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社会学受知识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和人种志方法论的影响,把研究重心转向学校知识(课程)方面,形成教育社会学的新方向,课程社会学(The soiology of curriculum)应运而生。其实,早在50—6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对课程就有了一些研究,只不过局限在宏观层次上,着重探讨课程与学生社会化的关系。而新教育社会学则首次立足于微观层次,从课程系统内部(知识的选择、分配、传递、评价等)入手进行社会学分析。其后的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试图整合宏观与微观研究,探讨课程所蕴含的意识形态问题。本文拟就后两种理论流派,结合其代表人物,对当代西方课程社会学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研究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各领域与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我国社会学健康发展必须恰当认识和处理的问题。从目前学术界发表的意见来看,尚有一些问题有待探讨和澄清。一、社会学研究领域与层次的划分关于社会学的内部结构,常见的划分有一般理论与具体理论、基本理论与专门理论、普通社会学与部门(分科)社会学、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等。这些表述在概念的使用上虽各有不同,但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方法:按研究领域划分和按抽象层次划分。这两种划分方法在使用中常常被混淆,但其实是有原则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郑莉 《学术交流》2004,(1):108-113
理论界通常将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与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看做是有着共同理论渊源的两个流派。即认为它们都是在对古典经济学思想加以吸收改造的基础上构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又都是以经济学的方式来解释非经济领域的社会现象。因此,从较宽泛的视角来说,它们都属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流派,注重研究人类的外显行为,而不去探究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倾向。但深入到他们的理论文本中来,我们发现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分歧。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比较,不难透视出社会学理论长期以来对微观人际互动和宏观社会结构的联结所做出的努力探索及社会学随着时代发展对研究主题的变换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1987,(1)
由来自上海机关、团体、高校、科研等单位的部分青年理论、实际工作者发起的上海青年社会学者沙龙于1986年10月9日正式成立,该学术团体围绕着“社会变革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讨论了社会学的现状及前景、社会结构、时代精神、城市居民对体改的反映、韦伯社会学对现时代青年工作社会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及离婚观念等问题,提出了几个主要论点:1.面对社会变革的现实,社会学必须实现新的转折。研究重点必须实现由微观向宏观的战略转变;研究范围必须由应用到理论的全面发展;研究方法必须从各自为政的分散研究,走向集思广益的群体研究。2.当前我国社会学应确立三大课题:社会发展的系统模型;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社会发展的决策模式。社会学必须参与变革,参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地理解和说明社会现象的学问,是关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集体或社会的研究.社会学关注的范围很广,从人类的自我发展或人格的形成等微观方面,到各种社会制度或全球性的社会变动等宏观方面,其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分析探索更加美好的社会前景.但是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和概念来看,女性是被忽略的.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男性的生活或经验,男性成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女性在研究对象中被排斥或者低估.因此,在社会学中,较多体现男性生活的概念、方法和理论比较多见,并被视为对人类行为的普遍性说明.对此,女性社会学家多蒙西·史密斯称,社会学是关于男性的、由男性研究的、为男性服务的学问.  相似文献   

6.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用句大白话来讲,它要研究人的所有活动。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人到群体作为人的个体活动来讲,基本上可分为二部分,一是自由的日常生活,二是刻板的集体生活这种集体生活,占据着人的生活经历的重要位置。这里姑且把它称为人的第二“活动场”而《产业社会学》其实就是以社会学的名义来窥视人的第二“活动场”的一门学科最近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产业社会学》(日),对我们了解这门学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产业社会学是一门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学科,但是在此以前,有许多著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麦克·布洛维的学术实践与思想在中国社会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然而,其学术思想容易给刚刚接触的人一种割裂感,尤其是他从马克思主义旨趣到公共社会学旨趣的转向让人费解.按其智识形成历程,布洛维的学术成果可以划分为四部分,即作为"学术工人"的工厂民族志实践、反思性科学方法论总结、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作为"传道者"对公共社会学的提出与推广.布洛维的研究旨趣发生过两次转向,其一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分析层次的微观--宏观转向;其二是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向.贯穿布洛维学术历程始终的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关怀.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基点,反思性民族志是方法,实在的乌托邦则是方案,这些最终又统合于公共社会学所希冀的社会学家对于激进社会变迁的推动.从"学术工人"到"传道者",布洛维艰苦却成果卓著的田野研究与在世界各地推广公共社会学的努力使人钦佩,这也正是我们所有社会学从业者实践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原因剖析——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学的“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分析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的宏观支持系统(国家支持子系统)、中观支持系统(群体支持子系统)、微观支持系统(个体支持子系统)的缺陷,再从社会支持的性质角度分析了支持现状的不足。重点分析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关系,提出通过完善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西方课程社会学研究,在80年代以后尽管有衰退之势,但还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课程改革及课程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研究得以双向深入开展;研究的阵容、地域、规模以及内容都有所发展;课程社会学研究上的"制度性区分"正在得到弥合.  相似文献   

11.
The dualism of knowledge and values as well as of the objective and the subjective views has accompanied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from its inception and presents a particular dilemma for the link between academia and practice. It is either that academia is split off from the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or that these two fields of professional activity merge into each other. Either of these solutions impoverishes the profession. The key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lemma as well as its resolution rests with the particular ontological definitions adhered to by the profession. It is proposed that by fostering the moral ontology the dualism inherent in the nature of the profession may enrich it and a fruitful link between academia and the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will evolve. The arguments presented as well as the resolution proposed are illustrated by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empirical studi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area of the parent-infant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2.
高云球 《求是学刊》2006,33(2):49-53
20世纪后半叶哲学的后现代化运动风起云涌。人们对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后现代思潮赞赏有加,却忽略了以肯定形式出现的过程哲学对后现代化运动的特殊贡献。后现代主义以颠覆传统形而上学为己任,单子论与二元论是其两块基石。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关系实在论、事件本体论和内在价值论建构起来,这正是对单子论和二元论的有力批判。过程哲学在后现代运动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orm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of India and Sri Lanka. While many of the social,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differ markedly between the countri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challenges, and reform directions are quite similar. Thus, the provident fund organizations in both countries need to modernize and benchmark their governance, operations, and investment policies. The dualism in their systems, which has resulted in relatively generous non–contributory pensions being provided to civil servants, also needs to be addressed. This dualism and the fiscal unsustainability of current civil service pension arrangements lend urgency to reforms in this area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 prospects for voluntary tax–advantaged private sector schemes are encouraging, particularly in India. The conditions for reforms are more favourable now owing to hopeful signs of an end to longstanding conflict in Sri Lanka, and decade–long experience with financial sector reforms in India.  相似文献   

14.
文正邦  柯姗 《求是学刊》2006,33(1):78-84
宪政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类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结晶。回顾宪政的历史发展过程,宪政的思想渊源是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宪政的制度构建离不开民主、法治和人权理论及实践;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二元分立对宪政理念及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从法哲学的视角出发,以上问题分别构成了宪政发展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特别是从法哲学角度的分析,能够为宪政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赵万里  赵超 《社会》2012,32(2):33-50
知识社会学思想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理解他的整个社会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线索。布迪厄借用现象学概念,对知识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重新诠释,并为当代知识社会学的解释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认为,布迪厄对知识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借鉴现象学认识论,将人类的思维原则述作“生成图式”或“信念”,用二重性表述替代了认知范畴与社会范畴的二元对立;第二,通过对“实践知识”与“科学(含社会学)知识”遵循的相异逻辑进行说明,探讨了客观真知的生成所倚赖的具体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处干极为重要的地位.杜威发现,审美因素在元经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种指引作用,它使经验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张力,发展成为具有开启性的艺术经验,这种经验已经不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而是涉及了人类生存实践的维度.杜威的审美经验论因此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论案臼,使审美的超越性与日常经验、生活实践重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及其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欧共体、美洲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协定和跨国公司体现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由私有化进程和打破区域垄断的自由主义经济目标推动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之中经济和经济学成了世界的结构信息。经济学的两个预设———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和人的世界———非人世界的二元论是全球经济的深层理论基石。经济人的实践活动造成贫富不均 ,二元论把人溺爱成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的动物。人类应该冷静思索这一新的世界形势 ,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林 《求是学刊》2005,32(4):35-40
自笛卡尔以来,心物关系就成为唯理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涉到二元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本体论立场,而且与唯理论的认识论原则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梳理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在该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揭示出唯理论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9.
张绍斌 《南亚研究》2010,(1):111-124
《薄伽梵歌》是印度教宗教哲学的圣典,数论和瑜伽是其核心内容;《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原人”和“道”在这两部经典中是核心概念。本文概括和确定两个概念的丰富内涵,并从本体论性质、本体论的意义及相关的人生论三个角度对两个概念和各自所属思想体系进行比较。所探索的问题和结论,有助于开拓《道德经》文本解读的空间,对进一步揭示以中印古代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内在特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身体现象学及其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求是学刊》2007,34(5):99-103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从研究身体入手挑战二元对立的世界观,揭示出身体与意识、人与世界彼此渗透纠缠的真实存在面貌,强调体验的重要性,主张优秀的艺术应当展现人和世界互相交流渗透的过程。以上理论为生态美学向本体论研究层面的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克服现代人的精神生态与艺术生态失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