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辛亥时期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近代思想家最初用功利的态度理解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但却导致了对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精髓是思想家对于平等、民权的认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为近代思想家接受西方近代民主的价值观念,提供了理论的基点。受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影响,近代思想家对于民主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识。  相似文献   

2.
刘阳 《理论界》2009,(2):118-121
戊戌时期,为挽救中国农业和扭转外贸逆差,有识之士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其主要观点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主张推动了清廷农业上的革新,从而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4.
戊戌时期清政府开放言禁 ,允许民间自由办报 ,然而随着戊戌政变的发生 ,这一政策也告夭折 ,清政府开始大肆查禁维新派报刊 ,这一起一落的反复 ,标志着清政府报业政策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以变官制开始,又以变官制失败而告终,所以与其说是变法,还不如说是行政改革.这场改革由康有为倡言设计、光绪帝付诸实践,不仅在精简国家机构、变革人事制度、修订行政法规等除旧方面有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而且在新式行政机构设置、简化行政手续等布新方面也有别开生面的具体办法,可以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改革.然而,改革是外力催逼的结果,急迫、张皇而失去了从容,最终以悲剧性结局收场.透视这场超前、激进的改革,则不能不引起反思,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教训.如今行政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探讨戊戌时期的行政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湘报》作为湖南第一家近代日报,是湖南戊戌维新运动不断高涨的产物。《湘报》报人不仅在理论上对缠足恶俗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和犀利的批判,还在实践中支持创办湖南不缠足会,使湖南的不缠足运动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7.
刘国军 《北方论丛》2012,(3):98-10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危机,其主要体现就是西方宗教文化的大举进入,极大地动摇了儒教在中国的正统地位。围绕如何处理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尤其是儒教的关系问题,戊戌前后中国士大夫提出了取代论、融合论和并存论等应对方案,特别是提出了保教主张。保教主张的提出虽有其深刻的原因并被很多士大夫认同,但由于存在诸多局限,很快衰微,进入20世纪初年被佛教复兴和存学主张逐渐取而代之,文化民族主义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论古代"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女学是妇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代妇女教育中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论述了女子的社会角色与女学的关系,然后根据女学群书的内容探讨了女学书籍由针对女性局部到全体的发展进程,最后指出了女学书籍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互动关系,从而就如何正确地对待其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对维新思潮影响较大的中国传统经世思想家是王船山。船山思想中的道器论、变法观、进化论、历史论和民族观等 ,都对戊戌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社团的整体特征--从与戊戌学会之比较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社团林立,异彩纷呈。种历史景观决不是偶发的现象,而是中国人积郁已久的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迸发的结果,也是人们要求社会变革的政治动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这种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继戊戌学会高潮之后的又一次社团活动的高峰。然而,由于时代和思想文化氛围的不同,使五四社团在其思想宗旨、成员成分、活动内容等方面,都显示出与戊戌学会之不同,表现出自己独有的风貌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戊戌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戊戌变法运动作为一种思潮与洋务运动有根本性区别。前者鼓吹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君主立宪,这是资产阶级民主的特定内容。而洋务运动却毫不涉及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其宗旨在于“练兵”,对资本主义立国之本的各种创造,则闇无所知。在经济上,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认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他们陆续开设一批新式企业,采用机器生产,引进近代技术,实行雇佣劳动,但数量少,规模小,产品很多不纳入流通,封建国家机器直接掌握这些企业的所有权、分配权,因此,它们还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时,处处仰仗外国的鼻息,封建买办性极其浓厚。企业内部,等级制度取代了大生产内部的有机联系,权力和行政手段压倒了科技知识的权威,封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戊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晚清政治格局中大太后和小皇帝的架构,是导致变法失败的最关键的问题;维新派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操作者一身二任的角色冲突,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阻碍;维新派对洋务派的策略有误,未能妥协利用;戊戌年间百姓的排外意向,为变法造成恶劣的环境;士大夫阶层心态不正常,存在找捷径、求速成、急功近利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戊戌时期妇女启蒙的中心是"废缠足"和"兴女学"。首先,以明清之际至晚清的各种反缠足话语为对象,考察在外来文化的挤压下,民族主义主题在启蒙思想中的凸显。其次,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妇女启蒙思想在民族主义话语中的变奏;最后,考察戊戌时期"兴女学"的思想源流。通过考察,可以认为,戊戌妇女启蒙是将妇女纳入民族国家话语的重要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4.
覃婷婷 《理论界》2010,(12):116-117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救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十分关注女子教育问题,尤其把兴女学作为改善社会和家庭的关键和突破口。在他看来,女子接受教育后,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尽管在梁启超兴女学的主张及其实践中还存在着某些缺陷,但是他为中国近代女学的兴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维新派组织的戊戌学会担负着社会学术和社会政治双重功能。它的产生 ,既是清末社会现实实践需要 ,也是受近代西方文明启示的结果 ,当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从性质和作用上分析 ,戊戌学会既是 1 9世纪末抵抗西方列强侵略活动和改造中国政治运动的制度性工具 ,也是 1 9世纪末中国基本学术思想、一般生活方式或社会风俗的革新改良运动的制度性工具。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女学与日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日本对中国官方女学思想的启蒙、日本教习对中国女学的扶植以及日本对中国留学生男女平等观念的促成诸方面 ,探讨日本对近代中国女学的影响。文章认为 ,日本以中西间桥梁的角色 ,直接影响着中国女子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从而使中国近代女学带有浓重的日本色彩。  相似文献   

17.
秋瑾北京时期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瑾作为晚清女界的先觉者,其思想有一个随着时代思潮而演进的过程。1902年前后的北京之旅,是秋瑾女性独立意识萌生的一大契机。在京期间,她得以结交众多新派人物,获读各种新书刊,思想迅速趋向新湖和进步。北京时期的秋瑾,认识已达到争取妇女解放的高度,其实行手段是推广女学,以获取女性自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期,女学和女权作为备受热议的话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那么从两者的关系来说,到底是女学优先还是女权优先?论争双方围绕谁先谁后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以复女权必以教育为预备为结果结束了论争。这场论争不仅促进了澄清了认识,明确了目标,而且促进了妇女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杨剑利 《中州学刊》2006,3(3):179-182
清末民初的社会制度变革中,收效最大的当属教育领域,其中尤以女学最为突出。清末民初女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女学的兴起是因强国保种的需要,而非出于女性自身发展的需要,偏离了教育的初衷,从而限制了女性获得与男性均等的教育机会,也造成了清末民初女学缓慢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邱若宏 《天府新论》2006,1(5):119-124
辛亥革命时期的科学思潮包含着多重轨迹:一是揭橥“科学救国”旗帜,颂扬科学伟大功能;二是提倡科技教育,主张推广实用技艺;三是宣传科学常识和无神论思想,反对宗教迷信和愚昧;四是以科学公理推导革命,强调革命为求公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