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在现代伦理学中,一些不同进路的理论不约而同地对倾向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道德与人的关系。一部分学者认为,人具有某种道德倾向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判断,对道德的或是不道德的行为有预先决定的作用。伦理一般主义者与伦理特殊主义者就道德原则合理性问题展开论争,前者认为,道德原则作为道德倾向而存在,后者则彻底否认了道德原则的合理性。一些学者通过自然因果律和道德原则的比较所得出的理论给道德倾向的研究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第一,进行道德的本质倾向和非本质倾向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道德的归因;第二,道德倾向作为道德原则的本质这一新的理论观点与传统意义上的道德原则理论并不矛盾;第三,道德倾向在道德选择中展示出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同时,受复杂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秀丽  王圣祯 《学术交流》2007,42(11):29-32
原有伦理价值意义体系的日趋淡化,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道德理论的影响,使道德个人相对主义成为新时期我们道德实践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道德个人相对主义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失误和实践危害。实现道德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是克服和治理道德个人相对主义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黄雁玲 《社科纵横》2009,24(3):55-56,72
道德回报是道德生活中的赏善罚恶现象,它是社会道德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实施道德回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选择适当的方式。道德回报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原则、物质回报与精神回报相结合的原则、适度原则和及时原则。道德回报的方式主要有经济回报、行政回报、法律回报和舆论回报。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妥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妥协是以让步为特征的策略性道德选择行为。作为一种策略,道德妥协不是对于善的根本原则的背叛,而是贯彻原则或维护原则的特殊方式。既要肯定特殊情境中让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又要尽量使得因这种让步而对义务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为此,必须给出道德妥协的限定条件,这些条件包括:(1)道德妥协必须是在只有恶的可能性或任何善的选择都是低效率时才加以考虑的行为;(2)道德妥协必须是有利于实现最终的善的目标或实现善的最大价值的行为;(3)道德妥协中所选择的行为必须是可能产生最小恶果的行为。道德妥协,作为一种策略性让步,在实际中可在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5.
研究价值问题应该采取生存哲学的视角,原因在于价值关乎人类生活意义的实现.道德价值作为一种用善恶评价的价值,与社会人伦关系结构、道德原则和规范、美德能够满足和促进人们所处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有关.因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历史性地发展的,所以道德价值也有着历史性.而道德价值有一种人类生活的最高理想——“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在各个历史时代则具体化为当时的“好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6.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影响下,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一股“西方中心论”的思潮。在这种思潮的指导下,伦理学界有的人全面否定我国现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完善起来的伦理道德规范,宣扬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竭力倡导重新评价“个人主义”,要为个人主义“正名”。伦理学界的这种思潮,撇开西方个人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甚至有意撇开早已被西方思想家所明确指出的个人主义的消极方面,故意抹煞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抹煞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根本区别,形而上学地看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绝对对立起来,涣散人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信念,试图对集体主义原则作出合乎个人主义的解释,进而最终用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因此,用马克思主义批评这种错误观点,科学地阐明集体主义原则的内涵,乃是当前伦理学界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民生内涵的历史发展表明,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从主要依靠民众自身努力向需要社会支持与同情开显的过程。民生和伦理概念的社会公共性是民生伦理的词源学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们对民生伦理概念多从政府行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而较少重视非政府组织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民生伦理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的政策或主张及其内蕴的伦理精神以及社会对此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评判,包括民众民生诉求的道德合理性及社会组织的态度,社会组织和民众对待民生状态和民生问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内心信念和善恶是非标准。这一概念包含着民生道德责任原则、秉持公平正义原则、民本原则和幸福原则。  相似文献   

8.
存诚去伪,是鲁迅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在鲁迅伦理思想中,这条准则获得了强调性的意义。以历史的观点透视,作为伦理原则之一的“存诚去伪”在鲁迅那里,获得了它的全面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灌输的理性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才明 《唐都学刊》2003,19(4):143-146
灌输既是原则,又是方法,德育既要坚持灌输原则又要坚持科学的灌输方法.道德灌输不可能完成德育的全部任务,它是有限的,因为,德育是教育与自我建构的统一,德性的本质是德行.  相似文献   

10.
孙慧玲 《浙江学刊》2002,4(5):147-151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究竟应该信奉怎样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目前在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异议。这种异议既是当前市场经济的道德实践现状在理论上的折射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道德理论在规范与引导市场经济行为方面的某种无奈。因此 ,探讨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廓清一些重大理论是非 ,以期形成某种实践理性上的共识 ,无论对“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 ,还是对于当今中国道德理论自身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立法法》中规定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该规定是指导立法的重要原则,但是学界对于抵触的标准并没有讨论清楚.目前学界关于抵触的界定有三种观点:观点一,超出立法权限即构成抵触;观点二,与上位法具体规定相违背即为抵触;观点三,与上位法的立法精神和原则相违背即构成抵触.学界主流对前两种观点的认可值得质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领域的立法实践,证明观点三才是抵触的真正标准.逐条列举抵触情形判定是否抵触的方法,存在例外情况,且难免挂一漏万,不宜作为判定抵触的方法应被否定,最佳方法是通过立法精神和目的来判定地方立法是否抵触.  相似文献   

12.
汪波 《学术交流》2006,(8):95-98
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其中蕴涵的生态学原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循环再生和能量流动原理、物质共生和环境容量原理、持续产出和生态定位原理。要针对不同产业和区域特点构建循环经济的具体运行模式,包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工业模式、生态园区模式、生态城市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Axiomatic decision theory has proven to be a valuable analytical tool in many disciplines, and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its application to moral theory.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moral theory, and it argues that morality need not be identified with a particular moral principle. The concept of a moral framework is introduced, and a framework for use in analyzing issue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is presented in the second se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framework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s final section, and two different moral situations are analyzed. The utilitarian principle is argued to be appropriate for the first situation in which a scarce good is to be efficiently distributed, while Rawls' difference principle is claimed to be the correct one for the more abstract issue of basic institution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4.
林业产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波涛 《学术交流》2007,(5):131-134
“十一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针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经营问题,构建赋有林业特色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是林业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利用循环经济的思想及手段,是林业产业经营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循环经济“3R”原则确定林业社会的经济、林业经营、社会、生态的指标体系。对于重新规范林业经济的内涵和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从全方位角度来思考指标体系的设定,用专家打分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双重计算方法,根据体系的动态程度计算其权值,是保证规范林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方法。指标体系设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超出了原有林业经济的范畴,为当前林业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指标评估和表现体系。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An earlier article published in this journal reports that morality politics and political economy variables jointly affect the offering of both sexual and contraceptive health services at school‐based health centers (SBHC). Data are reanalyzed cognizant of structural linkages: general health → sexual health → contraceptive services. Methods. To correct for spurious correlations in the earlier article, three 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s with robust standard errors are estimated. Results. General health services fit a political economy model. Sexual health services are associated with morality politics. The offering of contraceptive services is influenced by the number of sexual health services offered and urbanism, not directly by moral traditionalism and political economy variables. Conclusions. Opponents and advocates of school health services are likely to engage in political strategies that addr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nas in which different types of service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法宝。在新世纪新阶段,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要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要经常“打扫灰尘”,防微杜渐,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7.
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义利观的转换来实现利益原则的合法化,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义高于利是正统看法,不过仍然重视公利,认为其高于私利。于是,在晚清国家生存竞争过程中,追求国家富强这一公利成为中国思想界新的"义",从而经由"公利"的过渡,完成了义利观的转换,实现了利益原则的合法化。作为追求"公利"的手段,公有制也因此获得在中国兴起的心理支持。而公有制之所以被视为追求国富的手段,是因为它在此时受到了三种经济思潮的综合影响:国家掌握财富的传统经济思想、动员储蓄与实现快速工业化的现代经济学思想、消灭私有制以超越现代化弊病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三种思潮的合流,成为支持公有制兴起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域产业综合体是对地域生产综合体改进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区域产业布局方式。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其构成以及其中的产业布局原则进行了说明,并以西安市曲江新区为例,提供了组建区域产业综合体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金柏松 《创新》2010,4(5):5-7
当前,世界经济失衡结构急需扭转。2009年9月21日,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向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议"共同构建东亚共同体"。这项提议对推动世界经济向均衡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它能促进东亚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促进世界三足鼎立新格局的构建,引导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王翀 《唐都学刊》2007,23(5):30-32
作为公共权力的运作者和实施者,公务员应承诺包括行政道德责任在内的许多责任。现实中,行政道德责任的落实并不容易甚至出现缺失状况。为此,应该强化道德人格,坚持制度正义原则。道德人格是实现行政道德责任的依据,制度正义原则是实现行政道德责任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