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工潮"对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森 《社会》2001,(7):4-6
“民工潮”对中国的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到底起着什么作用?文章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指出 ,由于“民工潮”这种机制的存在 ,导致中国的东部地区能够获得近乎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 ,从而使中国的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迟迟不能向中西部转移 ,既影响了中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 ,也延误了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 ,由于中西部还无偿地为东部地区承担了大量劳动力的培训成本。因此 ,在中国既定的经济发展背景下 ,“民工潮”的机制对东西部地区的相对发展差距的影响消极面大于积极面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西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带的经济增长越来越趋于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正在不断扩大。这种东西差距的扩大是地理区位的影响、资金投入的增长、产业结构效应、投入产出效果因素、地区发展战略的取向和政府政策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家在投资分配和政策投入方面实行的东倾政策,无疑在较大程度上加剧了东西差距扩大的趋势。然而,我们也没有理由把近年来东西差距的扩大简单地看成是国家实行东倾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也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看,目前是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转型产业的要求,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内生动力已经形成;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与中西部地区政府都出台了鼓励产业转移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广东和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省区内地区间转移不同,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向江西、安徽与河南等相邻的中西部省区转移发展.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分离式转移与集群式转移成效最为明显,困难主要来自转出地政府与企业对产业转移心存疑虑,转入地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有待改善.从产业转移区域看,与浙江毗邻的江西、安徽等省区与浙江经济互补,交通相连,有 利于浙江产业延伸与转移发展.浙江各地政府需要抓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推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凭借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优越的地理区位,率先发展知识经济,可以带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而且东部地区在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知识化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及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初步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基本条件.因此,东部地区应加大力度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建设区域知识技术创新系统、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以率先发展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5.
盖翊中 《探求》2002,(Z1):76-77
一、加快东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各个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不平衡。历史上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 ,北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古时期以后 ,由于大量人口的南迁 ,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而中西部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 ,邓小平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拨乱反正 ,重新审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国际形势 ,认真总结历史…  相似文献   

6.
资本稀缺是制约中西部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 ,有效引进国外资金 ,对顺利实现中西部大开发至关重要。日本是对华投资大国 ,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对我国东部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西部开发中 ,引进日资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应体现后发效应 ,即借鉴东部地区开发经验 ,追求高起点、高成功率。  一、日本企业对东部地区直接投资特点  分析二十年来日本企业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投资发现 ,日本在管理组织与决策、投资心理与行为以及选择投资伙伴等方面 ,有着与欧美明显不同的特点。   (一 )日本企业的管理组织与决策特点。为…  相似文献   

7.
战略西移两个根本转变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张志军从“九五”开始,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这表明,促进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已经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战略...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在对种粮农户实施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的过程中,出现了支持粮食补偿的财政结构不合理,粮食利益补偿的方式和标准执行难度大,缺乏双向驱动机制和相关支持政策等问题。为实现黑龙江省粮食增产,种粮农户增收,应建立适合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动态补偿机制。然而,要同时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多重目标,需要通过将粮食动态补偿机制法制化,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补贴倾斜额度和优惠政策,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互助共赢模式和健全支持补偿机制运行的投融资体系等途径为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动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本文在国内学者研究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经济发展潜力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潜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潜力次之,北部生态功能区域潜力最弱,研究结果为科学分析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业已提上国家的重要议程。然而,在中国日益走向市场化制度背景下,政府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成为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陈耀博士的新著《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对此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研究。该书是迄今系统而深入研究我国中西部发展政策的第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分布严重失衡.为了引导外资向中部和西部流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然而这些措施的收效甚微.究竟什么才是吸引外资在选择投资区住时的决定性因素?运用FGLS、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对全国30个省11个年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是市场规模、工资水平、劳动力素质以及基础设施成为吸引FDI的关键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侯玲 《社会工作》2008,(2):59-62
区域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这种不平衡过大,将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中国无论从何种层面衡量,区域差距和区域发展的失衡都是不容乐观的现实。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各地区一直将发展差距主要是指涉地区间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而忽视了地区之间越来越大的社会差距。本文重点比较了东部、中部、西部间的地带性的社会差距,认为要改变当前区域差距失衡严重的状况,政府要改变观念,实现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非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黑龙江省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乏力、城镇密度小、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原因,使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缓慢。坚持城乡统筹,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科学规划,加快小城镇发展,建立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制,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实施城镇化发展的宏伟战略。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一段时期是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有效释放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潜力.在明确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经济发展潜力释放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性是经济发展潜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非平衡性是经济发展潜力释放的保证;非线性是经济发展潜力释放的动力;涨落是经济发展潜力有效释放的核心.促进经济发展潜力有效释放的途径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以及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加快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与有关国家、地区政府普遍建立的扶植中小企业政策体系与保障体系是分不开的。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黑龙江省在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上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新模式即"伞"型模式作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战略升级的突破口,把扩大贸易合作和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探索性地提出了以两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为主体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模式,形成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尽快振兴和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进而实现中俄区域合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经过80年代的填补短缺阶段和90年代初的外部规模经济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方式转换和梯度转移中,由于资本与劳动的比较利益格局的变化,先发展的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正遇到“资本代替劳动”和“技术创新”的挑战,而中西部后发展地区已具有重建劳动密集行业中心市场的大好机会。因此,就全局而言,乡镇企业的政策应反映这一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均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在整体大发展的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特别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也拉大了发展差距,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科学地认识发展中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变动、冲突与协调张道根本文实证描述了我国不同地区、主要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别演进变动的基本轨迹和特征,剖析了引致这种变化的深层成因。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开过程的经济效应展开多角度分析,肯定了其正效应远大于负...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西部乡镇企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林双成“八五”以来,中西部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却存在着较大差距。整个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产值只及浙江一个省的规模。笔者认为,中西部乡镇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匮乏及其教育培训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