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9月23日至26日,由地处海峡两岸的西北大学与淡江大学联合主办,两校文学院共同承办的“海峡两岸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淡江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西北师大、新疆师大、陕西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内蒙古图书馆等海峡两岸3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出版机构、古籍整理与图书情报单位以及南美洲巴西的国际意识高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格教授 (195 2 .12— ) ,浙江义乌人。 1981年毕业于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文学硕士学位。初服务于华东师大图书馆。 1986年调入复旦大学图书馆。 1994年晋升为研究馆员。 1996年起任本校古籍所兼职教授 ,1999年起任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2 0 0 0年起任本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现任本校图书馆古籍部主任 ,并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编译委员会委员 ,中国索引学会理事 ,《辞海》分科主编、《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主编等职。吴格教授长期从事图书馆古籍工作 ,对古籍的版本鉴定、目录编制、文献利用等积有经验 ,同…  相似文献   

3.
李士彪教授     
1966年6月生,山东滕州人。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导师。1989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6月获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获山东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并获得国家颁发的博士后证书。2004年6月至今在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任教。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代文献学的流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自古以来即重视文献及其整理 ,古典文献学渊源流长。学术界关于“校雠学即文献学”之论并不全面 ,校雠学和目录学都是古代的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有校雠文献学、目录文献学、广校雠文献学三大流派 ,三派均来源于孔子的整理典籍 ,至汉开始分流。校雠文献学注重文献的甄别与整理 ,以校勘为中心 ;目录文献学注重收集与整理、揭示与利用 ,以目录为中心 ;广校雠文献学重视文献的阐释与整理、编纂 ,以学科为中心 ,目录、校勘、版本只是其工具。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体是文献整理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是古典文献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关于古籍数字化理论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籍数字化属于古籍整理的范畴,代表着古籍整理的未来方向。古籍数字化研究中存在着古籍整理学界参与少,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特点。构建古籍数字化系统理论可以为古籍数字化出版提供基础理论,开拓古籍整理和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新视野,为文史研究者提供新思维和新工具。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深入发展 ,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成长 ,2 0 0 3年 11月 2 6日 ,武汉大学社科部、武汉大学出版社和武汉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首发式暨研讨会” ,来自台湾中央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 4 0名专家学者就“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的出版发行及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作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成果的“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 (以下简称“丛书”)的出版发行是本次研讨会关注的焦点。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丛书…  相似文献   

7.
郑鹤声、郑鹤春与张舜徽先生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二郑的代表之作《中国文献学概要》与张先生的鼎力之著《中国文献学》已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两部著述各具特色。从古典文献学的建构体系、系统总结方面加以比较,以明其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论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的交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献学历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专家群体的划疆而治和学科归属的游移不定 ,不利于文献学学科的健全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的相异和相通之处 ,论证了两者交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对构建“大文献学”体系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济大新秀     
张兵男,山东宁阳人,博士,副教授,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理事。1999年至2002年,在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获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吴孟复《古籍整理研究通论》的评介,肯定了吴孟复在本世纪文献学研究中的地位、成就及其论的意义、价值;并揭示了吴孟复文献学实践“阅读、研究、整理、教学”四位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是在作为传播学分支之一的学术传播研究尚属空白、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成果极少见的学术背景上展开,该研究从传播学立场出发,以传播学方法体系为指导,以传播学的理论模式与基本概念为依托,对传统文献学的辨伪、考据、校勘和传、疏、注、集解、索隐,以及辑佚与备份等基本内容与方法进行考察,描述说明了它们在古典文献学术传播中分别体现出的控制失真、扩大源信息与转播、中继传播与保护信息等功能;揭示了古典文献序跋作为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特定媒介而具有的增强传播效果或扩大传播范围的价值;阐述了家学与师传这组与传统文献学密切相关的古代教育形式所造成的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两种特定类型——垂直型与放射型。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文献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叉,刷新了今人的“文献学”观念,为文献学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从而拓宽了传统文献学领域,深化了文献学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12.
《〈儒藏〉编纂与研究》项目自2004年全面启动以来,今年9月已出版了《论语集解》等五种,应该说进展还是很顺利的。关于这一项目的价值和意义,在编委会下发的《儒藏工程工作手册》中已经论证得很充分了。据我的理解,此项目实际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儒藏》的编纂,一是《儒藏》与儒学的研究。就前一部分来说,这个项目实质上是一个大型的古籍整理工程。有人喜欢把编纂《儒藏》与古代纂修大型丛书或类书等相提并论。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曾经有过多次大规模整理、汇编文献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艺文类聚》是古代一部百科性质的大型类书.它保存了唐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开创了“事”与“文”相结合编辑体制,采录文献详实广泛,结构安排灵活多样,寓观点于采录之中等特点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古籍整理和类书编辑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是山东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1987年设立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有博士学位者20人。本学科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出任古典文献学科全国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古典文献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和整理,从而形成的一门学问,就是文献学.在我国文献产生很早而文献学一词的出现却比较迟,这是因为先秦时期的文献研究,本来就处在萌芽阶段;汉代以来,从事研究和整理文献的工作实践,或者被称作“校雠”,或者被称作“国学研究”“整理国故”等等,从来没有得到正名.文献学的名词近代才出现,它既不同于历史上的“经学”“朴学”,也不同于“考古学”“语言文学”,它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纽约市立大学历史学系、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和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于2 0 0 4年4月8日至1 0日在复旦大学联袂举办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史学和比较历史思想”学术研讨会,围绕着历史是什么,历史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立场的历史编撰,民族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17.
2 0 0 2年 5月 2 0日至 2 5日 ,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召开 ,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文献整理及考辨成果 ;二是理论探讨、文体及作家作品研究 ;三是关于E时代的古籍整理与研究。会议取得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古典文献学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前贤在从事文献整理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方法.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只是限于汉文文献,而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字文献很少涉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文献的整理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民族文字文献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对古典文献学形成挑战,要求发展、完善既有的范式.民族文献从形态学、目录学、注释学等方面丰富了古典文献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的“学问化”,与类书的编纂及类书编纂中形成的“类”的观念是密切相关的;通过类书的编纂,以及“类”的观念的渗透,古典诗歌的“学问化”才得以实现。所谓“类”的观念,其实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相似材料的模拟与联想、对接;二是类聚群分,分门别类。这种“类”的观念,贯穿在类书编纂者抄书和分类的活动中,成为古典诗歌“学问化”的运作机制。首先,文人们通过编纂类书来裒集“诗材”,积累典故和辞藻,丰富自己创作的“语料库”,从而将一定时间内诗人所采用的语汇固定化、模式化;其次,类书的编纂者为了方便文人创作诗歌时使用,将采集来的语料以属对、联缀的方式加以编排,反过来完善了诗歌的形式美学,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形式主义倾向;最后,类书的编纂者在“引譬连类”思维的指引下,将纷繁的物象组织成一个庞大的象征符号网络,从而完善了诗歌的象征美学,也促进了诗歌的类型化创作。  相似文献   

20.
“郑”“张”中国文献学著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鹤声、郑鹤春与张舜徽先生在中国古其文献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二郑的代表之作<中国文献学概要>与张先生的鼎力之著<中国文献学>已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两部著述各具特色.从古其文献学的建构体系、系统总结方面加以比较,以明其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