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虚拟企业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企业是二十一世纪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虚拟企业是指在虚拟经济状态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关键资源,以互利为目的建立的,具有组织灵活性和应用广泛性特征的跨时空经营的经济组织。虚拟企业理论体系的研究应明确其概念,分析其理论体系建立的条件,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虚拟企业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企业管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虚拟企业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对虚拟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虚拟企业”这一概念提出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虚拟企业”的概念进行了描述,然而迄今为止理论界尚未得出权威定义。本文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虚拟企业”的三个本质特征,即功能特点专长化、运作方式合作化、联盟形式动态化,并以此为核心来分析虚拟企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作出的新的科学的判断。这一论断不仅为进一步改革、完善、发展公有制经济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说明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是当前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对其法律特征、法律地位进行研究,在我国民事法理论方面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虚拟企业以各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协议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各成员企业地位平等且按照协议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虚拟企业不是法人,其本质是半紧密型联营,现有的工商登记不适用于虚拟企业.  相似文献   

6.
虚拟企业打破了传统企业组织机构的界限和层次,一般既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图,不存在层级,因此虚拟企业并不是一个新的法人实体。由于组织的分散性、网络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虚拟企业将面临如何建立信任的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了信任在虚拟企业中的作用,并根据三种信任建立机制,对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的建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虚拟企业的迅猛发展 ,虚拟社区环境将成为企业生存的主导空间 ,“合作经济”正在转变为经济活动的主流 ,“管理人”应赋予新内涵 ,企业交易成本减少且重心转向造就核心能力的特殊性资产 ,经济学基本思想呈现出向“中国经济学”辩证复归的趋势。因此 ,有志于确立“中国经济学”主导地位的仁人志士应着力抓住机遇 ,以圆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构建“中国经济学”之梦。  相似文献   

8.
一 自从弗雷格的《表意文字》1879年发表以来,现代形式逻辑有了巨大的发展。二值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可以看做为“标准逻辑”。现代形式逻辑是“非标准逻辑”。一类非标准逻辑是标准逻辑的扩展,所以它也可以称做“扩展逻辑”。这里包括:模态逻辑、关联逻辑、义务逻辑、时态逻辑等等。标准逻辑的这一发展的特点,在于它的形式系统被运用于原来不适合作形式处理的非形式论证和推理。而所以说是扩展的,乃是因为这种非标准逻辑给标准逻辑的形式联系增添了新的逻辑语汇以及相应的新公理和新规则。例如,模态逻辑中的“必须”、“可能”以及模态算子(逻辑联结词);时态逻辑中的“过去”、“将来”以及时态算子。  相似文献   

9.
以虚拟企业优化南京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捷  刘东 《南京社会科学》2004,13(6):98-105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市场不确定性,虚拟企业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而产生的新型产业组织.它以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技术为合作出发点,将各个独立企业结合到一个联合体中,利用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本和风险共担的"共赢"效果.本文描述了虚拟企业的特点、构建运营过程以及所需的背景条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这一组织形式对南京产业发展的意义,指出虚拟企业可以促进南京产业的优化,带动大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0.
夏国英 《学术论坛》2006,(1):100-103
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产业群,而区域文化产业则是具有相对文化独特性与系统文化性的地域之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产品经营的社会企事业的总称。在全球化背景中,区域文化产业的组织经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其实施需要有“形式价值”、“心理竞争”及“风险战略”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以虚拟企业优化南京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市场不确定 性,虚拟企业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而产生的新型产业组织。它以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技术为合作出发 点,将各个独立企业结合到一个联合体中,利用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本和风 险共担的"共赢"效果。本文描述了虚拟企业的特点、构建运营过程以及所需的背景条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 这一组织形式对南京产业发展的意义,指出虚拟企业可以促进南京产业的优化,带动大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 2 0世纪下半叶的公共行政新的典则规范之革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政府组织形式和政府经营理念的大变革 ,对 2 0世纪以及刚刚开始的 2 1世纪都具有和必将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 40年新的典则规范之嬗变历程及背景原因、相互关系的描述和分析 ,着重探讨了在公共行政新的典则规范中具有十足魅力的“顾客导向”这一政府经营理念的本质涵义与作用限度 ,阐明了“新”的典则规范是一种时间的概念而非价值的概念 ,医治传统政府的症结需要从政府自身的基因与特定的环境因素出发对症下药 ,“新”的典则规范就是“对症下药”的最佳药饵  相似文献   

13.
<正>王夫之在论述生命的过程中,提出了“推故而别致其新”的论断。他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生死更迭、新陈代谢的过程。生命过程可分为胚胎、流荡、灌注、衰减、散灭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生命处于物化的生长过程;后两个阶段,生命处于异化的过程。但就在“衰减之穷”到最终“散灭”的过程中,已经孕育着“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契机,开始了另一个新的生命过程。也就是说,“由致新而言之,则死亦生之大造矣。”(《周易外传》卷2)这样,王夫之就有了一个新的提法:“推故而别致其新”,也可以用另一句来表示,即“新故相推而新其故”。  相似文献   

14.
试论股份合作方曙股份合作制: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一个新的名词和概念。它是在我国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是投身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广大集体企业职工的一个发明创造。我国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大的步骤,一是主管部门还权于企业,即还资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共享经济的典型模式定义为:以Uber和Airbnb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在线平台不再需要购买固定资本和雇佣劳动,而是重新将个人生存资料商品化而盈利。这种模式起源于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政策下资本和劳动力过剩危机,因此,其本质仍然是以货币计算的商品和服务交换体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为缓解这两重过剩危机,资本主义通过创造新的劳动形式、扩展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不断加剧工人异化等方式试图将剩余价值过程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新领域。共享经济内嵌着原始积累的形式,成为资本进一步攫取剩余价值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是目前国内外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各大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最优组合以达到共同开拓目标市场的目的,共同应对外来竞争者而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企业联盟体,可实现虚拟企业组织成员之间共赢的新型的组织形态.如何持续、不断提升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该类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而知识创新则是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根本所在.本文从虚拟企业知识创新的特点出发,并结合企业之间知识合作创新的数理模型,深入探析虚拟企业知识的创新机制与不断提升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了虚拟企业基于知识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型.  相似文献   

17.
浙江是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浙江实行农村股份制的实践,为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浙江的经验表明,股份合作制是在家庭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生产要素联合、重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乡镇集体企业由承包经营走向资产经营和产权改革的一种新形式,也是按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间性组织的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层组织和市场组织是两种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形态。而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经济组织既具有科层组织的某些特征,也具有市场组织的某些特征,处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带上,如虚拟企业、企业簇群、战略联盟、企业集团等,把它们统称为“中间性组织”。中间性组织能够在科层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蓬勃发展,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执政党与新社会组织关系研究:基于政党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政党认同理论为研究中国政治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政党认同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支持和拥护程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扩展,其对立面即"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也与之相伴。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脱节及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中国共产党对新社会组织的认识逐渐深刻,并努力提升社会统合能力和驾驭水平,将其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增进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扎根理论的临时性组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出现。所谓的全球虚拟团队就是一个新组织形式和新工作方式的例子。应用扎根理论建立的一个关于如何建立临时性组织的模型可以揭示组织为适应环境要求而出现的一些新的重要特征,同时从理论上揭示出了一种尚未被发现的新的组织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