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凡平 《齐鲁学刊》2006,(6):139-142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精神理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现社会公正,通过公正的社会制度来改变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第二,坚持以德行政,各级政府要在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制度伦理、提升官员品德的基础上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和谐;第三,奉行人道主义,政府和社会强势群体应该在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前提下,向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他们改变不利处境,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时弱势群体实施伦理关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近五年伦理学界有关伦理关怀的含义、实施伦理关怀的必要性、要坚持的道德原则及道德实践等四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弱势群体实施伦理关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近五年伦理学界有关伦理关怀的含义、实施伦理关怀的必要性、要坚持的道德原则及道德实践等四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工作与弱势群体关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使弱势群体这一特殊社会群体逐渐浮出水面,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也向社会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对弱势群体的定义和范畴进行了客观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关爱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崇高使命,并就社会工作如何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8):84-91
批评伦理是批评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的重要命题,基于文学伦理学研究视角,通过对伦理与道德、伦理批评与批评伦理内涵外延及其关系辨析,从批评系统及其要素构成的批评本体伦理、主体伦理、价值伦理、评价伦理、生态伦理等多维视角阐发批评伦理的学理依据与理论构成,不仅可以论证批评伦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阐明批评的文学评价机制及其批评自我评价"自律"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思想: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历史钩沉与现实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要切实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树立伦理关怀理念并贯彻到具体行动中。伦理关怀就是从伦理的角度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先秦儒家的伦理关怀思想体现为:"孝"的思想是对人伦关系的肯定;"忠恕之道"、"恻隐之心"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尊重;"生生大德"的仁政思想是对生命的尊重。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关照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孝敬老人、善待老人;体恤弱者、真诚扶助;制度保障、政策关照。  相似文献   

7.
人类道德培育的规律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伦理控制力的失效,呼吁道德建设走伦理制度化之路。作为道德建设日益重要的部分,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是环境道德建设的未来趋势,也符合环境伦理作为一种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伦理的特征,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环境伦理制度化主要有环境伦理基本原则和要求自身的制度化以及环境伦理渗透到已有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当中的两种制度化路径。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既具有一般伦理制度化的普遍限度,也存在其特殊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代际伦理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堂家 《中州学刊》2006,(3):137-139
代际伦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伦理问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代际伦理中,如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空巢家庭中单向度的亲子关系,以及传统教道在当代的阐述与发扬问题等,都体现出现代家庭中旧伦理关系的式微与新伦理关系的生长。代际伦理不单单是家庭关系中几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推而广之,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维度来看,代际伦理实际上体现了当代人对逝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的一种单向度的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9.
评价论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问题研究应借鉴心理学、语言学和认识论的成果,从实践论角度去综合研究,在实践基础上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离开主体及主体的把握方式,离开主体的实践就不可能在事实和价值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也不可能合理论证二者的统一问题。另外,对价值与评价的关系,事实与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关系,评价标准,评价的真理性、合理性和正当性,不同类型评价等问题,都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转型社会我国弱势群体关怀中,政府是起主导作用的责任主体。从政治伦理的角度来说,政府关怀弱势群体是其主体角色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从主体的责任边界来说,公共性则是政府作为弱势群体关怀主体自身的一种职能诉求。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政府在关怀弱势群体方面尚存在着理念落后、决策滞后、主体责任不明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围绕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以公民社会为目标的社会结构重塑,以公平、公正为核心的制度伦理建设和以关怀弱者为主流的社会道德方向引领等目标,通过政府善治,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1.
市场监管产生的原因不是理论界常说的市场失灵,而是由于市场主体之间的有关信息不对称,讨价还价的实力不对等和产权界定不足,致使市场主体的在趋利动机的作用下对市场公平交易规则的有意破坏行为存在。这样的问题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必须依靠其地位和身份超越市场主体的第三方的介入,保证公平交易规则得到贯彻。这样的第三方包括有司法部门、政府行政执法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新闻媒体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这些组织在市场监管中的不同分工与协作方式构成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监管体制模式。我国目前应当建立的是政府执法部门与行业协会双轨支撑的市场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后期,伴随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横向经济联合的浪潮中,工业管理体制经历着全新的改革和重组,工业结构和工业组织的重新分解与聚合,使千万个横向经济联合体破土而出,进而成长发展为企业集团。这一全新的经济组织,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推进打开了思路,拓宽了道路。然而,面对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从而导致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中的某些混乱。  相似文献   

13.
竞争伦理、发展伦理和利益伦理构成大学生择业伦理的三个基本维度。其中,竞争伦理的价值原则是诚信与公正,发展伦理的价值原则是体面与和谐,利益伦理的价值原则是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内在地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代际伦理,并以代际伦理作为自身的伦理基础.代际延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不可持续性是导致代际冲突的根源之一.这不仅表现在因现代性而导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使人类代际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代际公平问题日益呈现,而且在传统社会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的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亦愈来愈明显和深刻,这些问题急需人类从实践和理论等各个层面加以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市场机制的引入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改变,使得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中已有可能成为常态,从而,反周期的总量政策地位明显提高。总量政策不仅要考虑如何压缩总需求膨胀,防止经济过热,还要考虑如何刺激有效需求,启动经济增长,但是,从增长约束看,结构性矛盾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不能因启动经济而忽视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意义,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必须有效协同。本文拟就我国宏观经济理论、态势分析和政策操作中相应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环境法是国家政权对环境治理和保护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在不采取强制性措施环境就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 ,各种环境法便应运而生了。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环境危机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大规模的环境污染以及由它引起的各种公害引发了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危机。为了稳定社会秩序 ,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有关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立法。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和日本 ,环境法的观念正式引入了法律制度 ,并逐步建立了环境法体系。我国的环境立法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几乎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 80年代以后 ,我国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17.
一、非均衡的产业结构与财政调节 由于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再生产分化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其中分配和交换只是由生产通向消费的中间过程,生产和消费及其对应关系才是最终的和根本的。这样,供给和需求是国民经济的两大基本力量,产业结构要同时放在供给和需求中考察。合理的产业结构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是与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市场供给结构;否则是非均衡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论理论创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 ,必须解决好方向、原则、关键和途径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应把握的方向 ;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理论创新应把握的原则 ;坚持继承优秀传统又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应把握的关键 ;坚持立足本国实际又不断向世界学习是理论创新应把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史学学是史学研究的反思学科。它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史学学受到空前的重视,一个研究热潮正在形成。然而,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史学的领域极其广阔,分门类的学科很多,为研究它的史学学体系的建立带来了种种困难;主观上,长期以来,人们对史学学还不够重视,没有深入展开争鸣和讨论。因此,史学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它的研究范围有多大?等等,人们还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没有统一的认识,以致新版的各种专著在内容和体例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形式逻辑应当研究虚假概念人们认识领域中的真假、是非问题,是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形式逻辑既以正确的思维形式规律的研究为对象,也应在逻辑理论中研究不正确的思维形式概念,即虚假概念,并做出适当说明。只有如此,对正确思维形式的真概念所做出的论述,才可能是完备的,也才能把这样的逻辑理论应用于思维实际,从而指导人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