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封建国家的田制是在豪强士族地主、庄园经济的存在发展与“以人为本”的赋税制度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唐代两税法的”舍丁税地”税制,改变了以“人丁为本”的税制,促使封建田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汉唐间农业税制在中国农业税制史上的地位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因其具有较长时段之实行,而且在于对同时期的日本农业税制及此后的中国农业税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嬗变却是社会战乱作用和推动的结果。在籍人口大量减耗迫使政府把课税方式人丁化,田地大规模荒芜促使其建立均田制,谷帛极其短缺致使其征收实物。  相似文献   

3.
晋唐时期是西域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历史阶段.本文依据文献及新疆出土的简牍、文书资料,就晋唐时期西域的立法、婚姻家庭、民事诉讼以及晋唐西域法律体系这四个问题展开论述。从而得出晋唐西域法律体系是包括了中原汉法、北方少数民族习惯法及当地部分民族习俗法在内的多元联合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取消农业税与构建城乡统一税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制、构建城乡统一税制已成为我国农业税费改革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如何构建城乡税制以及如何推进城乡统一税制等问题上,我们还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选择.笔者认为,在统一的城乡税制之下,我国对农业的征税应当是多税种相互搭配、共同发挥调节功能的复合税收体系,包括对土地资源开征土地使用税、对农产品流转收入征收增值税和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国要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此,笔者从制度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税收征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税制是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税所依托的条件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改革现行农业税制已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当务之急.现行农业税制存在的主要缺陷有税种设置不合理、税收征管漏洞较多、税收调节功能不足等.农业税制改革的原则应当体现出公平、经济、轻税、简便.农业税制改革的步骤可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6.
论秦汉、晋唐、宋元中医发展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医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内容博大精深。秦汉医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晋唐是中医学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宋金元则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各家纷起,使祖国医学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7.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别性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是顺应我国改革开放而设置的税制,它适应了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税制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税收功能的正常发挥,难以实现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竞争。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尽快深化完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以公平税负,促进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犁耕农业,是继人耕农业、锄耕(耜耕)农业之后而出现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耕作方式和技术。它的形成和推广对耕作制度的改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均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果说我国的耕犁(石犁、木犁)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发轫,商周时期犁耕技术(人耕或牛耕)有了初步的发展,(1)那末,战国秦汉则是我国犁耕农业的形成时期。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浅的探讨,抛砖引玉,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9.
直接税作为主体税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税收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它与间接税相比对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调节功能更强,对市场机制的作用影响更小。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转型时期,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成为未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将税制建设成为充分兼顾三种功能的现代税制,而不能让税制成为阻碍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制约收入公平分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当然,税制转型也不能盲目模仿甚至照搬外国的税制模式,因为任何税制模式终将是与本国的国情相联系。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提高直接税的比重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0.
设立过渡性农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根据税收公平原则和受益原则,农村不应该成为永久性无税区;统一城乡税制对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化水平均要求较高,需要基本建立起农村居民收入核算制度以及农民纳税意识增强等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从废止农业税到实现城乡税制一体化之间存在一段过渡时期,该时期应该开征过渡性的涉农税收,其可行性方案是设立土地税和调整房产税。  相似文献   

11.
教材建设是金代教育的重要内容。金代教材承袭唐宋,其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对金代汉、女真两大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代“尊孔崇儒”文教政策的推行、统治者的重视、刻书业的发达、稳定的教材印制发行机构的建立,以及丰富的官私藏书等是促使金代较为完善教材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在男性尊长存在的情况下,女性、卑幼均可充当户主。孙吴基本上承袭汉制,但女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魏晋时期,户主资格趋于严格,责任能力较强的男性尊长成为户主的首要人选。到唐代,户主一律由男性尊长充任,只有户内没有男性时,女性方可充当户主。汉唐户主人选的变迁取决于户主对政府所负经济义务的强弱,是汉唐赋税制度变化的结果,与儒家强调的伦理道德无关。  相似文献   

13.
铁券源于西汉,本是皇帝奖励臣下的重要手段。从魏晋开始,它被赋予了免死的功能。铁券制度在唐代继续发展,但它的功能却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为不再以奖赏功臣为主要功能而更多变现为对割据势力的安抚。随着唐朝廷颁发铁券标准的降低,铁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迅速下降,结果直接消弱了铁券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中国税制改革重大变革的时代,由秦汉时期的税"丁口"向税"资产"过渡,征收内容也由征收实物向货币形式转变,并最终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税法形式具体下来。新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家庭负担,对唐代农民家庭结构、农民家庭产业调整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农民经营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并向货币形式渐进。因此,唐代的税制改革开启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税收模式的先河,并对农民群体的社会经济分层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咏侠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流品。它产生于汉魏,发展于六朝,至唐达于鼎盛。唐代诗人用慷慨之笔来抒写他们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将豪迈不羁的精神追求和壮志难酬的不遇悲慨寄托在形形色色的侠客身上。因此,与魏晋六朝时期相比,这些游侠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更为鲜明生动,主要包括:古代游侠、唐代游侠、另类游侠。  相似文献   

16.
元代在唐诗接受史上上承宋金,下启明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维作为盛唐诗歌大家,在元代的研究接受是很有限 的,主要集中在《瀛奎律髓》及《唐音》等选本著作之中,元代对王维诗的接受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呈现出一个递进发展的过 程。研究元代前期的王维接受情况,对于明确元代在整个王维接受史上的地位,以及唐诗在元代的接受情况,推动王维研究与 唐诗研究的向前迈进,都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17.
经学与史学是中国古代因缘颇深的两大显学。在从两汉、历经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的整个中世纪前期。经史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汉时期,史籍在目录分类上尚未形成独立的部类,史家的崇经意识非常明显,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对这一时期的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出的重视人物品评和历史评论。以及南北朝史学风格迥异等现象,则与这一时期玄学经学的兴起、以及南北朝经学分立现象的出现是相一致的;隋唐时期,经史关系集中表现为统治者对于经史之学的高度重视,由此出现了许多经史兼通的大学者和进行经史同步大总结的时代学术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小说叙事性的角度对前唐及唐代小说观念所作的历时考察表明,自汉至唐,各种小说类型的兴起与不同时代学术主流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唐人对不同小说类型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唐“小说”源出魏晋六朝的“志人”而增加了叙事因素,但与杂史有别;唐“传奇”源出魏晋六朝的“志怪”并融合了史部杂传类的人物别传,而与唐“志怪”有别。三者之间虽有联系,但却沿着各自的道路分镳并驰。故在小说研究中,对唐小说各种类型作出较为严格的区分,并以唐人的小说观念作为界定具体作品的重要标准,这样做似更符合唐人小说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学者们对先秦至五代民族政策研究主要分为整体研究和阶段性研究两部分.整体研究内容包括民族关系理论及民族政策特点等.阶段性研究:先秦时期研究,包括夏朝、西周、战国等时期的民族政策;秦汉时期研究,包括整体研究和对于和亲、羁縻等具体政策的研究,以及对于匈奴、羌、西南夷等具体民族的政策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研究,包括对三国时期蜀、吴,十六国,东晋南朝等时期的民族政策;隋唐五代时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唐代,包括整体研究和具体政策、具体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