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老师改文”。教师是作文评改的主体,一度盛行的“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然后漠视。事实证明,这种“苦行僧”式的传统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校语文教研组教研课题是“作文批改”研究。目的在于改变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因为.这种做法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以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坏习惯,这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上。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目前,作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现实的作文教学却令人堪忧,不是“享受”,而是受罪,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一种“耗时多,效益低”的难堪局面。如何适应作文课改,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转变教师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作文教学现状,这是摆在广大教研工作者和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而现在,小班化的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们应结合小班化教学,充分利用其优势,在作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快乐作文的实践因素,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批改,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所以,在作文教学或作文阅卷中,教师都非常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把“感情真挚”列为评分的基本要求。的确,由于一个时期作文教学出现“政治化”倾向,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情况。于是在呼吁作义回归真实.提倡抒写真情的呼声中,广大语文教师最终一致认同了“感情真挚”在作文中的地位,并把它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一条重要依据。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令人欣喜。可是从近几年来学生作文的现实看,我们也发现中学生作文的“抒真情”已经走入误区,并造成了一些中学生的主体迷失。  相似文献   

7.
作文评改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也是作文讲评的基础,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导、写、改、评”中,教师包揽了其中的三个环节,尤其是批改作文这一环节的工作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而学生往往很少注意教师的评改。这一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即使教师投入多,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笔者从随堂听课和与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只关注几句评语。因此.评语如不讲求技巧,不是平等沟通,学生往往心灰意冷,收效甚微。一些教师的评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往往抱怨作文教学投入多、产出少,以致很多教师厌恶作文教学(时下流行的公开课也难得看到有上作文课的),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我校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语文组全体教师以“写作教学设计初探”为研究课题,展开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经过三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探究与主题会诊反思探讨,我们充分认识到:正是由于教师沿袭了以往教学中的弊病,禁锢了在作文教学上的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谈及作文教学,“教学生作文难,教学生初写作文更难。”这可能是在作文教学起点任教老师的共同感受。教学生初学习作,千头万绪,为师者易犯急躁情绪,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作文技巧全都教给学生,结果,反而弄得这些刚涉足习作的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疼,习作兴趣和主动性更是无从谈起。而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要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戈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难、难作文”,作文困扰着师生,让师生谈“作”色变。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小学生作文习作大都存在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作文成了无源之水。要根治小学生作文中的弊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非改革作文教学不可。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解决作文教学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受网络语言、港台语言、“舶来”语词的冲击,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的更新,中学生作文中有许多语词失之规范,有待净化,亟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仔细甄别,通过批改作文、作文讲评而不断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严重的虚假现象。㈠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性质不明,要求过高 1、一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人为拔高作文的含义。导致学生盲目追求写作的“立意”、“构思”,编造事实,虚情假意。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具体操作起来过于简单化的并不少见。许多教师急于求成,“速成”意识较浓,希望学生多出作文,快出作文,出好作文,导致学生以《作文选》中的题材为依据,这篇搬过来,那篇套进去,“无感而发”。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的现状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尽管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学生仍然怕写作文,也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那么,作文教学的症结何在?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使作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对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如何进行作文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采用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传统方法,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仍不能提高多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就是作文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就其中的“修改作文”和“互相评改作文”作了简要的分析。每次作文活动都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作文课改之路。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听见学生对作文叫苦连天,视作文课为老虎。人们也常常听见老师对作文也满怀“幽怨”,视批改作文为难事。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如何让教师也喜欢上作文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从各方面做了大力的探索。套用前国足主教练米卢“快乐足球”的理念,我向学生提出“快乐作文”的口号.提出要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现将笔者近两年收到明显效果的几处改革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指向性:学生漠视13常生活和课外活动,缺乏习作热情;教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质,收到低耗高效的效果,我探索并尝试“明确目标、愉快作文”的方法.将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的经验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克服盲目性、随意性,明确目标,使教学有序有法;克服学生作文厌倦情绪和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作文。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走入了一条应试作文教学的误区。如作文结构模式化,语言运用成品化,材料选择通用化,写作缺乏个性化,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作文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生命价值律动的体验。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文教学一定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位,加强生活体验,抒写自然之睛,感悟世间万象写出作文“大气”,运用创新思维,使作文溯本求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