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极端重要性,并着重就我国宪法修改中,如何用法律形式确定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广泛讨论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部宪法已经在五届五次人代大会上正式通过。这部新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二大基本国策,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发展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性。新宪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她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所确定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提供了政  相似文献   

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正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开展.作为政治思想领域之一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旗帜鲜明地站在斗争的前列.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治国的根本法宝,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载入宪法、写进党章的.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科学研究在这方面负有十分光荣而重大的任务.一方面,它要从理论上向全国人民深入持久地、形象生动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使之家喻户晓,成为我国人  相似文献   

4.
新宪法经过全国人民广泛、深入的讨论、修改,已经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施行了。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对过去宪法中的“左”的影响进行了拨乱反正,完整地体现了中  相似文献   

5.
建国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它庄严地载入宪法和党章,成为举国上下共同遵守的政治原则。这既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共同政治基础,又是我们立国治国、振兴中华的根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问题。因此,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必须贯彻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理直气壮地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胜利前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是贯穿《邓小平文选》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和领会这些思想,对于搞好整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深入领会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建国,立国、治国的根本。1954年,毛泽东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提出了判断我们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93页)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针对当时出现的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郑重  相似文献   

7.
试论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吴雨霖邓小平同志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首先提出、之后正式载入我国《宪法》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这四项...  相似文献   

8.
法治的最高标准是宪法至上,依法治国必须要有强大宪法为后盾。当前我国存在公民宪法意识缺乏、宪法修改不够严谨、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匮乏等问题。依宪治国建设要从宣传和培养宪法意识、健全和完善宪法适用渠道、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和树立宪法权威等方面着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依法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法治的最高标准是宪法至上,依法治国需要强大的宪法支持。当前我国执行宪法时,存在公民宪法意识缺乏、宪法修改易受政策因素左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和制度匮乏等问题。加强宪法实施要从宣传和培养宪法意识、健全和完善宪法适用渠道、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和树立宪法权威等方面着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的完整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江泽民同志概括这条基本路线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基于对基本国情的正确分析,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①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11.
贯彻执行党的“一个重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全面正确地、一以贯之地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相统一,旗帜鲜明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它又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内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路线的基本点就是“两个坚持”,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才是三中全会路线的完整内容,才能实现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之本,也是我们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改革、开放、搞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新内容。离开改革、开放、搞活,就没有三中全会的路线,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坚  相似文献   

13.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毛泽东同志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又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判断人们言论和行为是非的政治标准,“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两条”。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而指出了我党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完整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并已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否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提议我国宪法第33条增加1款作为第3款,这就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一修宪的重大条款。“人权入宪”,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我国宪法政体不断完善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体现。虽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条款第一次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但是人权的法律实施在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文件中早已存在,而人权的理论探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人权的经济社会保障条件也日趋成熟。所以说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多方…  相似文献   

15.
论新一次修宪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权威性在于它的稳定性,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新一次宪法修改应当在前三次修宪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突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加程序性规定,完善宪法解释制度,以更好地实现宪法价值,体现出此次修宪前所未有的价值取向,改变宪法频繁被修改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从"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反思我国紧急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宪法上的紧急状态条款 在2004年<宪法>修改之前,我国宪法上并无紧急状态的字样,但相关的制度是存在的.以1982年<宪法>为例,该法第66条第18、19、20项分别规定了战争状态、动员和戒严,其中动员就是战备状态或紧张状态,戒严主要针对内乱.由此可见,紧急状态的四种典型类型中,除灾害状态外,战争状态(国防状态)、紧张状态、内乱状态其实在我国宪法上都有体现.2004年<宪法>修改以后,戒严在宪法上虽不存在,但仍然有<戒严法>的调整.①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道路 ,新公布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提高到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修正后的宪法第十一条 ) ,且将以往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修改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见修正后宪法第六条 ) ,并认识到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见修正后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 )。无疑 ,修正后的宪法在时间和空间上 ,都为非公有制的发展描绘出了更广阔的前景。从而 ,将极大的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要发展 ,就必然有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  相似文献   

18.
论宪法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在实施中,宪法的有些规定不适当或不适应社会实际情况,由有权修宪的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对其进行调整,使宪法更加完善和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要求它在国家的基本生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宪法权威性最基本的要求是宪法必须稳定,否则便无权威可言。但是当宪法与现实不相符合时,宪法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改以符合现实。如果一味地强调宪法的稳定性而拒绝修改已经落后于实际的宪法条款,实际上不仅不利于加强宪法的权威,而且还将损害宪法的权威。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最佳的方法便是对宪法进行适时和适当的修改。事实…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宪法,人们最瞩目的是两件事,一是宪法的内容,二是宪法实施的保障。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庄严通过、公布施行的新宪法,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坚持了以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的四项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进一步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定了新时期国家  相似文献   

20.
<正> 赵紫阳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路线的基本点有两条:一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条是坚持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