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古代文学遗产的研究,在本世纪伴随着社会的风风雨雨,道路虽不平坦,却也日新月异,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果累累,不可胜述。如果稍加分析,可以说关于文学史实,即对作家的生平事迹、作品的写作年代、本事、版本方面的考察、辩证,比重较大,而对作品的思想内蕴、艺术特征的阐释、评论方面,论著数量不小,精深者却不多。这绝不是贬抑,说明这种情况是期望有更多更精深的论著问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也有合理性的一方面。这里不想做多方面的探究,只就个人近间考虑的一个问题,从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即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上,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外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双向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视听说教程是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 ,融视听说于一体进行教学的语言实践过程。通过各种电教设备 ,学生可在一个非外语的环境中接触到大量真实的外语语言材料 ,从而增强他们对所学语言的感性认识。一、外语视听说教学中双向交流的必要性作为一门语言实践课 ,外语视听说课程的核心内容及最终目的应在于“实践”二字。只有在不断的语言实践过程中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知识 ,使之成为语言技能。而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实践和运用是通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来实现的。1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提高教学有效性。“有… 相似文献
4.
胡一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28-131
全球化不是单极化、西方化,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全球化不应该磨灭民族文化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论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指出全球化与多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危险,阐述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在全球趋势下的多元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是化解异质文化间冲突的良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美国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文学流派繁多,异彩纷呈;戏剧、诗歌、小说各领风骚,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文学批评表现出独立性、多元性和科学性;文学创作者具有反传统性与创新性.这些特点使美国文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宪政发展角度切入论证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十年来的历史性发展与变迁,强调对发展规律加强探索的意义与重要性,明确指出澳门特区第一个具奠基意义的十年,是有效验证"一国两制"科学性与生命力的十年,也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本地区情社情出发,在实践中提升实践水平的十年;澳门特区所走过的路是一条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之路,也是正确落实"一国两制"的生动范例。因而,探索"一国两制"澳门实践模式或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模式,已提到学术界议事日程,既有理论的必要性,又有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美国作家中,伊什梅尔·里德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美国"文学"多元文化主义的主要理论家和支持者。自19世纪早期以来,美国就信奉"一个永不分离、全民共享自由与正义的国家"这样的政治神话,以此弱化其多族裔、多文化的特性。里德有效地挑战了此类神话的可信度,在论争性的杂文、作品选集和小说中都坚持最大限度地确认美国文学和社会进程中多元文化的交互式存在。本文简要论及里德与国家的"论战式对话"可能表明了什么,认为他的《由此的19位巫师:1970年代美国原著集》(1970)、《卡拉菲亚:加利福尼亚诗歌》(1979)、《多元美国:文化战争与文化和平论文集》(1997)、《从图腾到嘻哈文化:美洲多元文化诗集,1900-2002》(2003)、《议事会:美国经历的错误描绘——由彼及此的短篇故事》(2009)等系列著作为美国和全球语境中关于"文学"多元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等持续的争辩既提供了论题,也献上了证词。 相似文献
8.
早在1893年年青的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丁·特纳在是年召开的美国历史协会的年会上,提出了名噪一时的“边疆论”,并用这一理论来解释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自此开始,现代美国史学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嬗变中,各种思潮交替出现,诸多流派此消彼长,形色色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象走马灯式地登上了史坛,本文不敢奢望描绘这一史学全景,在这里,我只对现代美国史学特点这一侧而作一尝试性的归纳:实用·多元·国际化,也许仍是一种“盲人摸象”而已,祈望识者赐正。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公益·公平·多元·整合:"新医改"的社会政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78年以来,伴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一阶段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社会成员健康水平衰退、卫生领域公平缺失和服务效率低下严重削弱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面对这一形势,2006年新一轮医改开始启动."新医改"针对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提出了一整套令人振奋的改革措施,体现了社会政策公益、公平、多元、整合的属性,在扭转市场导向改革对医药卫生领域造成的严重危害、回归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政策属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提出了“一纲四目”的思想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续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同东方历史发展的特殊道路及东方社会的特殊面貌,有着深刻地内在联系。本文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通过对东方历史发展的特殊道路的探讨,来理解“一国两制”的历史唯物主义意义。 一 宏观考察之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6.
17.
莫言是中国当代最具"复调型的艺术思维"的小说家,他主张小说应该要有密集的思想,要有多种思想的冲突和"众声喧哗"。莫言小说复调叙事的艺术表现为:他改变了传统小说中作者控制人物的叙述姿态,建构怪诞的狂欢话语世界,并在矛盾和复杂的思考里赋予小说多元意识。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本刊和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1997年5月8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学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新闻界人士30多人。现将刘国光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予以刊登。其他专家学者的发言和会议情况将在本刊第4期发表,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我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原则和方法,在探索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到一条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切实可行的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正确途径,这就是处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是以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为其理论根据的,在探索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优模式的“一国两制”的答案中,又独创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本身的和平共处原则。“一国两制”理论一经产生和在实践中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显出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