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曹敏  谢明 《唐都学刊》2008,24(1):96-99
陕甘宁边区时期,毛泽东在指导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不仅确定了以农业为第一位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还提出和制定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各项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不仅对支持抗战胜利,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振清 《学术交流》2002,4(5):31-35
公民政治社会化的目标是制定公民政治社会化措施的依据 ,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需要公民政治社会化作为基础保证。在我国的社会变革中 ,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变动迫切要求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 ,以往在静态环境中所形成的公民政治社会化结果受到了动态变革的挑战 ,这就需要明确的公民政治社会化目标作为指导 ,加强对作为政治稳定思想基础的政治文化的传播和建设 ,协调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 ,培养我国公民正确的政治态度 ,塑造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维护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3.
制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基本动因第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经济建设是我国最重要建设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国也一直经济的发展和转变上不懈努力,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因此,本文将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目标模式、困难和途径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家庭文化的内涵及建设的重要意义家庭文化,不仅仅指家庭文化生活、文化环境以及每个成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所谓家庭文化,主要是指整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家庭管理、道德水平、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室内环境及生活方式等等。搞好家庭文化建设,让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稳定与文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改革的深化与开放的扩大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仲裁制度,在30余年的实践中,已日益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仲裁制度毕竟还很年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讨和总结,尤其是需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建设的新形势和加强法制建设的新特点,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仲裁制度。一、制定仲裁法,提高经济仲裁的法律地位经济仲裁,是我国解决国内法人之间、法人与公民之间、有关公民之间,以及解决我国法人与外国法人和公民之间,外国法人之间有关经济争议的法律制度之一,也是我国采用法律、行政和经济办法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之一。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于保证对外开放,促进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海洋航运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对于维护我国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这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全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具体目标,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跨世纪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经过了20年改革,我国的农村发展已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后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引导广大农民进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我国九亿农民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世纪,为农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在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是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而制定的指导今后经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实践经  相似文献   

9.
美学的实践转向在现代实践转向到后现代实践转向的发展过程中,遵循着"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文化现代性"的内在逻辑。20世纪后半期的文化转向使得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及其产品的精英化和大众化界限模糊,失去了深度性而平面化,消解了形而上学性;同时,文化转向使得审美活动和艺术生产的主要方式——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大众化、消费化、休闲化以审美方式和艺术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着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践转向的文化转向应该以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方向,以新颖创意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贯串十六大报告的一个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 ,是以对国情的深刻认识、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对趋势的准确把握为依据的。其中两个判断至关重要 :一是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应当紧紧抓住 ,可以大有作为。历史地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十三大”作出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五大”制定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1.
张天社 《唐都学刊》2002,18(2):19-22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两步走的设想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实现了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的转移 ,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提出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政策 ,使我国真正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 ,绘制了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蓝图 ,推进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和关注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社区新居民的精神层面上,从审美文化特别是审美心理的角度,对由村民变为市民的新居民的文化消费进行实际情况的调研,是透视我国城乡文化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别,整合我国城乡文化的一个最好的窗口。调研结果表明:新居民在文化消费的行为中,折射出"短暂审美空白"、"不即不离"的审美心理距离、"陌生化的审美倾向"、审美欣赏结构单一化、审美定势的恶性循环、以"实用"为尺度的审美判断、对高雅文化的审美需求和期待、偏向于旅游的审美倾向、审美滞后和容易满足的一系列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私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曾经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新中国建立初期,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遵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国家采取了鼓励其经营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的方针。执行这一方针的结果,曾经使得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在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中,在安置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中,都起了有益的作用。1953年以后,由于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对城乡个体经济采取过…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一直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小农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又过着缺少竞争吃“大锅饭”的日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总的来说是平等的,利益差别不大,因而社会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增长平均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结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收入水平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差别因…  相似文献   

15.
过去40年我国在建设开放经济中主动构建适应开放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规则体系,持续提升参与开放经济发展、 合作与竞争的能力,积极有为履行开放经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当前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面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政治格局调整冲击、 开放经济治理能力学习"天花板效应"以及全球长期停滞风险限制宏观调控有效性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必须加快从适应规则到参与制定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规则的转变,提高适应开放经济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及优化财政、 货币与汇率政策调控并加强全球宏观调控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审美文化研究只有从理论走向实践,才有广阔的天地和旺盛的生命力,为此,既要探讨审美文化的理论建构问题,又要从人类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角度剖析审美文化的意义和特点,还要对教育、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审美文化作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审美文化的社会作用和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苏联提出审美文化这个概念,大约是在30年以前。最早开始研究审美文化的是苏联科学院院士A.叶果罗夫和美学家B.K.斯卡捷尔希科夫。叶果罗夫在《艺术与社会生活》(1959)一书中提到审美文化的概念时指出,研究审美文化主要是为了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运用“美的标准和原则”,“它(审美文化)不仅要求我们善于在生活和艺术中发现、理解和评价美,而且要求遵循美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实践活动”。B.斯卡捷尔希科夫在他的专著《共产主义建设时期苏联审美文化发展理论问题》(1965)中,所持的也是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朱乃成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许多新课题。这里,我结合自身...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难点不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而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不在于城市 ,而在于农村。西部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关系到边疆的稳定 ,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建设的思考     
黄莎莉 《社会工作》2009,(21):33-33
社区建设在我国还是一件新生事物,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把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给社区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区建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