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教育扶贫对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具有根本作用?西南民族地区作为集中 连片的相对贫困地区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难啃的“硬骨头”?构建教育扶贫长效机制能不断引导当地贫困群众形成“志智” 发展思想?进而实现“依靠教育扶贫”的目的?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通过坚持民族教育扶贫长期战?持续 为西南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注入动力?贯彻“志智双扶”新理念?以新理念指导实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重视对扶贫客体微 观关注?构建民主协商教育帮扶机制?精准掌握贫困群众现实需求?发挥制度规范与保障作用等方式推进西南民族地区教育扶 贫长效机制的构建?以推动当地教育扶贫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作为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补充力量?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在精准扶贫中的不足? 社会工作通过信息整合、链 接扶贫需求与扶贫供给、与多方主体共同合作的机制来助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具 体模式主要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互联网+社会组织+公益”“党建引领+统战聚力”等几种模式?每种模式在具体实践中 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仍然存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紧缺?农村引不进、留不住?农村社会工作 实践本土化程度低?缺乏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等问题? 因此?要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营造适宜社会组织工 作开展的政策大环境?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相关工作?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本土化方法和途径等措施?来最大化 地发挥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深刻回答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应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深刻反映了在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关系上的权衡判断问题。传统法律体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功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价值导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转化为法律话语,就是要积极保护人民的环境利益,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作为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传统法律体系应在价值导向上进行合理调整,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贯穿于法制建设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扶贫开发也进入了“精准扶贫”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生态扶贫就成为了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推进生态扶贫必须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培育生态产业、完善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同时,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和贫困户参与的新型合作关系。要把对生态贫困的主体性、情境性、中介性等要素的干预作为有效推进生态扶贫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强调经济增长、生态保护与人民幸福三者辩证统一关系的思想理论。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基本内涵需要在三种辩证关系中加以把握,在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核心理念,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发展要义,在经济建设与民生福祉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价值归宿。习近平生态民生观包含中华文化的生态基因,超越西方生态思潮的局限,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具有重要价值。推动生态民生建设既需要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又亟须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发挥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态扶贫的重要论述贯穿于习近平自知青时期的地方工作至主政中央以来的数十年思考和实践,是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生态扶贫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涵,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习近平关于生态扶贫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价值旨归,而且有助于现阶段开展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致富和环境保护“双赢”。这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回应贫困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均有重要的战略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扶贫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实现“小康梦”“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支撑,也为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合法性和厚植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思想和理论创新,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以人民为中心”是扶贫重要论述的政治伦理基点;“共享”是扶贫重要论述的政治伦理原则;“制度正义”是扶贫重要论述的政治伦理追求;“以人为本”是扶贫重要论述的政治伦理规范;“全球责任、正义与道义”是扶贫重要论述的世界贫困治理政治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8.
生态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道路的重要内容,贫困地区广泛开展的生态扶贫实践是以"两山论"为精髓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地区高度耦合是中国推进生态扶贫的现实背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实施生态扶贫的内涵要求。中国的生态扶贫实践,路径多元,模式多样,主要包括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开展易地生态搬迁五种类型。中国在生态扶贫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是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水平相结合;二是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结合;三是与促进自然资源保值增值相结合;四是与发展乡村特色生态产业相结合;五是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相结合;六是与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相结合。2020年后,相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导向将由生态扶贫迈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洞察和历史选择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积极回应;以构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解和谐;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原则、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谋篇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发展,回答了“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全新的生态历史观、整体价值观和绿色发展观,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动、战略与战术的高度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价值观、发展观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绿色扶贫是绿色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的新扶贫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绿色扶贫区别于传统的扶贫理念,具有保护性、可持续、内源性和共享性的新特征,其本质就是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前提,探寻贫困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纵观中国扶贫开发历程,绿色与扶贫不具有天然的联系,中国的扶贫开发模式是一个从“输血”到“造血”再到“绿色发展”的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绿色扶贫的发展也经历了“绿色”与“扶贫”相分离、“伪绿色”扶贫、“浅绿色”扶贫和“深绿色”扶贫4个阶段,其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绿色”与“发展”相融合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完善的绿色精准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重视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手段的应用,加强扶贫领域反腐力度,实现绿色与精准的有机结合,是绿色扶贫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促使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走出一条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升的中国特色绿色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作为生态特殊区和贫困高发区的重叠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扶贫过程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发生了改变,而国家是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力量。文章以“三区三州”的典型代表云南省贡山县为案例,分析认为国家以正式制度、权力和资源及符号象征的在场形式全方位推动了生态扶贫。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村民被国家赋予保护生态的权利和责任,并纳入正式的生态治理体系之中;村民从意识上对生态空间形成了从“生存空间”到“公共生态空间”的认同,形成了家与国的空间统一;生态保护成为当地发展的前置条件,有意识、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生态保护成为又一个人与自然互动的核心内容,村民在物质经济需求与国家生态需求的统一中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极其重视生态文明与人民健康,在其生态文明思想中有关于生态健康的经典表述;同时也发表了关于人民健康的众多论述。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生态健康与人民健康的论述,一个鲜明的表现就是“人民性”与“人类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当代性”与“未来性”紧密融合,将中国人民健康利益与世界人民健康利益有机统一,两者呈现出辩证互动。这种辩证互动理念的生成逻辑主要通过承续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新马克思主义生命健康观、升华中国共产党的卫健经验、接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子等方面来建构。生态健康与人民健康辩证互动理念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以制度为保障、以整体性为共识、以永续发展为目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取向。培养全社会大健康理念、构建环境与健康多元共治体系、参与国际生态治理和积极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是生态健康与人民健康良性辩证互动理念的重要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基础,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理念,这些理念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和当代生态危机根源的深刻反思,凝结着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经验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它们分别从本体论、发展观、历史观、方法论、保障机制等层面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是具有完整理论框架及鲜明理论特质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呈现出“人民、国家、世界”三重价值指向,彰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生态”需要;超越了西方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三个“共同体”基本站位,提供了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立“生态+”长效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以科技创新赋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强全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养成,凝聚协同共建力量;将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有机结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2013年他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科学的精准扶贫方略。他阐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提出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指明了精准扶贫的关键和根本途径。习近平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是指导我国扶贫攻坚的强大指针。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贫困和反贫困经典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以"精准扶贫"作为基本方略,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内源扶贫与外部扶贫相结合,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国内扶贫与国际减贫相结合。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为新时代我国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有利于促进新时代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生态贫困与生态型反贫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中国西部地区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中国政府对西部贫困地区一度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但很快就从反贫困问题转向“返贫困”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的生态贫困使其不具备经济开发的基本条件。不能够按照传统的一般性经济发展实现脱贫目标,应从生态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建立生态型反贫困战略。其基本思路,是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扶贫政策的中心,重建西部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西部地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把握十九大精神,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论断,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的、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和生态生产力观。主要体现在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为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生产力思想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内容丰富,贴近现实,对把握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和指导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和促进生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当代生态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升华了“天人合一”生态经济关系认识论,吸收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发扬了“崇尚节俭”的生态生产生活理念,推进了传统生态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借助传统文化阐释现代生态理念,倡导将传统文化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在传承创新中激活其生命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学习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华文化来源,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值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进行深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科学预见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无限索取必将导致生态危机的到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两山论”等核心命题是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恩格斯力图描绘一幅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辩证图景以及关于生态思想的理论建构成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资源,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