一些教法史著作如《第吾宗教源流》、《娘若宗教源流》中有其文本的抄录,13世纪以后的一些著作还不断引用这些古代文献。本文主要根据上述藏族传世的教法史著作以及其他文本如《拔协》等中所保存的有关《五史鉴》的史料,通过对《五史鉴》文本的系统整理就其中涉及的古代神灵而加以归类和综述,系统的将《五史鉴》记载的神灵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求这类古代神灵在后来藏族宗教主要是苯教和民间宗教中的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朝鲜使臣朴趾源的燕行录--《热河日记》是一部关于中国情况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详实地记录了当时清朝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宗教等各方面情况,对清代社会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避暑录话》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录话》(以下简称《录话》)是宋人叶梦得(1077—1148)继《石林燕语》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史料笔记.《石林燕语》一书,向为史家所重视,刊行不久,玉山江应辰即撰《<石林燕语>辨》,继而成都字文绍奕又著有《<石林燕语>考异》.近几年来,随着海内外宋史研究的活跃与不断深入,此书更受到宋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1985年,中华书局将其点校整理,纳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出版.相比之下,作为《石林燕语》姊妹篇的《录话》则似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既无研究专文刊行,又无新的整理点校本问世.故笔者不揣浅陋,就《录话》的成书年代、版刻流传、史料价值略加考述,并就其主要的史事记载疏误作些订正,聊作对此书研究之补白,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外汉籍,特别是与朝鲜有关的《韩国文集丛刊》《燕行录全集》等史料的整理出版,为研究明清时期中朝士人的交往与天主教如何由中国通过入华朝贡的朝鲜使臣传入朝鲜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本文试图从《朝鲜王朝实录》等官撰史书及时人的文集入手,梳理出西学、西教传播至朝鲜半岛的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特殊性,朝鲜半岛的西学、西教不是由传教士传入,而是由来华使臣带回并生根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东亚儒学研究正渐成显学。本文结合自己的一些研究经验,对上世纪后期史学界新出现的区域史研究方法的意义及其问题提出若干看法;继而将中国置于东亚地域,对中国善书思想在东亚地域所呈现的多元样态做一客观的了解;指出从区域史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传统儒学在东亚的历史,必将由此建构东亚儒学是一多元文化形态之观念,庶可避免以往一国史研究容易陷入的中国中心论。  相似文献   

19.
以情报检索语言原理为基础,结合《二十五史》的特点及航海史研究的需要,提出《二十五史》中航海史料标题词表,该词表除可用于对《二十五史》中航海史料进行标引著录并提供检索途径外,还是航海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二年律令》所见汉初政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1世纪中国史学应该如何发展 ,这是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丰厚的史料积累、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创新的时代要求 ,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将会有空前的发展繁荣。但社会的转型决定历史学自身将发生一次大变革 ,即将传统的历史学研究逐渐转向与其它学科渗透 ,构建历史学与其相临学科互渗互动、交叉融合的新学科领域 ,如中国法制史、中国人口史、中国经济史等正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但历史学是一门实证学科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对于秦汉史的研究 ,仅利用传世文献是不够的 ,考古资料、简牍帛书是其不可或缺的史料补充。刚刚出版的《张家山汉墓竹简》,为研究西汉前期的法律制度、刑罚体系、民法原则及政治、经济制度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 ,更是研究秦汉法律的异同、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最好史料。此外 ,对于当时的司法诉讼程序、法令文书格式、历法、医学及丧葬礼仪也有详实的记录。本刊所编发的这一组笔谈 ,正部分触及上述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