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人才珍藏过去,只有人才拥有未来。”人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生存、发展,需要揭示事物过程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塑造自己、创造世界。《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一书就是有关把握事物过程的规律的理性探索,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从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入手,由此超越、分离出用来描述事物过程性质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问题,最后达到有关“把握具体事物过程的规律”的深入理解。该书值得重视的有以下几点: 一、发现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研究的描述论转变,并由此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维护客观事物过程的决定论观点;二是以各式各样的综合谋求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二者的  相似文献   

2.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争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上最悠久的争论之一,便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或偶因论、自由意志论)之争。这种争论发端于古希腊,在持续了两千多年之后,被德国哲学家康德归结为他所谓的“人类纯粹理性”注定会陷入的四个典型的“二律背反”之一。在康德看来,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孰真孰假这样的形而上学问题,一旦被当作一种科学知识──而且是最“高明”的那种科学知识──来追究,便会导致严重矛盾的结果,即相互对立的双方竟都成了合理的和不可驳倒的。这表明人类理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而关于决定论问题的思辨是徒劳无功的。的确,无论是对科学发展的历史进行…  相似文献   

3.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孰是孰非的争辩,是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难以决出胜负的论题。本文认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各有长短,都包含着片面的真理,而选择论则是这两种对立观,点的扬弃与综合,文章包括四个部分: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作为两种解释模式和思维方式,各执一端又两极相通;二,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员有区别,但作为决定论是一致的;“辩证”决定论并未达到辩证法的高度;三,黑格尔使决定论具有了一定的辩证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仍未超出决定论的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超越了决定论;四,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实质不是历史决定论而是历史选择论。决定论从属于选择论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堪称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热的课题。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著述中,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顾乃忠教授所著的《历史决定论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从唯物史观出发,对诸如历史发展是单线的还是双线或多线的、中国现代化的本质和发展目标、东西方文化的关系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新的、科学的阐释,因而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一、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从对历史决定论的诠释人手,阐述了由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5.
决定论:从因果决定论到一般决定论──邦格对因果决定论的批判与发展廖延弼近代以来,由于牛顿力学的确立及其长足的发展,哲学家以此为根据,创立了统治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达三百多年之久的机械决定论(在经典物理看来,机械决定论等同于因果决定论)。可是到了...  相似文献   

6.
殚精竭虑发新声──评《吴虞思想研究》黄德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巴山蜀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孕育了众多享誉中外、名垂青史的圣哲先贤和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志士仁人。真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为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增添了璀灿夺目的光辉。生活在近现代之际,风...  相似文献   

7.
张艳丽 《兰州学刊》2007,(10):39-41
能否成功地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决于诸多条件,而其中的决定性条件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被简单地等同于生产关系是一种理论误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是经济基础的基本要素和内涵.发达的生产力、科学发展观主导的自主创新能力、多元产权制度与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是建构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经济基础.而妥善处理科学发展观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公平和效率这三种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所必须解决的经济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批判历史哲学所作的批判──评卡尔·波普尔对唯物史观的攻击杨霞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由于他将其批判历史哲学的锋芒,直指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因此为当代世界论坛所瞩目。本文试就波普尔批判历史哲学的理论错误及方法论错误进行批判性分析。一、带...  相似文献   

9.
6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了剿共内战的误国方针,走上了联共抗日的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但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说服了张学良、杨虎城,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性因素;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苏联和共产国际指示中共做出和平解决之策,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决定性作用便有甚者竟认为张学良和杨虎城扣蒋后,被其“精诚”所“感召”,迅速“…  相似文献   

10.
文学艺术的发展,使文艺理论面临挑战,系统科学方法为丰富文艺理论的内容提供了新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重新解释题材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灵感”与生活的关系等疑难问题,加大了理论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1.
决定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有时指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有时又指事物发展的确定性和可预言性,如此等等。笔者认为决定论有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和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两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表述形式,两者不加区别的混同使用是导致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争论的根源,区分这两种含义是澄清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争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持唯物主义真理发辩证逻辑精微──《历史唯物论科学体系和领导与决策研究》读后王佩琼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继承和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及历史唯物论,但是无论唯物辩证法还是历史唯物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都还没有来得及形成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含义和类型,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非充分决定性论题与证伪主义之间的一致与冲突,从而重新评价了证伪主义,考察了证伪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同时,又说明了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局限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哲学界对实践唯物主义、主体性问题、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社会形态的演化图式及其能否超越等问题的讨论,历史决定论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这一抽象的哲学问题又因苏联和东欧的政局变化而成为当代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问题之一。垄断资产阶级的御用文人弹冠相庆,纷纷著书立说,宣告共产主义的“大失败”,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历史决定论的破产,这些指责比波普早就提出过的那些论点在理论上没有丝毫的进展。因此,要论述历史决定论,特别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就必须回答波普对它…  相似文献   

15.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争论旷日持久,它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与证据。本文试图从决定论的概念、近代科学的要求和逻辑上来说明决定论和非决定论都是不完备的,它们之间只有相互依赖才能相对正确地解释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区分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学者们对历史规律问题的研究涉及历史规律的性质与特点、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研究和认识规律的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是中外现代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争议,我们发现,争议的各方在论及这两个基本概念时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混乱.这个混乱是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层次混淆,即到底是在本体论层次上还是认识论层次上来谈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基本概念的层次错乱使得人们各说各的,相互之间的批评与反批评也都不构成真正的否定或肯定.因此有必要对此作些澄清.澄清之后,我们或许才能对这一倍受关注的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若干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受到多方而的攻击和非议,有的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尚未发生社会革命为根据,鼓吹“非决定论”;有的则把历史决定论歪曲为机械决定论,从而证明中国不该建设社会主义。显然,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性和现实性。 一、历史决定论是辩证决定论 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并不是简单地把自然规律当作历史规律,而是把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贯彻到底,找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决定性的物质因素,从精神动力及人们的思想动机后而进一步追溯到它的物质动因。  相似文献   

19.
孙月才同志在《实践决定论——自由的真理》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归结为实践决定论,我十分赞同;但在他的论证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第一,在确定哲学史上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观点的具体归属问题上,孙月才同志断言:“决定论一般是唯物主义的主张,斯宾诺莎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决定论者。黑格尔可以说是唯心主义中绝无仅有的决定论者。”我认为,这一说法是不科学的。从逻辑上说,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既不等同于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也不等同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实质仅仅在于是否承认“不  相似文献   

20.
整合网取透发新声──评朱德发教授主编《中国山水诗论稿》连仲,江畅中国文学和文学史的研究越来越呈现一种宏观、综合的趋势。由山东友谊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朱德发教授主编的《中国山水诗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即是这一大的背景下出现的专著。但它却不是一般地对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