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耳其地跨欧亚大陆,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作为北约成员国中唯一的穆斯林国家的独特的角色使其成为美国在欧亚战略格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从冷战后至今,土耳其对美国的重要性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其作用逐渐扩大到政治领域、军事防务、经济利益和沟通东西文明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欧亚大陆是美国世界战略的核心地区。冷战期间 ,美国的头号对手苏联便是欧亚大陆最重要的世界强国。冷战结束之后 ,欧亚大陆仍是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枢纽地区 ,其在美国世界战略中的地位丝毫未减 ,相反 ,由于冷战之后欧亚大陆所出现的一系列新的事变使得美国对该地区的战略的性质、范围、施行手法和目的都有所改变和强化。一、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目标(一 )巩固既得地位从 1 946年温斯顿·丘吉尔的富尔敦“铁幕”演说开始 ,美苏两国不惜血本地展开了为期近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这场军备竞赛以核武器为核心 ,以争夺世界的头号强国地位为目标 ,…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是以亚洲草原为主,分为东部文化交往区和西部交往区。东区最发达的时期是商末周初,它的范围向西推到了米努辛斯克盆地;西区最发达的时期是东周时期,它的东界到达蒙古国中部到太行山一线。到了战国晚期和汉代初期,长城的建立使得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产生了分化,部分早先南下的北亚人群则退到长城以北并结合了西面欧亚草原的文化因素形成了特有的匈奴文化。在强大的匈奴联盟时期,中国北方与东部的蒙古高原以及与西部内陆亚洲山麓地带的交往几乎停滞了,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欧亚大陆交往的前沿是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这种交往路线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中国和欧亚大陆交往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酝酿对华政策调整的时代.在约翰逊政府时期,以提出"遏制而不孤立"为标志,美国战略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在认识上基本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为尼克松政府实际调整对华政策打下了基础.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为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对华政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框架.分析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国际关系与美国外交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苏联解体和国际权力结构的失衡所造成的。在失去了苏联的制衡之后,美国的行为越来越表现出肆意妄为和粗暴蛮横的特征。美国用先发制人战略取代威慑和遏制战略是错误的,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只能使美国在世界上越来越孤立。国际均势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国际体系的均势最终将会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导向战略转变的背景下,理解“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存在何种运作逻辑”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于此问题,既有研究基于不同分析视角,形成了地位竞争论、制度竞争论、战略失败论、国内政治动力论和领导人特质论等不同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然而,现有文献普遍存在的单一变量问题,使其尚未在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这一重要议题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因果机制。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有效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逻辑的解释模型,从中美之间的权力位势差距和美国对华的单边战略定位两个自变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中美权力位势差距的变化与美国对华采取的“修正式”与“现状式”单边战略定位是共同诱发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物质维度与认知维度变量。其中,单边战略定位扮演着“安全阀”的角色,调节着中美战略利益兼容性的高低,影响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动机的强弱,最终决定美国对华战略选择的强度,形成强化遏制/竞争、采取防范、继续接触和转向适应四种不同强度的战略形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域与太平洋地缘战略区域的交汇地带,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的地缘战略价值显得更加重要,从北部、西南部和东南沿海三条地缘战线看,稳定因素与日俱增,但也存在不少的潜在威胁,为此,中国应根据自身的地缘环境特点,制定出适合国情的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8.
唐方亮 《阴山学刊》2009,22(3):89-92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华采取了“均势”战略,以遏制和抗衡的手段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美国扶植日本充当亚太均势格局下的马前卒,实际上是冷战后期全球“均势”战略的回炉,目的就是要防止美国所谓与之利益相关的地缘带出现一个强国。形成绝对优势进而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同时,美国炮制安全困境理论,挑唆亚太地区国家之间以及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疑惧,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均势”,稳保美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朝政策始终在遏制与接触之间徘徊。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政府以对朝接触为主,美朝关系大幅度改善。布什政府在其第一与第二任期分别采取了遏制与接触两种不同的战略方针。奥巴马政府制定"战略忍耐"的对朝政策,其实质是通过遏制手段对朝施压,迫使朝鲜弃核。然而,目前朝核局势仍处僵局之中。美国对朝政策源于美国决策层对朝鲜的认知。由于美国对朝鲜始终抱有敌视态度,使得美朝关系一直反反复复。这还导致美国对朝鲜以及朝核问题的错误认知,造成美国决策的失误。如果美国政府意图突破朝核僵局,反思对朝鲜的认知,改进对朝政策,推动美朝接触,进而突破朝核僵局。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美国推行以NSC-68号文件为蓝本的全面和无差别遏制战略,对抗苏联的全球扩张及共产主义势力的渗透。本文在评估了国际战略形势的基础上,通过针对NSC-68号文件的梳理,探究美国的战略选择过程以及全面和无差别遏制战略的实践并评述。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