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欧美日等国受到重创,经济实力不断下降,东北亚区域潜力日益上升,地位不断凸显,影响日益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制约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传统安全风险不断缓解,自然灾害、生态破坏、核能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却日益扩大,并有不断演化成困扰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的趋势。如何在突破区域传统安全羁绊的同时,强化和构筑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合作机制,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深入探讨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状况的同时,着重对黑龙江省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作了详实的综合论证和比较分析,认为黑龙江省要利用在区域合作中的地理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增强经济活力,缩小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以及技术实力等方面的差距,注重东北亚各国在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互补性,寻找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的突破口和着重点: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并迅速开拓日趋紧密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体系,挖掘其双边乃至多边的贸易合作关系继续发展的潜力,密切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巩固和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市场份额;更好地发挥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经济基础雄厚等优势,进一步改善黑龙江省的投资环境,全方位地发展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3.
王玉主 《创新》2010,4(3):8-10
一般的分析都把东北亚合作进而东亚合作进展缓慢归咎于中日对区域合作的主导权之争,其实深层原因还有美国对东亚合作的影响。目前,这种主导权之争已经影响到东亚合作的健康成长。东亚合作的突破需要各方尤其是东北亚各方的共同努力,否则东北亚合作进而东亚合作仍将陷在多重框架竞争中,合作无法推动。  相似文献   

4.
李冰 《社科纵横》2014,(8):65-67
韩国推进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从金泳三、卢泰愚到金大中、卢武铉,再到李明博,阶段不同收效明显不同。凡是强调政治色彩的区域合作理念,其发展容易受到东北亚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很快遇到生存局限;相反,弱化政治分歧、强调和谐共赢的区域合作发展理念往往会得到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响应,生命力旺盛。这说明在东北亚可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体,重点在于地区国家间要以搁置争议,减弱矛盾的态度处理分歧。  相似文献   

5.
依据新制度主义的最新理论进展--"历史制度分析",可以将东北亚区域合作看作是历史进程中各种力量长期演化博弈的结果,是一个包括不同类型合作的内生的制度框架.现有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制度框架由三种不同类型的制度安排组成:自主型、合作型、协调型.  相似文献   

6.
东亚合作的区域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揭开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序幕,ASEAN+3框架下的金融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合作的进程.在经济危机面前,以区域主义替代华盛顿共识下的全球标准,谋划建立地区安全体系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实质.东北亚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次区域,这一地区内部各国间积极的经济、人员交流为推进地区合作创造了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障碍.只有通过民间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达成次区域合作,才能使东亚最终走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和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形势的变化,东北亚国家的合作意识增强,纷纷把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以其地缘战略和经济互补优势,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域和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是,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难点是"两大缺失、两大不同和三大不确定因素",本文提出若干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灾害频发的东北亚地区,推进地区救灾合作机制的建设已成为各国在区域合作领域中的一个议题。通过考察东北亚救灾合作机制在近年来的建设进程和在区域事务实践中的表现,可以看到该机制具有多维度的特点。东北亚救灾合作机制所具有的多维度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机制建设所面临的成员间多元利益考量这一复杂情形的反映。东北亚地区救灾合作的机制建设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在机制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一些有待加强和改善的地方,仍需要各国努力加以健全。  相似文献   

9.
制度的创建需要共有观念作先导,欧洲一体化能获得目前的成就无疑深深地得益于欧洲观念、欧洲区域意识的存在。反观东北亚地区却存在着本地区区域意识的严重缺失。这种缺失与多种因素有关。这种地区认同的缺失不利于东北亚共同价值观、内聚力和相互信赖的形成,也不利于东北亚区域合作向前推进。要推动东北亚合作的发展,必须从重新构建各国的身份认同着手,培养东北亚的区域意识,区域意识的形成对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东北亚区域意识的形成也需要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无论如何这个过程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派归国留学人员重点资助科研项目《2 1世纪的黑龙江与东北亚》一书 ,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郭力的一部新作 ,于 2 0 0 1年 3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蓬勃发展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和实践向纵深发展态势下 ,它是作者长期从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卓有声望的东北亚研究专家、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王胜今研究员为该书作序 ,对该书及作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指出 :“该书是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问题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 ,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 ,对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亚可能是地区合作最为落后的地理区域之一。权力、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冲突,以及传统文化、历史记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观念冲突,使得东北亚诸国在不同议题上结成不同的国家合作或议题合作区块,从而形成一种多重碎片化的格局。碎片化不但使得整体的地区合作难以形成,甚至造成既有合作领域倒退的"坏苹果"效应,因此,对东北亚碎片化的生成与竞争/合作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有助于为碎片化的缓解与治理提供思考路径。东北亚各国应该及早采取措施缓解或消除地区碎片化,从而在未来的全球地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其研究大都集中在与东盟密切联系的地区,例如东北亚(中国、日本和韩国)和"东盟+3"。通过加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从中国—东盟发展历程看,"中国+东盟"合作模式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诸多的契机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徐长文 《创新》2007,1(1):12-16
10+3,即东盟加中国、日本、韩国,是东亚地区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合作机制,集聚了东亚区域合作的主要力量。几年来,经过东亚国家的共同努力,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建立东亚共同体将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俄韩军事技术合作发端于"以武器还债务",可随着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对韩军事技术合作日益成为俄在东北亚地区实现本国政治、经济、外交与安全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不过,俄韩军事技术合作的快速发展也给朝鲜半岛局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对此,中国要有所认识和考量。当前俄韩军事技术合作层次较高、领域广泛、潜力较大,但受美国与朝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外国帮助下,印度的太空事业得到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冷战结束后,印美双方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太空合作成为其支柱之一。印度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太空合作提高大国地位,赶超中国太空发展,提升军事实力。两国太空合作加速了亚洲太空竞赛和太空军备竞赛,使印度战略弹道导弹得到发展,由此加剧南亚紧张局势,形成东亚安全困境,并恶化太空安全局势,增加核战风险。  相似文献   

16.
黄莺  张严冰 《南亚研究》2011,(3):100-115
印度的地区和自身经济发展政策深刻影响了南亚经济合作进程。近20年来,印度对南亚经济合作的重视逐渐超过对政治、安全问题的顾虑。在其积极推动下,南亚经济联系有所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经济融合的整体水平仍不尽如人意,表现出内聚力弱、外向性强的特点。总体而言,印度在地区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印度与南亚其他国家产业基础差距较大,贸易互补性不强;贸易成本较高;南亚其他国家对印度的投资吸引力较弱,以及地区政治、安全因素干扰等。  相似文献   

17.
郭力 《求是学刊》2006,33(4):73-80
文章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1992年以来黑龙江省与韩国的贸易合作进行了客观性的研究。评价了黑龙江省与韩国贸易合作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双方贸易规模小、速度慢的根本原因,在与其他省份的比较中,以国际贸易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推进黑龙江省与韩国贸易合作优化升级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龚克瑜 《创新》2009,3(2):5-9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国际上最大、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分析和比较上述三者的发展背景、历史进程、特点和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如果将东亚经济合作机制作为一个整体与上述三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东亚经济合作的机制化程度明显落后,建设东亚经济合作机制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农业合作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燕 《学术交流》2004,(10):63-67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东北三省区位和基础设施具有整体性,是一个统一的地理单元,地缘关系比较紧密,这就决定了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协调发展、合理取舍,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构造区域经济优势,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以取得最佳效益。因此,东北农业选择区域化合作发展模式,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