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映是客观实际存在着的反映现象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客观存在的反映现象是历史的、发展的,因而对反映范畴的规定也是发展的。“能动反映”是以往反映范畴的升华,它揭示了反映的辩证性、主体性、抽象性和创造性,其集中体现为主体性、主体的能动性。主体性是能动反映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2.
时代是对社会物质运动不同过程、阶段的区分,属于社会生活的时间范畴。时代精神是对时代问题的能动性应答,是时代潮流和时代趋势的思想先导,是人们对时代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超前性反映。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要全面综合地、深刻而准确地、及时地动态地把握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对象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意识的基础,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哲学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意识的对象性包含着感性的能动性规定,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自然实体性和社会关系性的辩证理解和对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本质的理解。集中反映了现实的人既是感性的实体范畴,又是普遍的关系范畴,是实体性与关系性的具体统一,现实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实践的实质是人与外界物体的对象化活动 ,它表现为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其受动性是指能动性发出时自然物体的性质和规律对象到人自身的一种回报 ,或者说是人对自然物体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因而是能动性的具体实施。由此 ,受动性也就不是被动性。实践的本质是能动性 ,而实践中表现出的被动现象是实践活动所结成的社会形式对实践能动性的压抑和限制 ,这是一种伴随实践而生的异化现象 ,它终究还要被实践的能动性所克服。  相似文献   

5.
试论邓小平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的问题 ,因认识上的现实局限性 ,造成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解的非现实性。邓小平理论体现的主体能动性为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主体能动性与人的全面发展在逻辑上有着极大的吻合性 ,二者统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基点上。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的目的范畴内在隐含着因果性,同因果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的范畴主要表现为主观倾向性,含有预期性及能动性;而因果范畴表现为客观倾向性,不含有预期性及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门科学都要有体现自己对象的基本范畴,都要建立以自己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范畴体系.辩证逻辑是以辩证思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的基本范畴就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范畴,它的范畴体系就是辩证思维的范畴体系.辩证思维是思维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抽象同一性与具体同一性的矛盾;反映这个矛盾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律.而辩证思维的基本范畴则是这个基本规律的集中体现,它反映概念的矛盾运动的最一般的本质关系,是辩证思维形  相似文献   

8.
审美范畴是不同类型审美现象的主观反映,对人类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征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来划分,就形成审美对象的基本类型。其中,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无论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中都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给审美主体造成不同的审美感受。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潜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体育崇高美以其神圣性和庄严性构成了独特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9.
超前夸张句式的特征与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前夸张句式是一个由多个具体句式聚合而成的句式群。超前夸张句式具有四个一般特征:参照性;超前性;主观评价性;标记性。参照性是前提,超前性是核心,评价性是功能,标记性是形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性。法治意识,也属意识范畴,它是人们对法治现象的认识、看法、意见和情绪。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则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法治及法治现象的认识、理想、心理、评价、观念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大量的数学史实中得出结论:数学理论具有超前性。它有两层涵义,一是相应于实际需要的超前性,二是对于实际应用的超前性。进而从客观世界的有序性、科学的数学化和数学的特点三个方面对超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强调说明,尽管数学理论具有超前性,但它的发展仍然遵循着“实践——理论——实践”这一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反映即认识,它具有直接性、间接性和超前性特征。反映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实质上就是认识的源与流的问题。现代认识论把符号和工具引入认识过程之后,人的认识越深入、越向前发展,对符号和工具的依赖性就越强。在此情况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往往以间接性为主。比如对历史客体和外域客体的认识,就是通过物质中介和精神中介进行间接性的认识。超前认识,也是一种间接性认识。它是人们对未来世界以及人们的未来行动的认识。超前认识带有预见性,对人们未来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意识特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存发展方式在本质是实践的。而人的实践功能是以人拥有意识属性为前提的。作为人类特有的自觉自主能动地反映客观对象和把握自我内部世界的高级精神形式 ,意识主要具有对象性、能动性、自觉自主性、符号性及通约性、规范性、自我确证性和社会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的是概念、规律和范畴等形式。正如列宁指出的:“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作为人类认识结晶的各门科学,由于它们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和范围不同,都有自己特定的概念、规律和范畴。可以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由该门科学特定的概念、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则是由一系列普遍适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那么,概念、规律、范畴这些反映形式,它们之间是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具有目的的性,它是一种有目的活动,也是对目的的实现.目的是实践的内在要求,又是实践的外在实现,它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目的通过工具和外部自然界发生联系,使自己服从于外部规律,表现为客观规律性,又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表现为主动性.实战目的是人的能动性、主动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大都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即认为“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笔者不同意这一观点,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何为“能动性”?对此毛泽东曾明确地指出:“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里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能动性是一种自觉的活动;二是这种自觉的活动是只有人才具有的,人是这种自觉活动的主体,其他任何物都不具有自觉能动性。据此可以看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它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通过剖析异化劳动形成的原因和结果,开启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自然界是先于人类社会存在的,人类社会不能离开自然界,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通过三个方面论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离不开自然界具有受动性;人改造自然具有能动性;人与自然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手稿》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人自身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后缀"子"的范畴化是通过转化相关动作、性状等范畴而实现的,具体事物尤其是其中的工具以及部分特殊人群成为"子"缀词要表达的主要范畴,与同类的"儿""头"相比,在具体与抽象、称人与称物等方面三者呈现出一定的互补性,但它们有着共同的转喻认知基础。范畴化的"子"表现出语义上的人工性、非常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范畴是认知的基础,隐喻是对范畴的突破.人所特有的这两种认知方式表明了人是体验的存在.范畴是人之认识活动的物种尺度.它揭示了人的自在性、生物性、有限性,而隐喻则是入跨越物种的认知方式.它揭示了人的自为性、理性、感性、文化性、创造性.如范畴和隐喻共为人所拥有一样,它们所揭示的人性的各个方面也共存于人一身.所以我们可以概括地说,认知语言学所揭示的人性既是多样性的统一,又是统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对合Quantale范畴中函子作用在上有界集上的定向极限,并且给出了该定向极限的具体结构,同时得到了定向极限为单渗漏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