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生命垂危的小女孩,站在洒满阳光的病房门前向我招手,微笑地说着──“再见!”“ByeBye!”当我已记不请她是第几次回过头的时候,她已站在走廊的那一端向我把手,幸好太长的走廊能见度相当好;我们能望见她那微微的一翕一合的双唇,仍能望见她那美丽的眼眸里闪耀着的真挚生动的光彩.仍能最后一次体会她那弱小但坚强的背影。后来我才明白当时她的眼眸里同时又在竭力掩饰一种一尘不染的苍白,一种淡淡的化部。而她对于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切向往又怎样鼓励着她勇敢地微笑地同命运抗争!我们是在海滨城市的一家医院相识的。那时我…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一条活动的河流。你问我:“是否闲下来了?”我这里只好对老友实说,文学是我永久钟情的缪斯,我哪闲得着!人为天地之心也!可是人们都凭主观意识在活动,我这个人,也一直凭着主观意识生存、生活着。下半生伊始,我还有过“野心”,要为文学活上120岁!因为,...  相似文献   

3.
女人的生命感觉是独特的、敏感的、强烈的,有时是不可思议的。女人的生命意识在十三四岁的当儿,便开始突然萌动了。那种的生命的惊奇常常出现于自身。记得小学高年级的一次夏令营,女孩子们住在一个大教室里,不知谁先发现女班长的背心支起两个小点点,便神秘地压低嗓门嚷道:“哎呀呀你的长出来了!瞧,我的也鼓点了!”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张张花朵般的胞蛋,羞得红扑扑的。上初中时,到农村插秧,女同学的那个月经初潮,是有传染性的,一个来了影响了一大群,又惊、又喜、又怕:“来了?”“来了!”哧哧地笑,“呼啦”一下子,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急、慢性并发症,如眼、肾、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病、急性酮中毒、昏迷等。现简单介绍一下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的一些法则,供患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爱情有缘     
爱情有缘蒋大兴生命本是一种缘,人生苦短,不可不信缘,爱情尤其如此。也许,当你喟叹世事沉浮无常,万梦破灭时,你认为你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你相信自己天命已绝。但偶然的一次际遇,一次新的发现,都极有可能改变你的处境,将你从沉沦中唤醒,云开雾散,柳暗花明!这便...  相似文献   

6.
“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体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人的寿命终结之时。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每年大约死亡2000万,其中40%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每年约有800万。1000万人死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和脑中风。人们大多惧怕癌症,“谈癌色变”,岂不知动脉粥样硬化才是人类的第一号杀手。  相似文献   

7.
嘘!严肃点     
嘘!严肃点渡河历史教师说:“古代罗马人很注意锻炼身体,崇尚健美的体魄。有的人每天在早饭前都要横渡大河三次。”一名学生纠正老师的说法:“老师,我觉得他必须横渡大河四次。”“为什么?”“因为他的衣服在河对岸呀!换玻璃一只皮球破窗而入,进了一家厨房。不久,...  相似文献   

8.
呵护生命     
呵护生命天朗人,仅有一次生命。度过生命的方式却千差万别。有人不懂珍惜,随意地拿起它在岁月中抛掷,视生命如儿戏,不愁吃穿则尽情玩耍,缺衣少食则混世如梦,手中握点权力则舞耍得昏天黑地,这类人不懂呵护生命,笔下不留情借用一句: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生命...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1995,(3)
癫痫名医黄斌(一)黄斌,一个响亮的名字黄斌,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与“癫痫克星”这个美誉分不开的。提起黄斌,医疗界的同行纷纷竖起大拇指,“黄斌的水平真高,真了不起!”……提起黄斌,成千上万经黄斌治愈的癫痫病人禁不住热泪盈眶,“是黄斌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呀...  相似文献   

10.
论“休闲”     
人类对休闲的体验与人类对生命的自我反思同样古老。当亚里士多德将休闲定义为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生存状态时,他实际上是说,幸福就是休闲;人只有在休闲状态下,才回复到生命的本来状态。因此,休闲是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1.
好梦     
好梦王秋华门球场上.围满了年逾花甲的老人。过去的同事,见了他便问:‘老王!看门球啊?退下来了?”“是的,来看看。”他急忙打招呼。这是他退下后第一次来看门球赛。l--H!土拟刊佩,仅人业。l-ty!土风判又一声大喊。“到!”老刘反应不快,迟疑片刻连忙道...  相似文献   

12.
珍视生命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有一次我在英国参加一次会议,与会者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访问。同时,他们采访一位濒死的妇女,她过去从来没有想过,死亡竟然是如此真实,所以恐惧不已。现在她知道了,她只想对在世的人谘一句话:“认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曾向全世界声明,如有哪个人能攻克癌症,就为他塑一尊“半身金像”。这一声明曾在全世界医务界引起轰动。无数个学者、专家都梦想着能为自己塑个半身金像。 癌症——这个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在当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被推入绝望的深渊。据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癌症患者高达900万人,被癌症吞噬的生命竟有600万人,令人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1995,(5)
癫痫名医黄斌(一)黄斌,一个响亮的名字黄斌,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与“癫痛克星”这个美誉分不开的。提起黄斌,医疗界的同行纷纷竖起大拇指,“黄斌的水平真高,真了不起!”……提起黄斌,成千上万经黄斌治愈的癫痛病人禁不住热泪盈眶,“是黄斌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呀...  相似文献   

15.
身体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语言形式之一。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身体语言,各民族之间的身体语言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的甚至意思完全相反。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人们伸出大拇指是表示夸奖赞扬,意思是“好!”“棒!”等,这与我们中国入的表达方式是一样的,但他们伸出大拇指同时也表示“-”。他们同时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作打枪状时表示“二”,而我们中国人则表示“八”。我们表示十以内的数用一只手就可以了,而他们却要用两只手。我们单独伸出一个食指是表示“一”,食指指天则表示“发誓”,指向自己的鼻失是表示“…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生命质量”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作为衡量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幸福感”研究也越来越受人关注。大学因其高尚与纯净一向被社会誉为“象牙塔”,那么,工作、生活于这座“象牙塔”内的高校教师群体是否就是“最幸福”的人呢?  相似文献   

17.
平衡“生”与“死”的心理生命并非一条直线,可以任意延长。一旦生命步入黄昏,也许望眼西山日落,心中将涌起人生苦短的惆怅;目睹落叶飘零,又会凭添几分同病相怜的悲凉。有道是“生命只有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实为人之本能;害怕疾病,恐惧死亡,诚是天下至理...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碰到美国老兄是在一年夏天,我正同系里的秘书莎拉聊天,只见他老兄赤着脚,身穿热裤冲了进来。这老兄一见到我便热情洋溢地咧个大嘴巴叫:“嗨!”我抬抬眼,以为是学生,便不经意地嗨了回去,转身继续同莎拉聊。“腻好吗?庄郭华!”“What!”我朝着硬插入我和莎拉之间的他大叫一句。“腻好吗?庄郭华2”他眨了眨眼,仍然笑眯眯的。好一会儿,我才会过意来,原来他老兄说的是;你好吗?中国话!”慌乱中,我忙问;“好!好!好!”于是,他老兄的嘴真咧歪了;后来从莎拉日中,我才知道这位老兄原来是刚从长春藤盟校毕业的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与海洋     
海洋孕育了生命,陆地孕育了文明。地球仍是唯一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家园。然而。人类正面临资源短缺.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等严峻的问题。占地球71%面积的海洋将是最有希望维持、容纳人类并持续发展的领地。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将“回归海洋”。1998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海洋年”,已再好不过地提示了21世纪的时代特征,那是人类向海洋进军。  相似文献   

20.
王丽 《职业》2014,(19):43-45
张嘉佳是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他的一篇篇“治愈系晚安故事”在网上疯狂流传,几周内达到上百万次转发,200万粉丝视之为睡前必读文字。超4亿次的阅读量,引来了电影投资方的巨资抢购,转瞬便签下其中5个故事的电影版权。当故事汇集成书,读者的追捧同样热烈,预售一周已突破20万册,上市一个月即突破80万册,堪称出版界黑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