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行农村土地征收在我国宪法中并没有确立明确的补偿原则,在现有立法及实际工作中存在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收益主体不明确、补偿方式单一、安置责任模糊、补偿程序不完善等诸多缺陷。因此,今后的立法和实践应首先在宪法中明确公平、合理的相对补偿原则;提高、拓宽补偿的标准和范围;丰富补偿方式;明确补偿收益主体;完善补偿程序,从而公平合理地解决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进程中,青岛市现行的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制度建设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此基础上做到:根据拆迁目的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拆迁程序、原则及执行制度;明确被拆迁人的宅基地使用权在内的财产权利,合理确定拆迁补偿标准;建立正当的拆迁补偿程序。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缺陷及其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一些缺陷,表现在立法层级、拆迁目的、法规内容、权利救济四个方面.重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需要从改变立法观念,提高立法层级,完善立法内容,明确救济途径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因房屋拆迁引发了大量的争议纠纷,而立法上对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合法性条件以及城市房屋拆迁的补偿问题尚无明确或具体的规定,因此,理论上对房屋拆迁行为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城市房屋拆迁行为从总体上说应是一种公用征收行为,拆迁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是拆迁行为合法性的基本标准,被拆迁人因为房屋拆迁所受到的财产损失应当得到完全和充分补偿以体现公用征收制度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应急行政征用在高效应对突发事件时也会限制、剥夺公民权利,故其补偿环节尤为重要.明确征用与补偿是研究应急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前提:征收与征用分别限制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口罩等易消耗品因征用行为而丧失财产价值,符合征收概念;在应急行政征用语境下,行政机关承担补偿责任.现行应急行政征用立法文本及司法实践显示,我国应急行政征用补偿制度存在着补偿责任主体不清、程序匮乏及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应结合域外法治经验,首先在法律层面统一规范应急行政征用补偿制度,再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补偿责任主体、程序、标准等具体事项.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法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性质的定位存在着误区,表现在将补偿问题定位为民事法律关系.这种误区是导致补偿问题复杂难解的深层法律原因.拆迁补偿关系应该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拆迁补偿性质为行政征收补偿,政府才是真正的补偿义务主体,政府应直接对被拆迁人承担补偿义务.拆迁补偿应以公正合理补偿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全面弥补当事人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的实际损失.仅就补偿标准而言,公正补偿应体现民法精神,但不可将其与民事赔偿简单等同.  相似文献   

7.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实施,确实推动了土地制度发展,但是目前中国法律没有对商业拆迁进行专门的区别和立法,使得现实中的拆迁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强制拆迁和抗拆迁的案例,更严重的是出现了二者利益矛盾。本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征收已经演变成商业拆迁获得土地的主要途径。针对条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扩大公众参与;二是明确补偿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国防动员法律法规体系,迫切需要推进国民经济动员立法。推进国民经济动员立法的主要任务是:依法理顺国民经济动员指挥体制,依法明确地方政府部门的国民经济动员职能,依法明确国民经济动员主管机构,依法明确国民经济动员跨领域协调的手段,依法明确补偿责任和补偿办法。  相似文献   

9.
代位求偿制度是保险法中损害补偿原则的派生制度,是对损失补偿原则的补充和完善。在我国,代位求偿制度在人身保险立法中虽已规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可行使代位求偿权的保险类型不明确和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过窄等问题,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以及被保险人双重赔偿等现象,有违于保险法中的损害补偿原则。故需要采取确定可适用代位求偿的保险类型、终局责任的确定等方式对我国保险法中的代位求偿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新环保法以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形式将生态补偿制度明确下来,并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责任、环保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以及环境监测制度。但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仍然存在专门立法缺失和法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任重而道远。健全生态补偿制度需要以制定科学的补偿范围与补偿标准、保障多元的补偿资金渠道、坚持严格的管理监测制度以及完成明晰的权责分配为重点,以保护生态完整性为原则,杜绝"一刀切"的做法,强调法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大力推进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明确管理监督责任,实施环境监测制度,保证政府、企业等受益者在进行生态补偿时协同联动,各尽其责,力争实现受偿者的贡献与所得相当并可持续供给生态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