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悲剧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田里的守望”以十六岁少年霍尔顿为主人公,以其在精神病院自述的形式详细追述了自己精神崩溃的全过程,展现了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悲剧。本旨在解读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3.
J D 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后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精品之一 ,然而对作品主人公霍尔顿 ,人们见仁见智 ,褒贬不一。有人对他的评价持完全否定态度 ,但从作品问世以来 ,也受到美国及其他国家青少年的欢迎 ,因为他们认为该书反应了他们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主人公以反成长的姿态抵制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对人性的压迫,揭开了成人社会的虚伪伦理道德,展现了真实的美国社会现实,以及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社会中,年青一代所遭遇的各种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依恋之情.文章主要从主人公的不成熟状态、生活中的失败与反成长性追求三个方面来论述小说的反成长小说特点.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细读起来宛如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两个区域的中间地带,给读者以非此非彼、又此又彼的模糊印象。仔细研读过后,作品的通俗化倾向渐渐明朗起来。塞林格用他独特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人物为读者编织了一个密码。作品逆转了出走西部的美国梦,批判了逃离现实的不现实的梦想,批判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以及风靡美国的电影文化。这就是该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公认的美国文学“现代经典”之一,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也是一个倍受评论家关注的形象。他厌恶现实社会的“假模假式”,希望能返回理想世界寻求庇护。文章通过考察麦田和红色鸭舌帽的象征意义来揭示霍尔顿精神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留恋青春少年那些最盛华最神秘也最本质的气息,这是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刘毅然的《奔逃》共同的叙事策略。有别于前者表现题旨的含蓄蕴藉,《奔逃》彰显出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文化批判意味,小说的意蕴缘此而变得窄狭,在题旨的表现上也给人以不充分的感觉。这种审美追求的迥异与二人缅怀青春的不同言说方式息息相关:塞林格是执着地守望"麦田",刘毅然则热衷于重新经验青春的热烈和纯真。  相似文献   

8.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作品,被称为现代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经典,也是异化文学的代表力作。从社会环境的异化、意象的异化、人性特点的异化三个主要方面对作品进行剖析,着重体现作品对"异化"的再现。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情节并不复杂和离奇,但作者却以其对时代独特而犀利的认识和体验赋予这个故事以深刻的内涵,使这部作品蕴藉深厚。这主要是由于其小说深层结构中所彰显出的张力美所致。从其作品的张力结构入手,分析作品中体现出的张力美,可以进一步解读这部作品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现实主义批评的基础上,从情节简单化、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方面对塞林格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意识流手法进行分析,旨在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灵魂的真实和强大的物质压迫下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各种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11.
在二战后美国文学中,遁世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公认为是"现代经典之一",他本人也在文坛上享有"当代风格独特的文学天才"的美名。这部小说深刻、艺术地再现了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矛盾的精神状态: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精神生活的空虚匮乏。  相似文献   

1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小说家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发表于1951年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本文从视点及叙述者的可靠性问题出发,探讨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独特的叙事策略所产生的修辞效果。同时以分析小说中“反英雄”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展示出资本主义消费型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和解构,从而引发读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塞林格之成为美国一代青年人心目中的领袖 ,是因为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惟一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不同寻常的反抗者形象。他除了以其疯狂、自暴自弃和推至极致的愤世嫉俗作为反抗手段之外 ,还以“虚伪”反抗“虚伪” ,以对大自然的向往表现了他超乎年龄的精神优势 ,从而足以使他跻身历史上“回归自然”的叛逆者之列 ,具有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语言的独到之处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论证了霍尔顿的语言应用和作者塞林格创作意图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本文认为,这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揭示了其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作为个体的霍尔顿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青少年霍尔顿性格和心理上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5.
《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作品价值意义的多元追索、作品主题的持续争议、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不同阐释和其他角度研究,对我国20年来有关<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预测了未来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该小说不但通过刻画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环境中成人世界的龌龊,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精神文明的衰退与萎缩,突出了现代人的焦虑和人类生存的困境,而且通过对迂腐成人世界的拒斥寄予了作者对纯真童年和美好自然的向往之情,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回归童年、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它对战后美国文学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更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形象之一。红色这一文体特征在小说中的反复出现展示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这一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叛逆、激进、热情同时又软弱的性格特征并进而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及"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