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山大使日前接受了《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专访,她从女性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在华经历,并向读者介绍了黑山的美景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巴哈马驻华大使埃尔玛·坎贝尔夫人接受了《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专访,回顾她在中国生活的两年,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作家铁凝,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也是该协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今年5月,她拨冗接受了《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驻华大使及其夫人日前接受了《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采访,讲述他们在中国的外交生涯。民尼迪托大使此前还担任过菲律宾驻新加坡、韩国、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大使。  相似文献   

5.
书香碟影     
《心镜——我和她一起成长》宋汭葓著,华夏出版社作者是位美丽年轻的普通母亲,和十二岁的女儿在一起,像对姐妹,真令人羡慕。她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自己和女儿共同成长的经历。她给女儿的信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报道的话题总是让我感到惊奇。事实上,在刚到中国时,我就被如此解放、坚强的中国妇女的风貌所感动。你们的杂志告诉了我许多了不起的女性的故事。我也喜欢读那些和我一样把中国当成家的外国女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斯里兰卡大使日前接受了《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专访,他对外交、亚洲妇女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作为媒体工作者,很高兴在中国看到这样一本精美的杂志——《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禁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有趣而深刻的话题及精美的图片是这本杂志的亮点。以下是我对杂志的一点评价:  相似文献   

9.
很多外国游客对中国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就是那些招人喜爱的穿着开裆裤的宝宝们。在街头,有时还会看到一两个刚学走路的“小捣蛋”随地解决内急。有的游客可能会觉得倒胃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他们特别可爱。不过很快,至少在城市里,这样的情景将一去不返了。城市里的父母们正越来越多地给孩子使用一次性纸尿布。中国的纸尿布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大型商店里几乎看不到开裆裤的影子,一排排的儿童用品货架上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纸尿布。甚至中国的母婴类杂志上那些漂亮的宝宝们也无一例外地带着一次性纸尿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对于那些想要了解中国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出色的报道,多样而有趣的文章,还有宽广的报道视角,为读者提供了及时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以及妇女在这个伟大国家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谢凤娥为女儿覃瑶作的《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写到第22篇、还只写到14岁时,她的讲述对象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3月6日,湖北枝江一中高二学生覃瑶在教室课桌上留下一封遗书后失踪。两天后,她在校园里一处3米多深的池塘中被发现时,已与父母阴阳两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内容和质量让人惊喜。阅读时的感觉也很新鲜,因为文章是从真正的中国期刊的视角出发的。我非常喜欢2004年第二期上罗布人的故事和有关京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由此而来的无限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于是,一些在中国经商或者从事文化活动的外国友人也就成了《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忠诚读者。来自美国的法律工作者Laura Lauer在2000年12月20日给我们的传真中对本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们愿意在这里与广大读者分享她的这份真诚。Letters are welcome!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关注中国,从中国的发展中借鉴适合本国发展的经验,”密克罗尼西亚大使阿基利诺·苏赛亚在日前接受《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专访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5.
新西兰驻华大使伍开文夫妇最近在新西兰使馆接受了《中国妇女》英文月刊记者的专访。一层的接待室里展示着新西兰引以为傲的文化和中新友好的悠久历史。楼上,大使夫妇的两个孩子在生活区里嬉戏打闹的声音不时传来。  相似文献   

16.
“和所有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一些难题。我很欣赏你们的杂志能勇敢地报道它们。《中国妇女》英文月刊让读者及时了解保护妇女儿童的新法律、新措施,从新《婚姻法》到北京预防自杀中心,从石家庄流浪儿童庇护中心到法律援助中心,从反家庭暴力网络到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新措施。这些最新的信息都是我在北京大学与我的学生们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做好父母     
<正>女儿追随贫穷男友背井离乡我38岁才生下女儿,当时她父亲已经43岁。女儿是我们的全部,她上初中我就辞职陪读。我和她父亲都想她一辈子能待在我们身边,我们为此在重庆买了大房子,替她找好了工作,并对女儿男友承诺,只要他来重庆,工作、房子和车子我们都解决。但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郎才女貌、门当户对被认为是男女结合的最佳组合。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门当户对”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采访中,人们各抒己见,诠释对这一古老的择偶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张素初是张治中将军的女儿,她旅居美国25年,曾在纽约《中报》和《北美日报》等新闻媒体工作。在本文中,作者讲述了她在纽约求职市政府社会服务部公务员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20.
25岁的选择     
正25岁那一年,张爱玲出版了她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与胡兰成的那段"低到尘埃里"的爱情也快要接近尾声;而萧红已经完成了《生死场》,离开中国远赴日本,人生导师鲁迅离世,她闻讯悲痛难当;至于丁玲,也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正与丈夫筹备办一本名叫《红黑》的杂志;25岁的林徽因,生下她和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