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这里,是中国惟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这里,享有"中国旅游的缩微盆景"之美誉。这里,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沙坡头,贺兰山横亘黄河之阴,腾格里沙漠连绵黄河之阳,一水中分,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作为世界奇观向全球推出。这里,曾留下过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踏破贺兰山缺"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等不朽诗篇……这里,正逐渐成为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和中国"向西看"的契合点,着力打造"中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自古推行以礼治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记》中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服装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呈现,是礼制的重要载体。《左传》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充分说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服制辅佐国家治理、引领礼仪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1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海外南经》开头的这段话,实为整个海经的前言。这段话分两部分:"地之所载"至"要之以太岁"为一部分,"神灵所生"至"唯圣人能通其道"为一部分。前一部分被《淮南子·墬形》引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西周春秋时期"四夷"之夷、蛮、戎、狄与"四方"之东、南、西、北搭配结合的演进历程,探讨了"四夷"、"四方"间的搭配结合与"五方之民"格局形成的渊源关系。《礼记·王制》提出的中国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五方之民"格局,是战国人关于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的理想与展望;而司马迁《史记》所构建的秦汉国家民族地理格局,才是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观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5.
江枫  鸿雁 《民族论坛》2004,(1):40-42
刘媛媛艺术档案刘媛媛出生云南苗家,在新疆长大,师承著名音乐家金铁林、郭淑珍,被称为继彭丽媛、宋祖英之后的新一代主旋律歌手。199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声乐系,同年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是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青联委员。1999年,歌曲《五星红旗》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流行歌曲榜评委特别奖”。2000年,歌曲《五星红旗》获中国原创音乐“艺术歌曲大奖”。2000年,演唱歌曲《共享和平》受到一致好评,获得金牌,同时被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称号。2001年,《五星红旗》MTV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杯”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科学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一些西方国家已经逐步进入后工业时期.生产力结构的骤变给一些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逐渐呈现出一种后现代的文化氛围.自此以后,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被正名.本文将以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作为研究主题,探讨《万有引力之虹》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际文化遗产法这一领域的兴起并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文章提出非遗保护的国际标准问题,即"人权""相互尊重"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因应非遗传承以人为依托的特点,这三项国际标准之于非遗保护的意义分别指向人的本体、人际关系和代际关系.《非遗公约》丰富的国家实践已表明,尊重人权是公约各项原则的根本,相互尊重是具有根本性地位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非遗保护工作的行动目标."十四五"规划已将非遗保护列为我国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适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十年以及《非遗公约》生效十五年,重视《非遗公约》的解释问题并使之与我国法律进一步对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践 《中国藏学》2016,(4):24-33
本文是解读过去发表的吐蕃文献中之古词语内涵,这些典型语词,《藏汉大辞典》中未被收入,或者,即使辞典收入此语词,也不是吐蕃文献中之古词,二者只是同形字而已,如■■,《藏汉大辞典》中为"主义",但在吐蕃文献中作"为首者"解。本文所述之某些古词之汉意,有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的古文献中已有定论,只因《吐蕃古藏文辞典》迟迟未能问世,致使研究者没能利用前人成果,造成二次误译,故不揣浅陋,将典型古词语梳理一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年杂志》办刊之初,其页边曾被此时"唯一的编纂者"陈独秀插入过大量包含时间焦虑的,在"启蒙-救亡"动机矛盾体的追求向度中,对青年进行伦理、行止规训的格言。这些历来被忽视的零碎语句,实际上是未受文化生产-消费背景中之其他力量杂染的,具有独特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的编纂空间,也可以体现陈独秀个人同期"改观思想"意图,力求唤起"闲坐者"的"自觉心"与"爱国心",并使接受对象达到"宇宙间实在的真理和吾人心坎里的信仰"相契合之效果的良苦用心。而透过这些格言我们可以把捏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青年》文学者所欲推广的先验价值范畴,和一种在对国民性悲观认识中的、对"我们的文化"在"救亡"语境中之不自信的"文明"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断魂枪》是老舍的名篇,对这篇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民族文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再次走进作品的文本世界,从核心文字"魂"入手,《断魂枪》在一个小故事中展现了人之魂、枪之魂和文化之魂,围绕"魂"串起昨日的生存之魂、今日的精神之魂和明日的文化之魂的故事与思考,写出了"魂"断裂的现实与无奈.《断魂枪》向我们展示的是一...  相似文献   

11.
陈践 《中国藏学》2016,(3):5-10
文章解读过去发表的吐蕃文献中之古词语内涵,这些典型语词,《藏汉大辞典》中未被收入,或者,即使辞典收入此语词,也不是吐蕃文献中之古词,二者只是同形字而已,如(?),《藏汉大辞典》中为"主义",但在吐蕃文献中作"为首者"解。本文所述之某些古词之汉意,有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的古文献中已有定论,只因《吐蕃古藏文辞典》迟迟未能问世,致使研究者没能利用前人成果,造成二次误译,故不揣浅陋,将典型古词语梳理一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一书,对中国这个民族治理与国家建构的过程做了系统而严谨的梳理、概括和分析,从清末立宪切入开民族国家建构之始,到五族共和为民族国家建构思想的彰显,再到以"中华民族"为立宪话语,最后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制度的路线图,铺就了一条民族治理与国家建构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成书于西周前期,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位于动词谓语之末,位于代词谓语之末;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王源《左传评》以揭示《左传》文法为主,他在凡例中自言:"评语皆作文窍妙,一篇可旁通千百篇而无穷,非仅为此一篇说法也。"虽不无自诩之嫌,不过其批点之旨趣亦可从中看出。王源所批,举凡布局谋篇、锻句炼字皆有所关涉,篇幅所限,此篇仅就其宾主、离合及以兵论文诸法,略加阐发,以见其以文论《左传》之苦心。  相似文献   

15.
六十多年前的《努尔人》还多少有点"侍女"的容颜,但是,以现在的"审美趣味"观之,其内在的气质是很丰富的。《努尔人》的主题是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政治制度,但是,其内容被分为了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两部分。对此,埃文思-普里查德(E.E.Evans—Pritchard)明确地提到:"如果不把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系解读过去发表的吐蕃文献中之古词语内涵的系列文章之一。这些典型词语,《藏汉大辞典》中末被收入,或者,即使辞典收入此语词,也不是吐蕃文献中之古词,二者只是同形字而已,如■,《藏汉大辞典》中为"主义"之意,但在吐蕃文献中作"为首者"解。文章所述之某些古词之汉意,有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的古文献中已有定论,只因《吐蕃古藏文辞典》迟迟未能问世,致使研究者没能利用前人成果,造成二次误译,故不揣浅陋,将其中的典型古词语梳理一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的五德象征君子之德。笔者通过考察被视为"名士风流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总结被誉为美玉的名士有出身高贵、容貌秀美、才情卓越、德行可称的四个特点,而贾宝玉也具有这些特点,可谓"真宝玉"。但贾宝玉却用"须眉浊物"的痛贬之词决绝地否定了包括他在内的男儿群体的存在价值。贾宝玉因为拒绝参与社会交往,其君子形象无从在社会上得到展现,其君子价值亦无法实现,从这点来说贾宝玉又不算君子。因而在《红楼梦》中,君子形象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18.
新编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其内容之庞大及资料之详实在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问题一直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民族资料入志是必然的,新编地方志中的民族资料对研究地方民族等具有重要价值。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其新编地方志中对民族的记述系统全面,本文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为例,对新编地方志中的民族资料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宠儿》与《慈悲》是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两部重要的作品,该两部作品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写作的大背景都是奴隶制,它们"都是关于母性的小说;表达蓄奴制带给人痛苦的主题。"布拉德·胡珀指出:"《慈悲》是受到高度评价的《宠儿》的姊妹篇。"与此相似,罗恩·查尔斯认为:"《慈悲》是《宠儿》令人着迷的姊妹篇。"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互文性理论中的"文本的对话"这一最基本的层面,围绕《宠儿》中"弑婴"和《慈悲》中"卖女为奴"这两个核心事件展开讨论,对两部作品主题的互文性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宠儿》与《慈悲》的主题互文性体现在三方面:被误解的母爱、罪恶的奴隶制、女性的身份认同。主题互文性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强化相似主题,引起读者重视;保持作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先驱之一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1872~1950)的《礼物》是被学术界广为评述的著作,而他的另外一本同样研究"物之流通"的作品《献祭的性质与功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献祭的性质与功能》与《礼物》是相互关联的,要理解莫斯的思想整体,有必要将二者置于同一个体系内"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