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在宗教仪式主义氛围浓厚的凉山彝族社会,全民信仰的毕摩教通过"困扰"仪式和"越轨"仪式两种相辅相成的力量对男女两性,特别是女性的行为给予引导和约束,促使女性对宗教所期望的性别角色不断内化,从被动接受到自觉按角色行事,并强化了"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2.
將这两位伟大作家的名字相提并论,并沒有把魯迅说成“中国的契訶夫”的意思,因为魯迅和契訶夫是截然不同的两位作家,而且由于历史,社会等条件的不同,任何比拟,都往往陷于不伦不类。这也正如魯迅自己所说:“我看用我去比外国的誰;是很难的,因为彼此的环境先不相同。”但是,如果通过对比,找出他們的異同,能更好地说明作家創作的某些問题,則这种比較,我想也沒有害处。况且契诃夫又是对魯迅有过影响的俄罗斯古典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局”“所”这类机构是研究地方行政和社会变化时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但因其名目繁多,类型不一,基本不在清代正式的职官体制内而朦胧不清。以清代四川的夫马局为例,详细梳理其设立、运作、整顿与裁革的过程,可藉此窥探它在四川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乾隆中期设立专门的类似于夫马局的公局前,四川民间一直存在着捐帮夫马价的传统。18世纪中后期,由士绅在县主的委派下设立公局,以按粮摊派来解决差役问题。一些地方的夫马局,差役只是名头,实际成了地方经费的重要来源,士绅便逐渐进入了经制中原本该由地方官来经收的税收事务中。夫马局经费的征收与管理,大体经历了绅—官—绅的复杂过程,其间的纠结与游移尚未受到足够的关照,不应被淹没于尘埃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封建社会中,"奸"的含义是指发生在婚姻外的性关系。以唐律为代表的封建刑法在惩治非法性交的"奸非罪"中对"奸"采用了同样的理解,其伦理基础是封建社会推崇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和片面要求女性遵守的贞节观。男女、夫妻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妻子必须绝对尊重和服从丈夫。贞节观则意味着女性在婚前要守童贞,婚后要保持对丈夫的忠诚,从一而终。  相似文献   

5.
《潜夫论》对经书内容引用很多.在引用方式上主要有明引和暗引两种,也存在只引经书名称或具体篇章名称而不引文句内容的情况.《潜夫论》对不同经书内容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兼顾今古文经,体现了东汉中后期今古文经融合的发展趋势.《潜夫论》对经书的引用是汉代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同王符的“明道、征圣、宗经”的儒家学术观有着直接关系,是王符对儒家经典的一种理解和诠释.对《潜夫论》引经书内容的分析既突出了王符的学术特点,也再次表明了经今古文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08,29(4):118-120
“男”字的甲骨文构形为以力耕于田,所以男子在农耕时代处于物质生产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女”字的甲骨文构形,乃是女子跪着操持家务的形象,女子退出物质生产领域而以操持家务为职,直接导致了其地位的江河日下,使男尊女卑成为历史的必然。“男”、“女”二字之甲骨文构形是男尊女卑形成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一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记录了一个女性“去夫亡”的案例:女子甲去夫亡,男子乙亦阑亡,相夫妻,甲弗告请(情),居二岁,生子,乃告请(情),乙即弗弃……。整理小组认为,“去夫亡”即“离夫私逃”。女子甲以非法的方式私自逃离夫家,之后再与乙结合。从秦简记载看,当时这一类已婚女性逃亡甚至逃亡后再婚的情况或并不少见,如:女子甲为人妻,去亡……。(《法律答问》)甲取(娶)人亡妻以为妻,不智(知)亡,有子焉……(《法律答问》)“为人妻,去亡”亦即“去夫亡”,而“娶人亡妻以为妻”则是“去夫亡”之后再婚,同于“女子甲去夫亡……相夫妻”条。另据…  相似文献   

8.
论女性性别角色变革的合理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男女平等”不等于刻板地追求“男女完全一样”。社会所制定的“男女平等”标准,应在能够充分保障男女政治权利平等的前提下,人性化、合理化地保护和发挥两性性别差异的特征和特点。社会所倡导的舆论环境以及性别意识发展的理想境界应该是:社会上每一个男女公民都能有选择角色取向的自由并真正享受到角色目标实现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圣勃夫在重振法国文学批评的权威方面功勋卓著,影响广泛,不过在他逝世之后不久就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文学观念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崇尚古典文学传统的转变,并重申了文学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意义,但在对待文学新秀方面未能经受住考验,对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缺乏深刻理解。他涉猎广博,治学严谨,40年的辛勤笔耕积累了丰硕成果,然而他的传记式批评方法显然是错误的,不能真正解决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代批评大师的圣勃夫逐渐被历史所遗忘,既是令人惋惜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0.
春秋男尊女卑与女性的抗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尊女卑本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话题。当父权制社会因男子成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提供者和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而逐渐确立之后,妇女就不得不面临随着经济地位的降低而降低的家庭地位乃至社会地位。不过,男尊女卑在世界各国的表现不尽相似,程度有异,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同,维持的时间长短有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是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与阶级秩序并存的基本的社会等级秩序。男尊女卑作为社会普遍现象和基本的等级秩序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国。那么,它最早出现在何时?或言“秦代及秦之前的法律是法家的法律,视男女同一,有…  相似文献   

11.
林源 《殷都学刊》2008,29(3):125-127
通过全面考察“顽”与“廉”词义发展的线索,再参证其它相关文献,可以看出“顽夫廉”中的“顽”应指“愚妄无知”,相应地“廉”应指“有操守”,“顽夫廉”意为“糊涂而不知礼仪的人也变得行为端正有操守了。”从而否定了赵岐等“顽,贪”、“廉,廉洁”的传统注释。  相似文献   

12.
性别论视域下的女性学习风格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性的作用日益彰显的现代社会,女性的学习风格越来越被教育界所关注,但是传统性别理论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男女先天差异与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结合,对现代女性的有效学习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在性别论视角下探讨男女学习风格差异,促进女性发展无疑具有明显的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女从古以来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儒家经典《仪礼》制定出所谓“三从”之说,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又制定“四德”之说,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到了宋代,程朱派理学家们又特别强调女子守贞之说,程伊川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论调。从此社会上逐渐流行旌表贞妇、奖励女子夫  相似文献   

14.
新闻作为知识,在“知晓类知识”和“理解类知识”组成的“连续集”上位置并不固定,早期传统新闻阶段偏向于“知晓类知识”,随着传播技术发展以及新新闻形态出现,新闻开始逐渐向“理解类知识”偏移。从“知晓类知识”到“理解类知识”的新闻知识转向,为新的新闻模式生成创造了条件。本研究尝试在传统信息模式和故事模式之外,基于新闻知识形态演变提出一种新模式——“知识模式”。该模式以传递偏实践的“理解类知识”为主要功能,试图把新闻报道从庞杂的现象罗列中解放出来,赋予新闻构建“认知权威”的新角色。“知识模式”发展路径包括:从记者作为“被动连接者”到“知识创造者”的新闻理念创新,以解决“认知危机”“交往危机”为面向的新闻实践创新,从“准确记录社会”到“准确报道社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必然性以及女子受教育的终极目的,他的女子教育思想根植于他的男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思想。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在提出应当研究唯物主义方法的看法并尝试对这一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曾在有关文章里就为什么要研究唯物主义方法的问题作过一定的论述。据一些读者反映,对此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本不打算冉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但是,从最近一个时期听到的若干读者的意见来看,我感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这一点从满都夫同志的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的《对“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榷》)中,便町以清楚地看出来。如他写道:“总而言之,把唯物辩证法分成两种方法论,甚至进一步要提出独立的“唯物主义方法”这都是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纯粹推理逻辑游戏的产物,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唯物辩证法毫无共同之处。”可以看出,满都夫同志对我研究唯物主义方法以及对唯物主义方法本身的看法,“判决”都是很严厉的。然而事情究竟是否如此呢?我觉得这是需要予以明辩的。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了西周春秋时期“男女有别”和“夫妇有别”礼节规则的界定和塑造,男子和女子的性别角色,都已形成和拥有了稳定的“气质”,呈现出“主动”和“被动”,“勇武”、“忠信”和“美艳”、“柔婉”的明确分野;无论男女,其性别角色都出现了细化和一身多任的情况。就角色细化来说,无论男女,都有家庭和社会范围的角色分工;就一身多任来说,它直接导致了角色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对当代女作家徐坤的小说<厨房>的解读中,分析当代中国女性解放面临的家庭困境和社会困境,探讨了解决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矛盾冲突的出路,认为女性解放最理想和最终的出路是男女两性共同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了剖析 ,分别指出了“三个代表”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基础 ;是对邓小平社会价值标准思想的深化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丰富的人学底蕴 ,对于全面理解“三个代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万恶的旧社会,我国广大劳动妇女身受多重压迫。他们不但没有权利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连最起码的生存权利都没有保障。男尊女卑,两千多年来不知摧残和毁灭了多少劳动妇女。孔老二就是鼓吹这一反动思想的罪魁祸首。 孔老二说:“男女有别,国之大节也。”这“别”就是“男尊女卑”。在孔老二看来,妇女跟奴隶是一样的。他恶狠狠地咒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认为“小人和女子”都是低贱的,天生是愚昧无知的,不懂得道理,同牲畜一样不好豢养。 孔老二鄙视妇女,无视劳动妇女的伟大作用,把妇女当作奴隶和附庸,当作财产和玩物。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觉得这样还不够,变本加厉,又炮制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奴役妇女的枷锁,完全剥夺了妇女的人身自由,把妇女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