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11):13-17
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创新和完善。法治和德治作为两种互补的调节人类社会的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法律是外在的"他律"。在中国传统的治国思想中,都蕴含着礼法合治的理念,要借鉴和吸收古代"法治"和"德治"传统思想中的有益因素。德治和法治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必须坚持德法并举,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
庞世伟 《探求》2004,2(1):42-44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安邦的普遍规律,中国传统是"德主刑辅",西方传统是"重法轻德".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党长期治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在"初级阶段"面向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法治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中"法治"与"德治"思想的梳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和德治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根本手段,也是引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德与法伦理辩论的主线."德治"是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的德治论并非简单地主张"德主刑辅",而是倡导据德而治以反对当时法家威慑主义的刑治.引道德入律法最终也起到了扼制任意立法和专擅杀戮的社会效果.汉代的引经决狱、隋唐宋明清的法律道德化都是儒家德治论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符合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大原则.战国时期法家法治思想不乏变法、务实的伦理价值,但其"法""刑"演变成为酷吏严刑的时候严重相悖于法治的固定性要求.梳理"法治"与"德治"的伦理纠结启示我们,道治和法治博弈有度,合理发挥各自作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儒家主张"德治",其德治思想异常丰富、完整;而法家则主张"法治",因而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的理论博弈."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忽视法律重要作用的错误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治".而法家"法治"思想虽然与今天的法治理论有重要区别,但它看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缺陷是不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因而轻视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道德和法律二者不应是博弈的关系,而应是相互蕴涵、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秉持这一理念,我们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马建文 《社科纵横》2007,(10):65-67
历史上一切大的制度的变革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制度的变革必须要以生产力为基础。市场经济能够奠定法制社会民主制度的基础。《物权法》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建设,将促进社会主义公民基本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6.
李德勋 《社科纵横》2005,20(2):103-104
学术界对“法治”与政治文明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实质上“德治”和政治文明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本质联系。本文在确立我国的政治文明内容与目标的同时,论述了二者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内在统一,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去实现。由其可见,“法治”和“德治”是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车轮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伴随着民主政治诉求、市场经济转型、政府改革、执政党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文化强国的战略而一同向前推进的.在这一进程中,法治开始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政府、执政党、民生、文化深度结合,由此形成了民主法治、法治经济、法治政府、依法执政、民生法治、法治文化六大法治主题.六大法治主题的形成与演变体现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整体性逻辑,表明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关系已被纳入法治轨道.这六大主题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符泳 《社科纵横》2001,(4):25-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由于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经济外纠纷等问题,仅靠"法治"的力量无法解决个人短期利益与市场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提倡"德法兼治",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从我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见,我国选择的是法治型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同时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国实际上走的正是法治型民主政治建设道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政权建设需要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长,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客观因素。因而,参与型民主政治将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治进程存在一个过渡期--法治是中国法治进程的宏观结构,德治存在于中国法治进程的微观结构之中;法治与德治结合,共同推进中国法治之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文章分析了应对知识经济所需要的条件。认为只有当经济达到市场化 ,政治实现法治化 ,观念进入现代化 ,知识经济才能在中国落地开花 ,才能为民族带来恩泽和福音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五大矛盾辨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法治化的进程中 ,存在着法律与立法、控权与维权、确定性法律与解释性法律、新道德与旧道德、法律普通化与特殊化等五大矛盾。正确认识这些矛盾 ,将有助于我们完成法治本土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论市场经济中的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竞 《学术交流》2001,(1):130-132
市场经济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它内蕴着深刻的文化前提和条件,预示着一种文化的创新.因为经济腾飞须有文化前提,文化繁荣须靠经济动力.市场经济中的文化具有三方面共同特点1.公平竞争观念;2.民主法制观念;3.创新开拓意识.市场经济不仅是新文化生长的基础,而且它本身就是新文化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法治社会化:概念及其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治社会化是社会通过法治机制塑成社会成员信赖法治的思想、动机和态度的作用过程。其主要特征是 :国家推动性与社会主体参与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其功能主要包括评判、教育、实现、变革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The rule of law is the basic form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the rule of law model is the necessary direction for the governance of online society. Online society is in essence a new pattern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tructural forms comprising relationships among citizens, legal persons, organizational bodies, etc., formed and brought together on the basi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also a reflection, expansion and expression, singly or in synthesis, of various relationships in the fields of the real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rule of law model of Internet governance refers to governance theories, systems and practices that employ rule of law thinking and the rule of law model to bring the elements, structures, procedures and functions of Internet governance into the scop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its operational track. Reviewing the tortuous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le of law Internet governance in China, summarizing useful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Internet governance, and reflecting on existing legisl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dilemmas will enable us to build up a rule of law system of online governance with comprehensive norm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ict supervision and strong guarantees. This will be marked b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ill ensure the application of rule of law thinking and the rule of law model in governing, operating, using and safeguarding the Internet, thus achieving sound and orderly Internet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long the path of the rule of law and advanc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ternet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历史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杰 《求是学刊》2004,31(4):71-75
法治国家思想早在 1 8世纪的俄罗斯就萌生了 ,并在 1 9世纪 60年代以后得到迅猛发展 ,到十月革命前后基本成型。俄罗斯所形成的法治国家思想与西方法治思想相比有独特之处。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在形成的时间和实践的发展上与西欧法治相比也有相当差距 ,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及工商社会发展滞后。今天俄罗斯法治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已有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合理预见规则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预见规则是为限制可得利益损失范围而产生的 ,它见诸多国民法典中。我国合同法的预见规则更有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预见规则与主观过错、因果关系既有异曲同工之处 ,又有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钱国君  吴燕霞 《创新》2009,3(9):81-83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文化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性条件。中外法治的实践充分表明,法治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不同的培植、生成模式。如何立足于我国国情、传统与民情,培育出既符合法治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19.
龚向和 《求是学刊》2001,28(4):69-73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工业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行政法治提出了严峻挑战 ,呼唤并必将引起行政法治的全面变革 ,尤其是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 :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与公开化  相似文献   

20.
顺应政党政治法治化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转变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和目标.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依靠党的坚强、正确的领导,这是由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治优势以及我国实现法治的基本的前提、方式和任务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