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作为人类文化最独特的成就,作为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而是受制于由人类的各种知识、文化形态构成的“文化力场”的综合作用的。换句话说,构成“文化力场”的各个扇面——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哲学、科学、历史“决不是互不相干的任意创造。它们是被一个共同的纽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科学不仅是整个人类文化进化的结果,而且是伴随其他文化形态的发展而发展的。那么,“文化力场”究竟是怎样作用于科学,又是通过哪些因素和机制作用于科学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呢?  相似文献   

2.
北大学生林德扬自杀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化事件。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省与论争,新知识分子群体拓展了青年问题的言说空间,构建起与整体思想文化环境相一致的众声喧哗的舆论状态,显示了在启蒙和动员青年时不同的话语策略,进而对"新青年"的塑造模式与路径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在与林德扬自杀事件的碰撞中,受到儒家传统的生死观、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激进理想主义等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自近代以来便作为一种重要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少年/青年崇拜"呈现出价值的多向度与内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性别"理论的建构寄托着西方女性主义者改造传统性别文化的梦想,但"社会性别"范畴自身却是父权文化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尽管如此,女性主义者的这番理论探索却呼唤了人们对"女性文化"的重视,弥补了传统社会中久已颓靡的"女性质素"。其象征"爱"与"生命"的"双性同体"的伦理追求拓展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打破"唯女性而女性"的话语方式,展示了"启迪男性、融合两性气质"的精神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作为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今天的人类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对于城市和城市文化进行观照和考察,本文这里选取了一个从作为"色彩"文化体系的角度对于"城市"进行审视和定义的视角:与人类的其他常态化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相比较,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尤其是今天的日益"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无疑是人类调动和支配了巨量的色彩,同时色彩也与人类生活构成深度交融和  相似文献   

5.
许敏 《江海学刊》2014,(3):32-34
正"破墙"与学校文化环境的还俗学校是一种文化存在,其重要使命在于文化传承。教育作为人类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从实体性出发,坚守和传递彰显自身类本质的文化传统。教育对个体的培养,致力于在微观层面上再现类生命超越的过程。作为一种价值校准,教育体现了人类超越自然、建构个体生命秩序、维护人类社会生活的执著追求与不懈努力,这也正是人类高贵之处。学校所肩负的文化传承与伦理解放的使命及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变迁过程,分析比较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或各国家文化的异同,弄清同各种异文化相处之道的学科。社会人类学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类型,侧重其组织、结构、制度、功能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可看作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和广义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民族学则分三个层次,一可等同于人类学,二可等同于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三可作为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的一个小的分支学科。最后作者对中国民族学的现状和发展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7.
流行的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批评缺少对农村女性的关怀.本文通过挖掘转型期文学中有关农村女性的描写,揭示出她们不同于城市女性的生存困境,集中分析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弃妇、寡妇、自杀、杀夫、妓女等几类现象.在古今、城乡的比较中,突显有关农村女性描写的认识意义、现实意义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曾有过“原始群”的提法。作为科学概念使用,“原始群”指的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人类的童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沿用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史的分期时,用以比喻蒙昧时代低级阶段,指的是人类史前文化的开始时期。近几年来,有的同志把“原始群”与“人类的童年”等同起来,把在“人类的童年”时  相似文献   

9.
毛元晶 《南方论刊》2007,(11):84-85
"文化"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该文从不同方面对"文化"进行了解读,并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演变和"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风经由茶叶、绘画与瓷器纹饰,形成了一种以女性审美感受与生活经验为主导的女托邦形象。女托邦形象溢出了欧洲传统美学家的性别凝视,重塑和改写了合法性审美趣味的意义分配,以女性个体生活情感的真实在场,推动着女性审美趣味及其意义的生产。经由上行下效的流行机制,欧洲不同阶层的女性通过挪用、改造与戏仿等艺术方式,将中国风作为复数的审美符码系统,孕育出多元叠合的特殊审美文化活动。中国风融入欧洲女性审美趣味的建构过程,松动了古典主义美学趣味,在西方与中国、男性与女性的张力关系中,以跨地域、跨文化的形式,参与和推动了西方现代审美文化观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女性诱惑"作为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流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构筑人们消费文化心理的基本要素之一。唐宋词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缘于其"女性诱惑"策略的成功运用。词中对于女性身体诱惑的多角度描摹,是男性原始欲望的恣意书写;无处不在的女性情感诱惑,其中大多属于被男性用于消费的柔情和悲情;而由此蓬勃发展的女色经济,乃是女性诱惑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交织着三条叙述线索:一,横的比较。通过“愚公移公”和《圣经》、“吴刚伐桂”和“西西弗斯”及其现代诠释的比较,力图阐明中国生命文化作为人类生命文化的共同价值蕴含和作为民族生命文化的特有价值蕴含。二,纵的比较。在中国传统生命文化演变历程中,“愚公移山”和“吴刚伐桂”作为两则自我批判的神话和仙话先后两次宣告了人的觉醒:人从对于神和仙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而中国现代生命文化又在一个更新或更高的层面上重复着同样的历程。三,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从“愚公移山”到“吴刚伐桂”及其现代诠释,体现了中国生命文化精神源流的底蕴  相似文献   

13.
黎志敏 《兰州学刊》2011,(11):158-164
人类的根本需求和根本本能是"生存";这决定了人类的根本价值立场,即"生存"。为了保障"生存",各个人类群体以不同形式组织起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包含三类基本文化关系,即个体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不同文化体对这三类关系有不同的规范。西方文化以哲学、科学和宗教一方面务虚地追问生存的意义,一方面务实地改善人类的生存境地。中国传统的儒、道、释对生存意义的追问不如西方深刻,却务实地创造了延续时间最为长久的"生的文化"。"生的文化"以"生存"为绝对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个体生存"与"群体生存"、"自己的生"与"后代的生"、"肉体的生"与"遗传的生"等基本理念构建起庞大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本文选择宗教作为文化对比的切入口,并以中西方典型的宗教——基督教和佛教进行对比研究。两种宗教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发展,起始于相类似的人类文化,最终却由于“王权”和“教权”之争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和历史解释模式,其核心是从人之存在的文化精神入手,通过把握人类文化精神的演进而阐明现实的人及其生存方式,从而为解决现实的人类生存问题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女性主义理论所涉及的女性问题作为现代性文化反思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域,同样可以纳入文化哲学的视野之中进行考察,从而对阐  相似文献   

16.
"女巫"与"天使"作为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实际上以一种"创始神话"的形式参与了男权社会文明建构的全过程。这一意象不仅暗示了男性对女性的恐惧,也透露出男性对女性的想象。虽然女权主义批评者对这一意象的历史分析颠覆了菲逻各中心主义的传统,然而她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一"神话"是人类对自身心理二元结构(即神性与人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上古神话中,女性神女娲用泥和水塑造了人类的形象,并以包涵宇宙的慈爱,炼石修补残破了的青天,拯救了陷于灭顶之灾的她的孩子们。这是一个属于女性的辉煌时代,女性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的图腾,是生存、富饶和美丽的象征。历史的变幻中,男性成了人类的主宰,人类的另一半则被压抑到生存的最低层。男性开始创造男性的历史,开始篡改属于女性的历史,女性的悲惨和绝望就此开始。这便是“红颜祸水”现象的背景。 姮娥奔月、褒姒亡周、莺莺乱礼是“红颜祸水”最典型的事例,似乎也是最有力的论证。 姮娥独吞了属于丈夫羿的灵药,她飞升到月宫后,变成一只癩蛤蟆,而羿因此性情大变,死于徒  相似文献   

18.
对《聊斋志异》女性狐鬼形象的解读视角,历来集中在性别话语或文学赏析上。本文拟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入手,探讨蒲松龄塑造花妖狐魅的具体语境与文化价值。《聊斋志异》的非现实女性形象,是由明清病态审美观发展而来的,蕴含着此前文学作品难以处理的现实题材与人类经验的内容。主要观点有三:一、虚幻女性可以达到"妍质"的极致,身体极端轻小以迎合病态的文化审美,可以具备现实女性缺乏的文化修养。二、狐鬼的风流放诞隐喻了民间的性越轨风俗,虚幻的人物体现了民间原始欲望和粗朴的底层生活。虚幻使不合乎礼法道德的人事,取得了合法的表达与传播方式,这是《诗经》以来萎缩的文学表现力的再扩展。三、从文化史的综合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有助于更具建设性地理解和阐释其中人物。  相似文献   

19.
自杀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里,自杀在死亡谱中占相当部分,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自杀的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自杀涉及到许多学科其中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医学等。自杀既是医学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它犹如一切引起人类致死的“疾病”一样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家庭的平衡。由于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因此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的"物质能量型"文化实践不同,人类文化创造方式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呈现出一种符号化存在,即"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全球信息技术的符号化、虚拟化发展,为人类文化创造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它使得人类相对独立、有效、全面地开展"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成为可能."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凸显了人类文化创造的符号特性,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化创造方式的必然选择,它代表着符号之于文化创造的普遍性和有效性的未来人类文化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