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约精神是现代性的体现,是个体自由的基础,是现代公民审美价值取向的映射.随着时代的发展,契约已经由单纯的社会学和法学语词发展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殊概念.在契约精神的美学观照下,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成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样式之一.本文从民国歌词中契约精神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这一现象的民族渊源和现代内涵,并阐释其美学现代性的价值与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2.
佘向军 《船山学刊》2004,(2):156-160
悲剧意识是艾青早期诗歌的审美内核.在作品中,其悲剧意识体现为对个体命运、阶级压迫与民族危机的悲剧性感悟,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和面对苦难敢于用生命去殉道的悲壮精神.艾青诗歌中的这种悲剧意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汇通、承传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神经症心理和莎士比亚悲剧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现了对人自身主体与人类理性的肯定。从捍卫主体性来说 ,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认同力量 ,而从以生命感性价值来反抗社会理性的角度来说 ,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异己力量。因此 ,审美现代性包含着价值设定上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莎士比亚通过具有神经症心理倾向的主人公形象 ,深刻地表达了上述两种现代性对立所形成的危机感和虚无感。对主体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两难选择和迷惘 ,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超越时代的审美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4.
王明丽 《齐鲁学刊》2008,(2):158-160
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追踪女性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立足于精神/社会性别建构的家园意识,身份认知中角色的互补与冲突和文化原型的梳理,旨在从社会历史语境的语言深穴中发掘出"这一个"带血带肉的女性形象,以及中国本土女性的现代化的生存经验和现代性的审美体验,即女性生存的真实生态和本质。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体意识的张扬,令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相继兴起。"身体"范畴是审美现代性的根基,自浪漫主义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与重视,不仅影响了艺术精神、个体在世态度及价值伦理的抉择与建构,更构建了强大的"审美乌托邦",最终导致普遍庸俗的审美主义和无边蔓延的虚无主义精神。因此,梳理与反省现代思想史中"身体"范畴的蕴义与嬗变,揭示它在现代个体生活中独特的"启蒙"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性的实质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纷争与危机。  相似文献   

6.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表达着强烈的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对个体义务的担当和对栖居环境的批判三个方面。这一自主意识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外来文化中先进观念的启发影响以及都市环境的孵化培育。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自主意识是美学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和组成部分。实践美学现代性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培育;有利于民主与法制更趋完备的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超越传统文学的个体和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以悲剧的理念方式表现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缘由,是一种既具个体色彩更具群体乃至时代色彩的悲剧情思。浓厚的民族意识、文化悲剧意识和生命悲剧意识,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精魂。  相似文献   

8.
对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理解应该在现代性的知识学、价值学、本体论三个层面中全面地审视.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之知识学层面表现在学科独立论、审美自律论、美育自律论等;价值学层面表现在美育他律论、"审美功利主义"等;本体论层面可概述为:主张优秀的审美艺术之境就是一种对生存欲望与意志的超越之后所达到的悲剧之境,以悲剧审美、艺术为个体生命意义、价值的终极之源,以审美之悲剧化人生境界为本真人生样态.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一个充满张力的结构。孙犁及其作品中透露出的对建立现代国家的向往和对工具理性的支持体现了鲜明的启蒙现代性特色,但同时他却对现代国家中的市场经济体系非常拒斥;孙犁及其作品对压抑人自由和幸福的不公正制度和待遇进行了批判,对受压迫和受损害对象的生存状态给予了深切关注和深刻同情,表现出了明显的审美现代性特征。这种体现国族、集体表征的启蒙现代性与表达个体、自我诉求的审美现代性的张力在孙犁为人处事及其创作中都有所表现,但又表现得不甚完满。  相似文献   

10.
杨杰 《北方论丛》2010,(2):41-44
新时期以来,西方审美现代性思潮在中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文艺学研究中的审美主义倾向便是典型代表.客观地说,审美现代性思潮在推进我国文艺学研究的不断深化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审美现代性,是与现代艺术发展密切相伴的核心问题。审美现代性出自西方知识分子艺术家批判资本主义、挑战西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双重动机。从19世纪以来,审美现代性不断实践其批判意识,创造新的文化景观,质疑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审美现代性也是一个悖论性的历史存在,包含了激进与颓废、先锋与媚俗、艺术自律论与功能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纠结,并面临着“艺术终结”的困境。本文将审美现代性置于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①、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图像转向”等知识背景中,借用福柯知识考古学、乔纳森·克拉里的视觉机制研究、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等理论视角,围绕“审美现代性”与自律性美学、结构主义与“现代知识型”、知觉的悬置、语言(学)转向等四个看面,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知识论考察,以期开启一个重新审视现代性悖论及其景观化的方法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和现代性是新国学生成的两大语境.新国学的宏阔视野,使我们在中国学术的大坐标系里,更自觉地对当代地域文学进行价值定位和身份识别,凸显其保护文学湿地的生态意义,激活其文化守成的民族意识.新国学"归宿感"的隐忧与当代地域文学的"家园"之思相契合,而浓重的家园意识注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守望姿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散文在漫长的发展建构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民族感情、智慧和精神在内的富于中国特色的“散文文化”.这种散文文化既是一种文学的写作,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本体制,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散文就不仅仅是研究一种文字的写作,而是探究深植于文化中的大爱和人文情怀,挖掘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民族情感原型和精神原型,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当代文化建设中.中国散文所体现的文化生命理想、理想文化人格、抒情审美传统等,对当代文化的审美建构有着不客忽视的价值,就网络散文和全民写作而言,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自我和谐和和谐社会生态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性的历程是艰难曲折、漫长迂回的,其历史是充满创痛的.杨春时、张法、钱永祥等学者都对中国现代性的问题进行过剖析,同时开出了“超越性文化层面的建构”、“依赖中华本土文化重回中心的诉求”和“自由主义价值理想的维护”等药方.但从目前持续的现代性困境来看,停留于学理层面的、单一指出一个方向和一条道路的探讨都显得很无力,我们需要的是一套能于现实、个体和整体多向互动验证的系统原理,而这正是封孝伦教授的新著《生命之思》的价值意义之所在.《生命之思》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用以对个体自我乃至人类生命真相进行反思的独特、简约而又严整的理论模型.以之为镜鉴,人们可以更深入、明晰地认识个体;又能以个体的真切生命经验为镜鉴,推演并确证出人类万千生命整体的普遍逻辑.它不仅可以为我们突围现代性困境做出努力,还能为转型期中国社会人们精神的危机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个体审美精神在80年代小说中有两种体现:体现为一种独立的个体意识,因而叙述者能够自立;还体现为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因而叙述者能够自审。具有独立品格和自反意识的叙事者在小说中出现以后,小说是对“人”的深入追寻,也是对一种地域文化中“集体无意识”的探究——一种带有个体意味的审美挂靠在地域性的审美观照中,体现为具有集体意味的个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儒家文化中,传统与道统分别指向生命对历史文化的态度和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它们共同体现着人类文化生命的历史意识.换言之,人的生命也就是文化的生命,人是连接传统和道统的生命纽结,人的生命的延续也就是文化生命精神的历史延续.儒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在自身生命里就表现为文化生命与历史文化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程磊 《北方论丛》2012,(2):66-72
儒家的伦理中心和家国同构使士人仕宦游走于家国之间,山水之游成为体验生命漂泊与渴求安顿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宋人的山水游宦意在兼融两者的精神指向,以主体精神的挺立向外追询国的价值,践履职责承当道义;以山水之游的审美体验实现对生命存在状态的诗意转换,情理交融的心灵境界即构成家园感和价值归宿,成就出诗意栖居的"文化的人"。家园感的追询是虚灵的心理体验,借山水得以物象化、情境化地呈现,从而消解家园失落的悲剧意识,对它的追寻过程本身即构成精神家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辑刊》2007,(1):230-233
现代性在历史转折期发生,鲁迅、张承志以知识分子个体性的生命感受来面对中国文化建构中的新问题,其民间文学立场反映了现代性与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文化冲突、知识分子在现代性进程中能动和反思性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价值功能体现出一种现代性的转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唐宋词选与时代文化政治意识、社会历史语境相低昂;唐宋词选整体呈现出选心、选型、体例等的历变过程与多元化色彩;且随着词体创作的式微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唐宋词选指示门径的功能弱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突显,与此相应,唐宋词选的体例根本上也发生了由重选到重释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韩国电影《春香传》和《卖火柴小女孩的复活》分别以古代韩国民间故事和现代韩国社会寓言为主题内容,形成传统的和后现代的两种电影音乐的运用方式和艺术风格,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音乐形式美和后现代文化的音乐游戏感,电影音乐中的这两种文化与当代社会分别进行了审美融合和审美探索,体现出审美救赎、包容差异、拒绝平庸等审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